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丹宁
【摘 要】歌唱中情感的表达一直以来都是声乐学习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准确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如何做到主客体间情感的统一,以及如何通过情感表现人物性格。本文将从这些方面来展开对金子咏叹调唱段《啊,我的虎子哥》的分析。
【关键词】情感;主客体;性格;金子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31-0042-01
声乐技巧是声乐表演呈现出来的重要手段,而声乐艺术的呈现不光需要技巧,也要有情感的表达。李斯特这样说过:“声乐歌唱情感要想进入到一个美轮美奂的境界需要万古长青的声乐艺术来打开这个通道”。但通常在我们的声乐实践中,往往忽略艺术中的情感,重视技巧。殊不知,声乐表演是具有艺术性的,脱离了对艺术的美的追求,作品剩下的只是技巧的把握。因此,本文从情感方面对《啊,我的虎子哥》这首咏叹调进行分析,力求能够对声乐学习者有所帮助。
一、情感基调的把握
《啊,我的虎子哥》这个唱段出现在歌剧的第二幕。歌剧第二幕的情感基调为灵魂的复苏,金子见到了自己的心上人仇虎,内心再次燃起了希望之火。他们在一起度过快乐的十天,灵魂再也不用囚禁。金子的唱段表现的情感就是灵魂复苏,对爱情的追求。整个唱段在这个情感基调下又有很多复杂的情感交叉在其中,“啊,我的虎子哥,你这野地里的鬼”,这一句既充满着对虎子哥无限的爱意,又带有一点的情绪,这里的情绪是根据剧情的需要而存在的,仇虎的粗鲁惹恼了金子,金子口是心非地让仇虎滚出去,仇虎当真要离去。金子的这个小情绪是饱含着深情的。“我又活了”这是金子内心的释放,这样的生活是她所向往的。她无法掩饰自己对于这种美好生活的渴望,“黑夜变得是那么短,醒来心里阵阵欢喜”,音乐中不仅流露出金子的喜悦之情,同时还流露出了金子对于这段时间生活的无比珍惜。这种复杂的情感是要用心体会才能感受到的。“我哪能不疼,哪能不爱,哪能丢了你”金子将压抑了八年的感情吐露出来,她哪里舍得仇虎离去。整个唱段金子的情感真诚而又热切,她冲破了一切封建束缚,为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情感,她不再惧怕。
“音乐不仅能细腻地展现各种情感的不同层次与不同程度的色调,还能揭示语言无法描述的那种难以言状的模糊浮现的情感,亦悲亦喜、悲喜混合、亦爱亦恨、爱恨交加的混合情感。”金子的这个唱段就是混合着多种复杂的情感,在大的情感基调下,又有很多微妙的情感变化,第一句就是爱恨交加,而在这里是爱大于恨,那个恨仅仅是金子认为虎子为什么会相信自己真的会让他滚,这只不过是一句气话。悲喜交加,金子悲在相聚的时间太短了,她尤为珍惜。喜在她这些天来是最快乐的最自由的,和爱的人在一起。整个情感基调是以喜大于悲的。
二、主客体之间情感的交融
這个唱段的情感基调是整部歌剧发展到这个时间,推进到这个高潮点而展开的,因而它不是孤立或者突然一下子出现的,因而作为表演者在此作为作品的客体要把这个情感放在歌剧故事发展的故事情节中来展开。金子终于和自己的心爱人在一起了,她的内心无比的激动,同时她对于这些天来的美好生活又充满了珍惜,这些日子对于她来说是无比的宝贵。其次演唱者又是音乐情感传达的主体,正是通过演唱者的情感表达,才会使我们感受到金子这个人物的情感变化。因而演唱主体的情感表现也是不容忽视的。这就要求演唱者要把自身的情感与歌剧人物金子在该唱段的情感表现达成一致,在情感基调一致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演唱个性,这样金子的人物情感才会表现的淋漓尽致。
三、情感表现与性格的关系
金子在这个唱段中所表现出的情感和她的性格是分不开的,因为金子本身就是一个不被封建社会所束缚,敢爱敢恨,爱憎分明的人,所以她会遵循内心深处的呼唤,去和自己爱的人在一起,因而才会有她和仇虎在一起的美好的十天。金子在这个唱段中的情感纠葛是和她的性格冲突联系在一起的。金子是一个对美好生活有强烈追求的人,因而她在这个唱段中的情感表达就会如此的强烈。
四、结语
通过对金子唱段《啊,我的虎子哥》的情感美的分析,我们深刻体会到“一个音乐家的责任是要能把过去名作的思想、意义表现在听众面前。这位表演者不仅要有天赋、技术与修养,还需要丰富的想象力,能够成为一种幻想与环境,使那些作品复活,有力地在听众中传播自己的思想,这就是表情了”。因此我们在进行声乐表演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尊重原著所要传达的情感,然后是创作,而创作不是凭空的去想出来的,它是和表演者自身经历过的情感体验分不开的。只有具备丰富的阅历,丰富的体验,才能做到感同身受,也才能够“成为一种幻想与环境”,让作品在这样的环境中复活。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歌唱艺术家自身联想起曾经的经历,唤起曾经的情感,之后用艺术活动、感情色彩、歌唱的语言来展现这种情感的艺术形象,引起他人感情上的共鸣”。因此在生活中要观察各种事情,体验不同的情感,充实自己的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1]伦纳德,迈尔.音乐的情感与意义[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2][美]唐纳德·王·格劳特.西方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50-52.
[3]赵梅伯.唱歌的艺术[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84.
[4]王冬雪.美学视野中的歌唱艺术[D].西北民族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