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榆树下的欲望》与《雷雨》的异同

2018-02-12 09:43王美玲陈洪
青年文学家 2018年35期
关键词:雷雨比较分析

王美玲 陈洪

摘  要:奥尼尔的《榆树下的欲望》与曹禺的剧作《雷雨》,这两部悲剧作品在很多方面呈现出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的悲剧意识不仅来自对古希腊悲剧的沉迷,更来自个人悲剧。这不仅反映在主题、人物、技巧、文化内涵等显在表层上,也呈现在他们对生命、社会、人性深刻理解与把握的深层隐性形态上。

关键词:比较;分析;《榆树下的欲望》;《雷雨》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5--03

引言:

曹禺和奥尼尔是20世纪上半叶成就巨大的剧作大师,《雷雨》和《榆树下的欲望》是中西方两部令人震撼的家庭悲剧。但是由于两位作家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文化背景与传统思想上的差别,两部相似的作品中也呈现出了不同的人物形象与艺术个性,从这两部剧作中我们也不难看出中西方在传统文化上的差异。

一.相似形

两部剧作在人物性格,剧情发展等方面具有诸多相似性。

(一)两部剧作都有俄狄浦斯情节。

俄狄浦斯本是希腊神话中的悲剧人物,演变到今天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恋母情结”。两部剧作中的男主人公都依恋父亲再娶的妻子,他们情不自禁地爱上自己的继母,继而导致一系列悲剧的产生。

奥尼尔的《榆树下的欲望》,是一部三幕的悲剧,出版于1924年,描写了一部因家族财产继承斗争而导致的乱伦爱情悲剧。75岁的庄园主卡伯特是一个麻木不仁,守财如命的老头,在他眼里只有不断地劳作。他的前两任妻子都劳累而死,他三婚娶了25岁的艾比为妻,这种不相称的结合自然不是因为爱情。艾比是个富有心机的女人,她嫁给卡伯特只是为了有个家,为了他的庄园和财产。因为她此前已经有过一次不幸的婚姻,让她痛苦不已。埃本是卡伯特的小儿子,自幼丧母,他极其厌恶父亲却又无法反抗他的压迫,在他心里只有对庄园的欲望和对母亲的怀念。艾比很快被年轻健壮的埃本吸引,并绞尽脑汁勾引他,她告诉埃本要取代他的母亲来照顾他,埃本出于对母亲的依恋,陷入她的温柔乡,爱上她的美丽与成熟,在他眼里,艾比既是母亲,也是情人,剧作第三幕所描述:

ABBIE—(fiercely)She knows I love ye!

EBEN--(his face suddenly lighting up with a fierce, triumphant grin) I see it! I sees why. It's her vengeance on him--so's she kin rest quiet in her grave!

ABBIE--(wildly) Vengeance o' God on the hull o' us! What d'we give a durn? I love ye, Eben! God knows I love ye! (She stretches out her arms for him.)

EBEN--(throws himself on his knees beside the sofa and grabs her in his arms--releasing all his pent-up passion) An' I love yew, Abbie!--now I kin say it! I been dyin fur want o ye—every hour since you come! I love you! ( Their lips meet in a fierce, bruising kiss.)

起初兩人的彼此吸引源于对肉欲的迷恋,埃本只是艾比手中的旗子,满足自己欲望的工具而已,有了孩子之后她便能更容易地得到农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他们孩子的诞生,他们身体上的本能欲望渐渐地升华为精神上的依恋,情欲演变成了炽热的爱情。

