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新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从铁路局运输领导岗位上退休己经17年了。看到集团公司“我与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回顾以往,心潮澎湃,最难忘的是在职时客运部门打胜了计算机售票攻关战役。 多年来,铁路客运部门第一难是“旅客购票难”。遇到春节等传统假日,旅游流、学生流、民工流叠加,售票窗口前早早地排起了长龙般的购票队伍。上海站售票窗口的购票队伍弯弯曲曲,从广场甚至排到了海宁路。后来硏究采取分散式,如开辟北广场、体育馆等售票方式,仍然熙熙攘攘,万头攒动,人涌如潮。 九十年代,进沪只有沪宁、沪杭两条线,客车对数少,速度慢,造成了“一票难求”。然而,传统的人工售票手续多,售票慢,易差错也是重要原因。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上海站八十年代末已开始研究计算机售票,限于人力、物力及当时的科研开发能力,长期进展不如人意。2000年春天,我与电子中心,客运处,运输处的同志们去广州铁路集团,参加了铁道部组织的计算机售票演示会。会上,铁道部领导当众点了我的名,并引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人生哲理名言激励我,要求计算机售票在上海局试点,千方百计攻下难关,便于全路推广铺开。在大庭广众下受命,我坐立不安,如芒刺在背,其压力可想而知。 为了打好“上海战役”,时不我待,我记得在登机返沪前,利用候机等待时间,召开了战前准备会议,确定了战略部署和分工负责对象,落实到部门和人,并初步確定了完成时间。返沪后向主要领导汇报,获得了全力支持;更难得的是铁道部派来了专家指导组,内因为主,外因为辅,如魚得水,左右逢源,我的信心更足了。 当时,我们选择了上海站为点,因为他有基础,且有代表性。为了加强对攻关战役领导,我亲自挂帅任组长,相关处室负责人任副组长,部专家组任顾问。电子中心是核心力量,主任张文初组织了相关人员全力以赴,在部专家组指导下,日以继夜地投入了战斗。为了保证按期完成任务,每天下午,我按时参加上海站大交班会,了解进展,分析困难,协调各方,统筹解决。我记得为了解决计算机电缆通道与市内接口问题,电务处长自告奋勇,主动与市内电业部门联系、协商,最后达成一致,解决了多年以来的老大难。双休日轮到我值班,深夜里我去电子中心探访,发现机房里灯火通明,一位女高工仍在操作试验。我的鼻子一酸,热泪盈眶。多好的科技攻关女强人呀,我看到机房里简易沙发,于是抱来一床棉被,劝她早点休息。走出机房,在机关大院里仰望星空,我深深为科技人员攻关的决心和毅力所感动。 “天道酬勤”,“有志者事竟成”。历时一个多月,上海站计算机售票大功告成,“上海战役”初战告捷。我们并不满足,毫不懈怠,乘胜前进。借鉴“上海战役”成功的经验,我们先后又打响了“南京战役”、“杭州战役”。不久也都纷纷告捷。长三角联成一片后,再打响“蚌埠战役”。至此,上海局终于告别了传统的人工售票,开创了全路暂新的计算机售票新篇章。 铁道部获此喜讯,立即在上海局召开了计算机售票现场经验交流会,我在会上作了计算机售票经验的介绍发言,铁道部领导做了总结讲话并提出了具体要求,各个路局分管领导纷纷表态。通过参观学习,回去后很快在全路范围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推广计算机售票热潮。全路联网,旅客购票更自由、更方便了,受到到了广泛的好评与赞扬。多年来的“老大难”攻关解决了,计算机售票在全路逐步形成了常态化。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随着铁路六次大提速,新线建设,高铁发展,动车组出现,进入上海站已有多条进路,计算机售票又有长足发展,如今网络售票,手机售票,甚至人脸识别无需纸质电子票据了。这是科技腾飞,日新月异的必然结果。“一票难求”的日子一去不返了。然而计算机售票作为改革发展的进程产物,往日钩沉,历历在目。计算机售票诞生与发展,必将在人们的记忆中,永远闪闪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