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烽墙
摘 要:如何在大学校园里引领青年学子树立崇高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积极进取,是高校团组织的使命与担当。文章采用实证研究法,通过线上发放和回收调查问卷,统计分析了高校团组织在服务青年的功能上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结合个别访谈,最终应用相关理论,提出了解决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高校;团组织功能;服务青年
高校共青团是共青团组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院校先进青年学生的群众性组织。在服务学校中心工作,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全面深入了解新时期共青团组织功能发挥情况,准确把握团组织功能发挥特征,深入研究团组织工作的规律性,本调查从对团组织认同度,团组织活动评价,团组织工作能力评价等方面了解现在团组织功能发挥现状,为更好的发挥团组织功能提供借鉴对策。
一、问卷与数据
本次调查采用自编的《关于团组织功能发挥情况的调查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277份,其中问卷的克朗巴哈α系数为0.902,KMO统计量观测值为0.922,说明问卷的信效度较好。
二、分析结果
(一)团组织活动情况
(1)团支部经常组织团员活动。(2)一般团支部开展的活动是同学们感兴趣的。(3)团组织的活动起到了团结、教育和引导青年的作用。(4)团组织的活动起到了服务和帮助同学成长的作用。(5)多数同学会主动参加团组织组织的活动。
(二)团组织工作能力评价
(1)团干部的工作组织能力很强。(2)团组织活动与受访者的需求较契合。(3)团组织活动不吸引人,在某些情况下是因为团干部创意不够。(4)不入团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受访者未来的职业发展。(5)团干部的工作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团组织活动的效果。(6)受访者比较在乎自己是否是团员。
(三)团组织改进
(1)广大学生对团组织还是有期待的,只要团组织活动更符合大众口味,大家对团组织的向心力会更强。(2)团组织的工作能力越强,学生对团组织的认同感越强。(3)团组织的工作能力越强,团组织功能发挥越好。(4)团组织功能发挥越好,学生对团组织的认同感越强。
三、问题总结
(一)团员意识淡薄
由于入团门槛相对较低,基本所有大学生都是团员,导致大家对团员身份失去优越感。很多高校大学生在参与基层团组织的活动时使命感和荣誉感不足,态度比较消极。
(二)团组织活动单一枯燥
31.7%的学生认为团组织的活动所起到的作用不大,太官僚、无实质性内容;62.5%的学生认为如果团干部的工作能力再强一些,团组织活动会更有魅力。目前高校的团组织基本以班级为单位,活动基本都是政治思想宣传,或者爱国主义教育,会议精神学习等,这很难吸引学生的参与热情。团组织要和班委会联合起来多组织一些增进同学感情,丰富课余生活,增强班级凝聚力的活动,让同学们对团组织有归属感。
(三)基层团组织职能定位不准确,团干部业务能力不够
许多高校基层团支部的团干部很少接受到团组织的系统教育,对团干部业务知识不熟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够。而且,从工作量上看,绝大多数的团支部工作都是由团支书来承担的,组织委员、宣传委员一般只起辅助作用或根本不发挥作用,从而导致团支书工作压力大,热情衰退。
(四)基层团组织凝聚力不断弱化
目前,高校的很多共青团工作都由院系分团委来主持完成,大型的共青团活动也一般以院系为单位组织实施,而真正落实到基层团组织的工作往往都是类似于团费收缴、团情统计等琐碎的缺乏活力的事务性工作,很难提升团员青年的参与热情,战斗力也被大大减弱。
四、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团组织自身建设,明确团组织的基本职能
共青团组织承担着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年合法利益四项基本职能。通过选拔、培训、任用、考核等一系列程序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重视对团干部的系统教育,提高团干部的业务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基层的积极性,主动性,灵活性,有效增加青年参与团活动的机会,扩大团工作的覆盖面和受益面。使团组织立足于青年感兴趣的团活动载体,有针对性的开展主题团日活动、实践活动、志愿服务和文化活动,在具体行动中加强团组织建设。
(二)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团组织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强青年团员的归属感,必须以学风建设与思想引领为核心,借助共青团和学生组织,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骨干带头和先锋模范作用,重视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注重早期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教育,提高党性修养,竭诚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同时,积极指导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完善素质拓展第二课堂成绩单的建设,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定期组织大学生参加义务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
(三)建立健全基层团组织的工作制度,规范基层团组的管理
基层团组织的良好运转,离不开标准化的制度规范和管理。具体可以通过制定每年度开展工作的内容和时间安排、评优细则、主题团日活动制度等来加以规范。同时,构建科学的团组织活力考评体系。基层团组织的奖励机制不仅可以促进整个团队的发展,进而提高对基層团组织的认同度,而且能更有效地调动团员青年的积极性,激发集体荣誉感,增强凝聚力。通过对各基层团支部和分团委的考核,定期评出示范团队,调动和鼓励团队积极性;针对团员个人的考核,对团员思想、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加强培养先进团员,在推优入党及各类评优活动中予以优先考虑。
参考文献
[1] 仇海念.发挥高校党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要作用的探索[J].考试周刊,2018(69):129.
[2] 任少平.高校团组织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对策研究[J].学理论,2018(08):189-190.
[3] 李威利,郑长忠.高校团组织功能虚化问题及其出路[J].思想理论教育,2015(02):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