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2018-02-13 02:17焦义培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政治传统思想

焦义培

(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南充 637000)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灿烂历史,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目前正在受到亚洲乃至世界的普遍关注。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深化改革、社会转型不断深入,社会上医患矛盾的不断发生,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贫富差距的逐渐拉大,国外西方国家的价值观不断地向我国输入、渗透,青年一代的世界观、价值观不断受到冲击,进而也导致部分青年大学生失去了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出现了家国情怀消退、处世原则功利化、盲目崇洋媚外的不良现象。《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提出进一步阐释了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势在必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能就是用先进文化宣传和教育大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提升综合素养,增强文化自信。而先进文化的建设必须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从中汲取营养和智慧,才能使社会主义特色文化根深叶茂,否则,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具有广泛影响力、持久生命力、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和爱护,理应成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1]。因此,深刻认识广泛开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并切实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并深度融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缺失

1.1 高校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重视不够

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思想观念、道德意识、文明素养和价值规范等方面,是一个潜移默化漫长的过程。然而,随着目前高校的迅速扩招,就业压力的不断紧张,受就业导向的趋势引导多数高校存在重专业轻文化、重技能轻思想的现象,追求快速的出成绩、出效果,这与传统文化所发挥的作用存在一定差异,导致传统文化在高校的课程设置中被弱化、被边缘化。最多也只是安排一些选修课程,又受选修课人数的限制,导致传统文化的受众范围更加缩小。而选修课的考试形式也多是交一篇文章草草了事,没有进行严格把关,没有教学目标教学效果也就无从谈起。尤其是一些医学院校重技能轻文化、重专业轻素质,导致部分医学生逐渐功利化、利益化,为未来的医患矛盾埋下伏笔[2]。

1.2 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

在20世纪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沉重的打击。“五四”新文化运动造成传统文化的断层,建国初期中国的贫穷落后和西方的迅速崛起,导致一大批知识分子盲目崇拜西方文化,全盘否定优秀传统文化,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导致国家贫穷落后的罪魁祸首。以胡适为代表的一大批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严厉抨击深深地影响着后来的知识青年。在目前的大学校园中有的同学认为传统文化已经过时,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只是停留在三纲五常、三妻四妾的负面东西,有的同学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的现代思想,过分追求享乐主义、消费主义,对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嗤之以鼻,对西方的节日趋之若鹜,甚至在享受传统节假日的同时在不遗余力地追剧[3]。

随着近代中国的崛起,西化的言论虽然逐渐弱化,但是仍然存在。尤其是在目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渗透不容小觑,一些西方国家企图通过文化输出达到颠覆我国的目的不容忽视,世界上任何一个强大的国家都有其自己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重拾文化自信势在必行。

1.3 网络文化的疯狂渗透

互联网时代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良莠不齐的网络世界给大家提供了便利的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不健康信息。网上甚至还存在曲解、扭曲、谩骂优秀传统文化的言论,大学生又往往缺乏甄别能力,被网络上的一些暴力、色情、游戏等不良信息所吸引,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弱化伦理道德。网络上一些关于医患矛盾的不真实宣传和报道,导致医学生对从医信心逐渐消退。儒家伦理道德所提倡“仁、义、礼、智、信”“知行合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以乐而乐”,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在有些大学生身上完全缺失,大学校园失信现象普遍存在,考试作弊、论文抄袭、假冒文凭、各种诈骗等屡见不鲜,对助学金的评选更是争得面红耳赤,传统文化所倡导的“明礼诚信”“一诺千金”“孔融让梨”等优良传统更是无从谈起[4]。

网络作为一种新兴文化,势必会存在弊端,但是如何进行有效监控,规避风险;如何利用新兴媒体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播和弘扬是值得深究和探讨的问题。

2 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完整性和连续性是其他国家无法逾越的。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以汉族为主题多个民族共同融合的稳固的时至今日仍然在影响着我们的民族文化。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用之不竭的重要资源。

2.1 传统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不断积累沉淀的,具有一定稳定性。同时,她也是发展着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在面对目前社会转型期带来的种种挑战,传统文化可以起到一定的现代作用,可以借助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观念,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善恶观、是非观、美丑观。在大学校园里如何正确处理同学关系、寝室关系、师生关系等,都可以借鉴前人的经验和教训,传统文化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处世智慧。自古至今,中华民族形成了较多的优良文化传统,例如:古代所提倡的“克己、慎独、重义轻利、止于至善”;法天、法地、法自然;厚德载物、舍生取义、和而不同等思想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思想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爱国情怀,这些精华部分对于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资源。

