王曼莉 冯 哲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中记载其依据内伤饮食理论对枳术丸的临证发挥,并在原方基础上创制一系列类方如橘皮枳术丸、半夏枳术丸、木香人参生姜枳术丸等,丰富了枳术丸的应用。然而现代临床对东垣枳术丸类方应用远不如其原方广泛。本文对李东垣著作中枳术丸及其类方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探讨李东垣对枳术丸及其类方的应用要领。
枳术汤出自《金匮要略》,言“枳实七枚,白术二两”,主治“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言明此病表现为心下坚满,出现如盘大小块状物,边缘规则,界限清晰,求其病源是“水饮所作”。历经宋代王贶改组药物比例,将枳实七枚改为枳实麸炒二两,白术二两改为四两,易汤为散;再由金代刘完素易散为丸,名曰“枳实丸”,由“枳实麸炒五钱,白术一两”组成;后至李东垣记载其师张元素用“白术二两,枳实(麸炒黄色,去穰)一两。右同为极细末,荷叶裹烧饭为丸”,方名枳术丸,可“治痞,消食,强胃”,求其病源是“食伤所致”[1]。至此,药物比例、炮制方法、剂型已发生明显改变,而其主治亦有不同。历来医家治积,常用攻伐之药,不免损伤胃气,而“易水张先生,尝戒不可用峻利食药”,强调“养正积自除”。在此基础上,李东垣发展形成内伤脾胃学说,并认为“脾胃之病不可一例而推之,不可一途而取之”,从而以枳术丸为基础衍生出众多类方。
2.1 适应证
2.1.1 内伤饮食之食伤 李东垣强调内伤饮食在内伤病中的重要地位,在《内外伤辨惑论》中提出“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则脾胃乃伤”,同时他又指出《内经》“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是“混言也”,应将饮食分为“饮”与“食”,因此饮食所伤实为“饮伤”及“食伤”。枳术丸主要针对食伤而立,饮伤则另有他法。
2.1.2 食伤脾胃症轻者 李东垣提出治疗食伤的几阶段,首先莫若消导,稍重则攻化,尤重者则或吐或下。《内外伤辨惑论》原文曰:“食者,有形之物,伤之则宜损其谷;其次莫若消导,丁香烂饭丸、枳术丸之类主之。”由此可知,枳术丸治疗食伤,属缓消之法,是治疗食伤第一阶段。痞证病因繁多,治宜审病求因。枳术丸功擅治疗饮食伤胃,临床见食伤脾胃症轻者宜选此方。
2.2 组方要领
2.2.1 因病选药,消痞为主 方中白术苦、甘、温,归脾、胃经,可补脾益胃、燥湿和中,《医学启源》称其“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和胃”。既补其虚,亦不忘化其伤,痞积得消,才能更益脾胃。枳实辛、苦,归脾、胃、大肠经,可破结实、消胀满,《汤液本草》言“非枳实不能除痞”,足见其消积之力强。
2.2.2 变原方分量,养正积自除 枳术汤与枳术丸两证皆虚实夹杂,治疗皆以补脾与消积为大法,侧重却有不同。枳术汤中枳实七枚而白术只二两,可知仲景此方以消为主,寓补于消,以气滞作为主证而以脾虚为兼证[2]。枳术丸“治痞,消食,强胃”,虽同为消积之方,但方中白术二两为君,枳实一两为臣,是“不取其食速化但令胃气强实不复伤”,先补其虚,后化其伤,行气消积却不峻利,可称为“养正积自除”的代表。
2.2.3 引药助主药起效 荷叶有升发清阳之效,东垣认为“荷叶中空色青,形仰象震,在人为少阳胆生化之根蒂也……”,以荷叶裹烧饭为丸,取其升清之功,使荷叶与白术协力滋养胃气,又取其清暑利湿之效,协助枳实利湿消痞。
李东垣在治疗脾胃病过程中,根据寒热、虚实不同选择不同的治法,并据此化裁成枳术丸类方。
3.1 依食伤之物寒热偏重立法组方
3.1.1 冷食内伤 因过食寒凉生冷,症见呕哕积食、腹痛泄泻等,东垣以半夏枳术丸(枳术丸加姜半夏)、木香枳术丸(枳术丸加木香)、木香干姜枳术丸(枳术丸加木香、干姜)、草豆蔻丸等方治疗。患者过食寒凉之物,寒邪凝滞,影响脾胃升降,则呕哕不止,食积不消;寒湿内生,脾胃阳气受损,则腹痛绵绵,泄泻不止。
