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泽 李欣
摘 要:信息网络时代,军校作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重要阵地,要做好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认知失调理论与军校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在过程上具有一致性,都强调激发个体平衡自身认知不协调的动机,达到个体新的认知协调。军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借鉴这一理论,增强军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认知失调理论;思想政治教育
习近平主席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政治工作过不了网络关就过不了时代关。”习主席的这一重要论述,为政治工作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如何开展信息网络时代的政治工作做了具体要求。军校作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重要阵地,要懂得抓住并利用网络化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做到军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灵活激动,使教育效果有效。
一、信息网络时代军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信息多元化,思想政治教育难度加大
如今网络传播媒介的使用使得军校学员的信息获得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军校学员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网络便捷的满足了他们求知的欲望。然而网上信息量巨大,获得方式简单,但这些信息良莠不齐,真假难辨。尤其是近来,网络成了敌我双方争夺的重要阵地。敌军通过一些“历史知情人”在网络上传递很多颠覆历史的“真相”。军校学员在微信、微博、论坛上接收的这些垃圾消息,难以区分信息的真伪,这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学员们的价值判断,使得学员已有认知结构与这些信息相混乱,进而导致军校很多学员出现理想信念不同程度上的迷失状况。
(二)学员认知模式惰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主动性需要增强
网络的便捷性影响着当代军校学员的认知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面对网络上的海量信息,学员们可以轻松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这种方式会使得学员们对知识的获得不加以深度思考,倾向于追求自身获利的最大化。对有关思想、政治等方面的信息,有些学员认为实用价值不高,他们会存在着惰性化认知。这部分学员很难将所学到的感性教育信息通过思维加工上升到理想信念这一精神层面,这使得他们的政治觉察性不高,缺乏使命感与责任感。
(三)学员信息选择自主化,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受到挑战
学员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信息建立连接的过程。网络时代,学员可以随时寻找并吸收自己所需的信息,而不需要教员这一传统意义上的传播媒介,军校教员的教育主体和教育主导者的地位受到了“威胁”。学员以从网络途径获取信息补充学校学习的方式替代仅从教员讲述中获得知识的单一方式,不断尝试着依靠自身的固有知识和经验的加工形成新的自我的认知,这也要求学员能够自我判断并加工多样化的信息。传统的以简单说教为主的教育方式已经不适用于当代军校学员,学员们对这一问题在学校的表现就是教育效果的个体差异性和一些学员对机械说教教育的逆反,这一变化使军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有的传统教育方式受到挑战。
二、利用“认知失调理论”做好信息网络时代军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
1957年美国心理学家费斯汀格在提出认知失调理论,这一理论强调是作为认知主体的个体,每个人都有保持个人认知动态平衡的内驱力,当我们从不同途径获取的认知互相矛盾时,我们的认知就处于失衡状态,会对人才生压力,体验不良的情绪,这些体验驱使人们调整或重建自己原有的认知,以达到新的平衡。比如在学校评奖的过程中,“自我评价与期望为应该获奖”和“组织评价还不够优秀不能获奖”是两个矛盾的认知。为了减少个人认知失调,可以借助费斯汀格的理论,采用三个解决方法。第一,改变相互矛盾的认知之一使失衡趋于平衡。如在“我应该获奖”和“組织评价还不能获奖”这对冲突的认知中,改变认知元素“我应该获奖”为“我需要继续努力争取下次获奖”来达到与“组织评价还不能获奖”这一认知相协调。这可以通过改变行为实现。第二,增强矛盾认知因素中一个元素的地位或者减弱矛盾认知因素中另一个元素的地位来实现矛盾认知因素的统一。如,“组织评价是多个人的结论,更加公正公平”,这样降低了对自己的评价,重新评估了事件,可以使个人认知恢复协调。第三,添加新的认知元素。如找到自己某一方面的劣势,“在社团活动方面我还需要为更多的同学服务”。以此来降低认知不协调的程度。利用“认知失调理论”,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做好信息网络时代军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改变相互矛盾的认知元素,化多元为单元
费斯汀格认为,个体产生认知失调后,会通过改变认知元素来达到认知协调。信息网络时代的多种相互冲突的信息即会增加个体认知失调的可能,也可以成为消除和减少人员已有认知失调的重要手段。军校应提高认识主动出击,占领学员广为接受的各种网络新媒介,把握舆论主导权,在学员心中树立校园舆论权威。学校要高度关注学员们关注的各种网络热议问题、前沿问题。学校要及时对那些颠覆历史 “真相” 的信息进行澄清。学员们通过真实的信息改变相互矛盾的认知使认知失衡趋于认知平衡。学校对学员们的错误认知不能“堵”而要“疏”。社会沟通是一种环形结构,只学员们把认知上不协调的部门暴露出来,学校才能加以疏通,如果仅仅担心问题言论的传播就一味加以压制、批评,只会导致学员的错误认知继续倾斜,不调一直都在。
(二)通过实践活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主动性
重视思想政治实践教育,通过实践体悟提高军校学员的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实践体悟就是在实践活动中感悟真理,就是军校学员通过实践活动,感受认知不平衡中的内容,体验自身的情感变化,进而改造个人的不协调认知达达到平衡的过程。学员只有在实践中接触的各种现象与自己的需求相联系,才能有动力去推理、概括,进而提高个人的思维水平。为了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在保证理论教学充分的前提下,积极开展多种实践活动,为学员提供机会理论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验证掌握的知识是否适用,解决个人对知识不理解的困惑,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行为固化为习惯,培养出积极主动、愉快稳定的行为模式。例如,要学员们理解军人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学校可以带领学员亲赴基层一线,通过与基层官兵的交流,了解真实的情况,鼓励学员参与志愿者活动,在为人民服务的过中,获得百姓的认可,进一步强化自身的理解。
(三)提供新的认知因素,多样化思想政治教育形式
添加新的认知元素可以降低认知不协调的程度,但是提供新的认知元素的方法需要多样化,易于学员吸收。一方面思想工作教育者可以根据学员的实际生活情况,善用生活中可见的事实去讲解理论,这样便于将空洞理论变成有血肉、贴近人新的事实,提高理论的正确性和可信度。另一方面,教育者要善于利用网络上学员们关注的热点社会问题,以此作为讨论的案例,展开教学讨论,激发学员们的学习兴趣。再有,教育者要注重与学员在校园网上的交流,比如,可以开设真题栏目传播时事新闻,解答学员的疑问,提高学员们新的认知结构的建立。
参考文献:
[1]马云霞.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知特点及优化.学理论,2015,26:81-183.
[2]闫峰.从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30)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