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荣华
摘 要:“中国制造2025”计划对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借鉴“工匠精神”的内涵,在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同时,加强“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工匠精神;核心素养;探究
日本秋山木工创始人秋山利辉总结出匠人培育规范:《匠人须知30条》。秋山先生认为,如果人品达不到一流,无论掌握了多么高超的技术,也算不得是一流工匠。他始终相信“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术重要”。他要培养的不是“能干的工匠”而是“有修为、素养高的工匠”,懂得关爱别人、尊重别人、替别人着想。如果有了这种人性的东西,就会进入高峰,如果只是技能上突破的话,是没有神明帮助的,因为没有德行,就会有局限。
为了打造制造强国,我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战略提出“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其中人才培养是战略的基础。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成为“中国制造2025”成功的关键。
高职高专主要是培养高技能人才,过去我们注重技术的培训,强调技能型人才,这在中国作为世界制造大国的背景下是必须的,但是在当前我们追求世界制造强国的形势下,光是追求技术技能是不够了。从《匠人须知30条》我们得到启发,要想拥有一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不能光注重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也非常重要。
一、“核心素养”概念
什么是“核心素养”呢?这些年,国际国内都在热议“核心素养”。国际上热议的“21世纪素养”主要包括学习与创新素养;数字化素养和职业和生活技能。国内北京师范大学研究认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養”,是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指出:“核心素养的提出,是中国教育、育人理念与国际接轨的重要表现,标志着国内教育方向从对知识、技能的关注转移到对‘人本的关注。”
总的来说“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
二、“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
有研究指出,决定孩子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在于父母学校能否帮其培养一系列性格特质,如“毅力、自我控制力、好奇心、责任心、勇气以及自信心”。通过对日本“工匠精神”的研究,发现工匠们对细节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品质从99%提高到99.99%,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工匠精神”体现了这种对人才“核心素养”的追求。综合国内外的研究,认为“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内容:
(一)自主学习能力
在信息化社会,知识更新非常快,如果没有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很难适应变化的社会。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培养创新的思维和拥有创新的能力。高职高专学生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对某项技能比较感兴趣,在大学的目的主要就是熟练掌握某项技能。大部分高职高专学生走入社会后就变成流水线上的操作工,不能适应我国打造制造强国的战略要求。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应该成为高职高专学生在大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自我管理能力
一个人的职业成功与人生幸福的关键在于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管理包括几个方面,如目标管理、时间管理、情绪管理、形象管理、心智管理、激励管理等等。要做好这些方面的管理,必须磨炼自己的心性,使自己拥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来说,在学习技能的同时,学习如何自我管理能力,如何锤炼自己的个性,加强思想道德方面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三)社会认知和交往能力
交际是目前许多大学生缺少的一项重要能力。这个源于多方面的原因,一是90后00后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庭生活中缺少交际的锻炼;二是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减少了人和人之间现实中交往的机会;三是由于电商的发展,许多社会交际失去了它的功能。宅男宅女成为普遍的现象。高职高专学生应该有针对的开展相关的活动,增加大学生交际的机会,使得大学生能够很好的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总之,一个只是掌握了一项技能的高职高专大学生,他不仅不能适应社会未来的发展,他也不会拥有成功的职业生涯和美满的人生。只有一个完全的人,拥有一项技能,具备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社会认知和交往能力,才能在未来的社会中,面对激励的竞争,创造幸福的人生。
三、“核心素养”的落实
“核心素养”如何落实呢?“核心素养”的落实需要从整体上推动各教育环节的变革,最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完整育人体系。具体而言,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落实途径:一是通过课程改革落实核心素养,目前高职高专的课程设计主要是适应国家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过多注重技能而忽视了完整人格的培养,必须在课程上进行调整,加大相关“核心素养”课程的设置;二是通过教学实践落实核心素养,老师在教学中必须贯彻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三是通过教育评价落实核心素养。如果教师评价体系不改变,也很难真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为重分数的评价体系让老师只能以追求分数来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 秋山利辉.匠人精神[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5,11.
[2] 曹清.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指标体系研究[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8(1).
[3] 张应强,张洋磊.从科技发展新趋势看培养大学生核心素养[J].高等教育研究,2017(12).
[4] 邢春燕.高校大学生核心素养评价考核机制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