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腹腔镜治疗马蹄肾合并肾细胞癌2例报告

2018-02-13 07:49:24杜仁继欧阳骏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峡部马蹄肾癌

杜仁继 欧阳骏

马蹄肾是肾脏融合畸形中最常见的类型,在一般人群中发病率为0.15%~0.25%,以男性多见,男女患者之比为2∶1[1]。马蹄肾合并肾肿瘤较为罕见,本院于2017年10月、2018年6月收治2例马蹄肾合并肾细胞癌,并通过后腹腔镜手术成功治疗,现报告如下。

病例1,男,50岁。因“体检B超示左肾占位1周”入院。增强CT检查示肿瘤位于左肾下极,大小约34 mm×25 mm,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侵犯左侧肾窦,双肾下极于腹主动脉前方相融合。CTA检查示左肾动脉2根,右肾动脉3根,均从腹主动脉发出(图1)。术前1 d行DSA栓塞左肾2根动脉,后于全身麻醉下行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并将峡部离断。手术时间225 min,术中出血200 ml。术后出现腹膜后血肿,大小约60 mm×58 mm,予保守治疗6个月后基本消失。术后病理示透明细胞型肾细胞癌,随访10个月未见复发或转移。

病例2,女,55岁。因“左腰部胀痛,检查发现左肾占位1月”入院。增强CT检查示肿瘤位于左肾上极,大小约27 mm×30 mm,增强后强化明显(图2),双肾多发囊肿,左侧肾盂内1枚约15 mm×12 mm结石,双肾下极部分肾实质相融合(图3)。CTA检查示双肾均1根肾动脉供应。后于全身麻醉下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表面囊肿行去顶减压术,峡部未处理。手术时间110 min,肾动脉阻断时间为28 min,术中出血80 ml,术后无大出血、尿漏等并发症。术后病理示透明细胞型肾细胞癌,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或转移。

图1 CTA示左肾2根动脉,右肾3根动脉图2 位于左肾上极的肿瘤图3 部分融合的肾实质

讨论肾癌在马蹄肾中的发病率与正常肾脏相似,而移行细胞癌和Wilms瘤在马蹄肾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肾脏,这可能与尿液停滞、胚胎发育异常相关[2]。马蹄肾合并肾癌早期无明显的临床表现,常因合并尿路梗阻、反复尿路感染和结石而发现肿瘤。马蹄肾合并肾癌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B超检查是临床最常用的检查方法,CT检查可清楚地显示双肾下极融合部位,更准确地显示肿瘤的大小、位置,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马蹄肾合并肾癌以手术治疗为主,传统开放手术是标准的手术方式。近年来,腹腔镜技术发展迅速,可取得与开放手术相似的效果。腹腔镜手术入径分成经腹腔入路和经腹膜后入路。经腹腔入路具有解剖清晰、操作空间大等优势,但术中易影响腹腔内脏器,手术时间较长。而腹膜后入路具有对腹腔脏器影响小、手术时间短及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但亦存在操作空间较小、解剖标志不够清楚等缺点[3]。Molina等[4]认为,位于腹侧的肿瘤更适用于经腹腔入路,而背侧的肿瘤更适用于经腹膜后入路。本组2例均成功实施经腹膜后入路手术,我们认为,由于马蹄肾常伴有高度变异的血管畸形,经腹膜后入路对血管尤其是动脉的处理有较大优势,因此更推荐经腹膜后入路。

腹腔镜手术的主要难点在于血管的处理和峡部的分离。马蹄肾血供丰富且复杂,常由4~6支血管供应。肾脏常由2~3支源于腹主动脉的血管供应,单根血管供应仅占30%。峡部的血管由腹主动脉、肠系膜下动脉或髂血管发出,且与其组织结构(实质或纤维)相关,实质的血管更为复杂[5-6]。术前采用CTA检查能清楚显示马蹄肾血管的分布情况,有助于减少术中大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7]。术中血管的分离应细致,不能盲目夹断,以免造成剩余肾脏局部缺血坏死。有学者报道术前行超选择动脉栓塞可减少术中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8-9],本文病例1行根治术前也采用动脉栓塞,术中出血明显减少。因此,对于血供丰富的患者,可选择术前行动脉栓塞,以减少术中出血。

峡部的离断有多种方法。本文病例1剪断峡部后用2-0薇荞线缝合。当峡部较细且为纤维结构时,可用Hem-o-lock直接夹闭。李军等[10]认为术前CT估计峡部宽度小于2 cm,可在腹腔镜下缝扎离断,若峡部宽度大于2 cm,则更适合endo-CUT(endo-GIA)。在行肾部分切除术时,可视情况保留峡部。本文病例2,因其峡部发育相对较好且无肾积水,故术中予以保留。

综上所述,后腹腔镜手术治疗马蹄肾合并肾癌安全有效,但手术难度大,术中需仔细分离处理血管,选用合适的方法离断峡部。

猜你喜欢
峡部马蹄肾癌
青少年腰椎峡部裂的致病因素及治疗进展△
马蹄子与北海道男人的选择
吃“马蹄”
峡部植骨修复运动节段固定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研究
SPECT/CT融合显像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增益价值
马蹄岛(男中音独唱)
草原歌声(2016年1期)2016-11-15 05:46:54
囊性肾癌组织p73、p53和Ki6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海南医学(2016年8期)2016-06-08 05:43:00
河口动物 马蹄蟹
自噬与肾癌
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对小肾癌诊断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