曹禺的《雷雨》,同样是一部家庭悲剧。周萍年幼丧母,住在乡下,长大后才搬来周公馆和父亲周朴园生活在一起。没有母爱,又与父亲远离,按弗洛伊德的理论推测,就会使他固有的“俄狄浦斯”情节得不到排解,从而影响人格发展。周萍爱上继母繁漪,就是乱伦意识作怪的结果。搬来周公馆,他并没有享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父爱,周朴园是一个带有浓厚的封建性的资本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统治势力的代表。在家庭生活中,他更是一个封建暴君,专横独断,唯我独尊,妻子和儿子都惧怕他。缺少婚姻幸福的繁漪和缺少关爱的周萍,两人的精神共鸣产生了强烈的碰撞。周萍对继母说出了不该说的话,做出了不该做的事。名义上,繁漪是周萍的继母,但是在周萍心里,他把繁漪当成了真正的母亲,他渴望得到自己从来没有得到过的母爱和关怀。但因为年龄上的接近,母爱需求和性爱需求混沌不清,这种母爱和关怀就只有通过情欲的帮助才能获得,因此他们越界了!

繁漪和周萍的乱伦关系终究是见不得人的,周萍以“一时糊涂”“愧疚”等言辞慢慢疏离了繁漪,两人变得敌对起来,繁漪说周萍“救活了我又不理我,撇的我枯死,慢慢的渴死”,周萍也说过要繁漪去死的绝情话。这种畸形的错位情感让周萍越发地想要逃离,后来便爱上了家里的佣人,美丽清纯的四凤。相比之下,《榆树下的欲望》中艾比还是幸运的,比繁漪幸运,起码她得到了埃本全部的爱。两部剧作中的乱伦情感,皆以悲剧收场。

(二)两部剧作中的女主人公也具有诸多的相似性。

繁漪和艾比,两个悲剧女主人都有着相似的悲惨经历,都与继子发生了不伦之恋,都经历了许多辛酸和磨难。这两个人物形象虽出自不同国家,不同作家,不同年代,但她们的性格神情,形貌和经历呈现出惊人的相似性,两人最终也都因为爱情而走向毁灭,一个接受法律的制裁,一个疯疯癫癫,都陷入痛苦的深渊。

首先在外在形象和内在心理上,繁漪和艾比都有诸多相似性,她们身上都富有一种难以抑制的活力。繁漪,虽是一个沉静,文弱的大家闺秀,可是她勇敢,果断,“她有火炽的热情,一颗强悍的心,也敢冲破一切的桎梏,做一次困兽的斗”。她倔强,执拗,敢于吐露自己的心声,敢于追求自己所想所爱。艾比,同样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女人,年轻,丰满,“她的嘴角有力,执拗,眼睛里有着一种坚决的,毫不退却的神气”,“身上有一种骚动,野性和不顾一切的气质”。由此可见,这两个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女子是一样的活力四射,不可禁锢,也更不会屈服,她们都是那样的无所畏惧,那样的勇于追求。

其次,繁漪和艾比都有着悲惨的人生经历。艾比自幼就是孤儿,童年过得很悲惨,成长过程中历经艰辛和磨难。长大之后,嫁给了一个酒鬼,没过几年的时光,丈夫和孩子就都死了。于是她通过婚姻来改变自身的处境,改变自己的命运,她太想有个属于自己的家了。为了生活,她嫁给75岁高龄的卡伯特——一个年长她40岁的农场主。毋庸置疑,他们之间没有爱情的,这是一段极不相称,无情无望的婚姻。比起艾比,繁漪的幼年要幸运得多,她出身富贵,是名副其实的大家闺秀,但在婚姻上与艾比是极其相似。18岁的繁漪不得不接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给了比她大20岁的周朴园。从此,年轻貌美的繁漪走进了一个无爱的婚姻梦魇之中,忍受周朴园的虚伪自私,专横霸道,过着度日如年的日子。不难看出,在婚姻爱情上,艾比和繁漪,她们的痛苦是相似的,都是备受压抑束缚的女性,婚姻没有带给她们丝毫温暖和慰藉。在这种无渊的痛苦中,她们不甘于干涸的情爱生活,歪曲地,甚至变态地渴求男女间的正常感情。而二人又都同样地爱上了丈夫与前妻所生的儿子,在不伦之恋中付出了执迷不悔的真情。最终,艾比和埃本走进警局,繁漪变疯,周萍死去,双双以悲剧收场。