半夏枳术丸用治“冷食内伤”,《本草图经》认为半夏“主胃冷,呕哕”,李东垣以姜制半夏加入枳术丸一方,增其降逆止呕之功。
木香枳术丸与木香干姜枳术丸皆可“破寒滞气,消寒饮食”,何为寒滞气?笔者以为,饮食伤中,本使气机运行失常,若遇寒邪,则气机更为凝滞。木香辛温,既可行气又可温中,加入干姜,温中回阳作用更甚。临床若遇冷食伤中且气滞不行者,宜投此方[3]。
草豆蔻丸治“秋冬伤寒冷物,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以草豆蔻、枳实、白术各一两共为君药,大麦、半夏、黄芩、神曲各五钱共为臣,佐以干生姜、橘皮、青皮各二钱。方中草豆蔻健脾温中,与其他温中、行气、消食之品同用,共治寒湿内阻而致的脘腹冷痛、气机不畅。
3.1.2 热食内伤 此类疾病症见腹满胀痛、便秘、泻痢等。患者喜食辛辣温燥,致肠胃热积,出现腹满、便秘;若偏食辛辣油腻,以致湿热内生,则腹痛泻痢。东垣以三黄枳术丸(枳术丸加大黄、黄连、黄芩、神曲、陈皮)、枳实导滞丸(大黄一两,枳实、神曲各五钱,茯苓、黄芩、黄连、白术各三钱,泽泻二钱)等治疗此类病证。
三黄枳术丸治“伤肉食湿面,辛辣厚味之物”,总以胸脘填塞、闷乱不快为主症,可有便秘或下痢等兼证。若伤食以湿面为主,则见下痢;以辛温之物为主,则见便秘。治疗以消为主,以补为辅。乃以大黄消宿食,利大小肠;以黄连止吐利吞酸;以黄芩治肠胃不利[4];再以神曲、陈皮消食和中。
枳实导滞丸“治伤湿热之物,不得施化,而作痞满,闷乱不安”,主症看似与三黄枳术丸无差,但病因很明确,乃伤湿热。湿热内阻胃肠,气机壅滞,则见脘腹痞满胀痛;若湿热蕴于肠道,大肠传导失司,则痢下赤白或大便秘结。本病虽有泄泻,似脾虚之象,然湿热内蕴才是主因,当从湿热论治。此方继承了枳术丸中对消法的运用,以枳实消痞化积,神曲消食导滞,更增加了下法的运用,东垣认为大黄可推陈致新,故以此药泻热通肠。消法治疗痞证,有形与无形之邪共除,下法荡涤胃肠,祛除难治之实邪,二者合参,体现了通因通用的治疗法则。
3.2 依食伤之证虚实偏重立法组方
3.2.1 食伤偏虚 因脾胃本虚,食入难消或过食伤中,导致积滞难下,症见心下满闷,纳谷不佳,不思饮食。脾主运化,若脾气虚则运化失常,精微不布;饮食过多,超过脾胃负荷,则可导致饮食内停,出现食伤脾胃之症。治宜健脾益气,消食和中。东垣拟橘皮枳术丸(枳术丸加橘皮)、曲麦枳术丸(枳术丸加神曲、麦芽)等治疗此类病证。
橘皮枳术丸治“老幼元气虚弱,饮食不消,脏腑不调,心下痞闷”,此类证病机可视为“元气虚弱”,发病人群为“老幼”。此类人群脾之运化益败,脾胃升降失常,进食后饮食易积难消,因此在枳术丸中加入橘皮以增强脾胃功能。《内外伤辨惑论》原文:“此药久久益胃气,令人不复致伤也。”正合东垣“若乘饥困而食之耶,当益胃气”之法。
曲麦枳术丸治“为人所勉劝强食之,致心腹满闷不快”,可知本证以过食为主要病因,食入过量,超过脾胃的负荷,则饮食不化,气机郁滞,心下满闷。方中神曲、麦芽两味药皆可健脾消食化积,虚实并治。符合东垣“若为人所勉劝强食之,宜损血而益气”之法。
3.2.2 食伤偏实 症见痞满腹胀、恶食等实证表现,然究其根本,乃因脾虚气滞,属本虚标实,故治疗时须标本兼治,方如枳实消痞丸。
枳实消痞丸用治“右关脉弦,心下虚痞,恶食懒倦,开胃进饮食”。查其心下虚痞,恶食懒倦,知其因饮食伤中,劳倦过度所致;但其右关脉弦,右关脉主脾,脉弦提示痰饮积聚,结合病因,提示其刻下存在气壅湿聚、痰食交阻之变,故东垣以枳实,配厚朴下气除满,半夏曲化痰消积,麦芽行气消食,又加黄连辛苦开降,同时使用人参、茯苓、白术健脾益气,助脾行运[5]。此方实是枳术汤变法。
枳术丸用药精简,配伍得当,疗效拔群。李东垣本人及后世医家辨证施治,根据枳术丸一方衍生出众多方剂,体现了《脾胃论》中“发明脾胃之病,不可一例而推之,不可一途而取之”的思想。临床可根据患者症状体征,结合病因,详察病机,选用枳术丸及其类方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