2.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的重要载体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正面临着逐步被弱化甚至生存的危机。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物质生活的优越并没有带来精神世界的提升,家国情怀退化、处世原则功利、道德修养低俗成为普遍现象,现在的年轻人对传统文化不感兴趣,对四书五经经典古籍等了解甚少,普遍认为已经过时,大多追求与西方的享乐主义、消费主义、功利主义,对日韩的一些东西也感兴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与西方的对比中,青少年已经逐渐失去对本民族的文化自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境地。

习近平同志指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5]胡锦涛同志曾强调:“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高校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6]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传递文化知识、提高大学生基本素养的重要渠道,它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具有独特优势。因此要依托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个重要载体,互利双赢,互惠发展。

3 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途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渠道,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不仅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同时也肩负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历史使命,尤其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和文化底蕴方面具有重要作用[7]。因此,从制度建设、特色活动、媒体传播等方面入手,建立一套系统的、完整的传统文化教育环境,如此方能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完美结合。

3.1 以课程制度建设为基础确保传统文化教育的常态化

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常态化的主要保证,要建立传统文化教育的长久机制,制度保障是必不可少的。加强制度建设可以保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教育的顺利、有序开展。因此,学校应该健全相关监督和考核机制,严格考试考勤制度,完善课程设置和教师队伍建设。首先,应当建立专门的负责部门,由校领导牵头,健全成员的责任制,领导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好坏的关键因素。其次,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严格考试考勤制度,目前高校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重视不够,需要一些硬性要求来强制执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的各个教师要承担相应的教育内容,保质保量完成,并严格考试考核。另外,要确保足够的经费投入,建立相应的经费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顺利开展[8]。最后,要完善课程设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不是生搬硬套或者牵强组合,而应该是有机融合,要充分考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内容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点,达到无缝衔接。另外,要设置专门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不能只是简单的设置为选修课,无硬性要求,并且要列入教学大纲,还要经常组织教师参与传统文化的培训学习,建立一支专业化的传统文化教师队伍。通过以上制度的建立确保传统文化教育的常态化,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大学生树立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以及道德素质涵养的土壤与基础。

3.2 以特色活动为重点确保传统文化教育的精品化

关于大学作用价值的发挥有两种理论:一种是泡菜理论,一种是熔炉理论。主要是通过教化育人和环境育人两种方式发挥作用,无论是教化育人还是环境育人都需要一个较好的、浓厚的校园文化[9],所以通过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校园文化建设,突出特色活动,来达到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浓郁、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更能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10],例如,开展“明礼、修身”的主题教育、高雅艺术进校园、传统剧目展演等,组织学生开展“国学经典、诗歌朗诵大赛”、区域传统文化寻访等,以重要节假日为平台,如平时的春节、端午、清明、中秋等传统节日,举办相应的特色文化活动的,组织传统文化宣讲团等开展系列讲座,可以使大学生广泛参与,使大学生浸润在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之中,自然而然地就会对传统文化的精髓入脑入心。将传统文化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以特色品牌活动为引领,确保传统文化教育的精品化。

3.3 以媒体传播为亮点确保传统文化教育的立体化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生既是客体,又是主体,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枯燥乏味的授课方式已经使学生完全丧失主体性和能动性,学生的大脑演变成教师思想的容器,教育流于形式,缺乏时效。因此,要顺应时代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新媒体等通过愉快的教育、自然的教育达到育人功能。

大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强,据调查发现目前大学生对网络的运用比较普遍,手机微信、微博、各种网络平台等经常使用。所以说传统文化的传播也必须借助于新媒体进行立体化覆盖,使在课堂之外能继续接受教育。这就需要专门的网络平台进行推广,成立专门的部门进行负责管理运营,利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QQ、微信、微博等进行传播,使课上与课下达到互动。运用新媒体进行传统文化的征文比赛、传统文化微视频、传统文化微讨论、民族传统文化展示等,使传统文化教育大众化、趣味化,达到立体化覆盖。总之,文以载道,文以化人,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明演变过程中,中华文化已经成为整个民族独特的精神世界,深深扎根于人民心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今天,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领青年学生更加准确地认识我们的文化、我们的传统,认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理解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深远而划时代的意义。

[1] 高长武.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析论[J].观察与思考,2017(4):27-36.

[2] 李可涵,阳阳,焦义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7,38(6): 140-142.

[3] 焦连志,黄一玲.当代大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培育——全球化与网络化语境下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17(7): 28-34.

[4] 刘昕,刘海鹰.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与实践[J].管子学刊,2016(4): 70-73.

[5]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线装典藏本[M].北京:外文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6:164.

[6] 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4-25(1).

[7] 李国娟.高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论思考与实践逻辑[J].思想理论教育,2015(4): 64-69.

[8] 郎玮.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青年文学家,2011(2): 141-142.

[9] 欧阳康.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J].高等教育研究,2008(8): 5-10.

[10] 顾红平.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以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为例[J].改革与开放,2017(4): 106-107.

猜你喜欢
政治传统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