二.不同点

(一)写作背景不同

《榆树下的欲望》,这部美国历史剧创作于1924年,故事发生于1850年新英格兰的一个农场上。在十九世纪上半叶,美国还是一个新国家,仅在英国正式承认其独立五十年后,大量西欧移民和西部移民涌入,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免费的劳动力。这些移民是美国早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美国人热衷于追求物质上的富裕。当然,贪婪本身并不是美国由来已久的一种现象,而是在清教徒的狂热分子出现之后,才成为美国的一种现象。而奥尼尔的父亲,詹姆斯﹒奥尼尔在1850年左右经历饥荒后离开爱尔兰,来到美洲大陆,到处巡演,可以说流浪生活是少年奥尼尔的全部记忆,他的漂泊生涯,淘金经历,都对其创造产生了重大影响。而在他创作这部剧作之前,他的家庭遭遇了重大变故,亲人的逝世对他打击甚深,因此,《榆树下的欲望》的创作也是奥尼尔怀念家人的一种方式。

评论界大多认为奥尼尔的《榆树下的欲望》,对于抨击人类的贪婪和欲望有着重大的意义。在这部剧作中,卡伯特是一个75岁的老人,他强壮,坚硬,他是一个典型的清教徒,节俭,自私,惜财。两任前妻留下来的三个儿子,没有一个能让他满意和幸福。没有一个儿子是他理想中的农场继承人。此外,在这一时期,新英格兰清教主义在美洲盛行,卡伯特带着他的家人过着清教徒式的生活。他们几乎每天都在工作,在坚硬的石头中劳作,如奴隶一般。在卡伯特看来,妻子和儿子都是仆人,没有爱和亲情可言。

《雷雨》是曹禺于1933年创作的一部伟大的戏剧剧本,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剧作以中国20世纪20年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封建资本家周朴园家庭内部的纠葛以及周,鲁两家复杂的矛盾冲突,揭露了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封建资本家的伪善,凶残,腐朽,鞭挞了黑暗的封建社会。

《雷雨》创作前,也正是第一次大革命的前夕,阶级斗争出于异常尖锐的状态,与此同时,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但人民群众受到的剥削和压迫也十分残酷。曹禺先生本身就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家族,自幼就目睹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事实,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意识。经过多年的思考和酝酿,在1933年,就读清华大学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雷雨》。谈到写作意图时,曹禺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黑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呐喊。”他也说到,“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除了中国社会的现状和曹禺自身的经历,外国作家对曹禺的创作影响很大,当时挪威作家易卜生的话剧已传入中国,描写了许多揭露社会黑暗的优秀剧本,此外,莎士比亚和古希腊的话剧对曹禺的创作也有深远的影响。

(二) 剧中人物的欲望不同

欲望,扎根于每个人的内心,这是成长必不可少的,但是欲望的无限膨胀则会成为邪恶的根源,最终导致悲剧的产生。人,作为社会的一员,无论在什么时代,都有各种各样的欲望,可悲的是,人们常常迷失其中。《榆树下的欲望》和《雷雨》,这两部优秀的戏剧作品向我们展示了剧中形形色色的欲望。这两部以毁灭告终的悲剧,也是欲望的悲剧。剧中人物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欲望。

《榆树下的欲望》,索性就以“欲望”为题,通过对卡伯特一家“生活”和“斗争”的细腻刻画,揭示出人性中强烈的物质占有欲和情欲的破坏力量。尤金﹒奥尼尔认为“人的悲剧不仅是外部力量造成的,而且也是自己的悲剧性缺陷,荒谬的本身是一种弱点造成的,人类最终走向毁灭,其根本原因,是人性中的黑色欲望所导致。”在此剧作中,卡伯特家的每一位成员都有强烈的物质占有欲。农场主卡伯特自私冷漠,不爱任何人,也无人爱他,他一心所想的就是如何挣钱,如何保护农庄。他的两个大儿子,西蒙和彼得更是为了钱财而离家去往西部淘金,对黄金有着近乎疯狂的热爱。而小儿子埃本对农场有着强烈的欲望,除此之外,他还对自己的继母有着欲望,陷入乱伦之恋,实则也是他摆脱不了对母亲形象的欲望。艾比,本就是一个充满野心的女子,初来农场,就想占有这儿的一切,不择手段的勾引埃本,而在她真正爱上埃本之后,她对爱人的欲望超过了对财产的渴望,甚至不惜杀死自己的儿子来挽留埃本。最终,欲望给他们带来了悲剧行结局,艾比和埃本走向死亡,卡伯特一人留在农场,孤独地生活。

《雷雨》,在曹禺先生的笔下,剧中人物的欲望更是展现得淋漓尽致。周朴园,周公馆的主人,拥有强烈物质占有欲的典型代表们。在他看来,所谓的亲情,爱情,婚姻,都是围绕着物质欲望展开的。为了地位和金钱,他抛弃了鲁侍萍和刚出生的儿子,然后娶了年轻貌美的大家闺秀--繁漪。但是,他与繁漪之间有毫无爱意,只有一味地专制和压迫,他害了两个女子,既不是好丈夫,也不是好父亲,儿子们惧怕他,没人爱他。繁漪,她追求的不是金钱地位,而是想做一个女人,一个被宠爱,被關怀的女人。对周朴园来说,她是财产,对周冲来说,她是一个冷漠的母亲。只有在周萍那里,她才能坚定地认定自己是一个女人。因此,为了满足她对爱和自由的渴望,她狠下心来揭露了所有的真相,揭露了她和周萍不为人知的过往,摧毁了两个家庭。而周萍,一个因为想念母亲而爱上继母的悲剧人物,最终为了摆脱这种畸形的爱恋,爱上了同母异父的四凤,他所追求的也是自由和热烈的爱,只是最后都化为虚有,他和四凤也双双离世。

《雷雨》和《榆树下的欲望》,都描写了由于人的欲望而导致的悲惨结局,但二者之间存在着差异。西方文化受到古希腊文化,罗马文化以及希伯来文化三种文化的影响,而中国则是儒,道两家影响下的文化体系。由于中西方文化结构和心理结构的差异,《榆树下的欲望》比《雷雨》更强烈,更具有悲剧性。

三.结语

《雷雨》和《榆树下的欲望》,作为中西方两部伟大优秀的戏剧作品,在表现主题和人物形象等方面都具有许多相似点,两部剧作的题材也并不新奇,都是关于继子和后母的乱伦之恋以及父子之间关系紧张的话题。但毋庸置疑,两部戏剧取得了空前的成功,通过细腻地刻画人物形象和描写典型环境,作品内容很好的地再现了社会现实,让读者感受到一个时代的悲哀。此外,通过对比和研究, 两部戏剧之间的异同,也让我们对中西方文化背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参考文献:

[1]张有煌. 《曹禺论创作》,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

[2]天边之外,归途迢迢——尤金·奥尼尔戏剧中的大海象征内涵新探[J]. 赵学斌.  戏剧之家 2015年22期

[3]尤金·奥尼尔戏剧中的悲剧主题探析[J]. 王艳红.  艺术教育 2015年11期

[4]钱谷融. 《雷雨》人物谈.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0.

[5]尤金·奥尼尔笔下的象征主义运用——以《榆树下的欲望》为例[J]. 田苗.  电影评介 2016年02期

[6]胡超男.尤金·奥尼尔的悲剧观剖析[J].  文学教育(下) 2015年11期

[7]尤金·奥尼尔 《榆树下的欲望》,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雷雨比较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雷雨天
雷雨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雷雨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同曲异调共流芳
中日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比较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