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毅军
摘 要:冯至是中国著名的诗人,他一生深受德国文化的影响,在早期留学过程中,对德国浪漫主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受到贾斯珀斯的影响,其思想逐渐转向存在主义哲学。本文对冯志先生从浪漫主义到存在主义的转变过程进行了较为具体的回顾,并试图从中抽绎出冯志先生思想转变的内在原因。
关键词:冯志;德国;浪漫主义;存在主义;转变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5-0-01
在1930年的时候,我国的著名学者冯至留学德国,他曾经在德国著名的柏林大学以及海德堡大学进行深造。冯至同时也是二十世纪著名的诗人、学者、翻译家。他学过中西方语言,而且写了很多东西。他在诗歌、散文、小说创作、德国文学翻译和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20世纪20年代,冯志毅的诗集《昨日之歌》、《北游记》等被鲁迅先生誉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为中国现代新诗提供了别样的境界和风格,从而奠定了他在现代新诗史上的地位。
冯至在与德国文化接触之初,对德国浪漫主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冯至形成的这种浪漫主义,深深地充满了对死亡与黑暗的赞誉,同时也充满了犹豫并伤感的心情,这些心情也同时深深影响着他的文学风格。在他的早期的创作中,他是从感情出发,以爱和想象的原则去追寻内心的“诗的王国”。在一般情况下来说,生活和诗歌的统一,生活应该是诗意的生活,而不是庸俗的散文;精神生活应该建立在人们的真实情感的基础上,人的思想是否能够保证正确的判断,人们应该用自己的精神去感知外界来作为认识世界的基础,反对现代科技文明的发展而给人们造成的人与自然的对抗与分裂,人们应该用直接的感知以及道德的信仰来作为认识世界的基础,在这样感知的背景下人们用有限的生命去寻找生命存在的价值,把极其有限的生命,转化为把握超然时间的永远的、美麗的瞬间,去寻求人与自然的融合。冯至在德国留学期间,他先后了解并阅读了许多德国文学家的作品,其中主要有歌德、里尔克、尼采等人的作品,在这些文学思想的影响之下,冯至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转化,从浪漫主义思想逐渐转化为存在主义思想,与早期的文学风格渐行渐远。在20世纪30年代,他给友人的一封信中明确表达了他不认为自己创作的诗是诗,他认为只是对他的侮辱,尤其是在《北方之行》中的“暮光之城”的口音,更加说明了这一点。在德国留学期间,歌德、里尔克等人的文学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冯至,以至于使其文学风格发生重大改变。
德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诺瓦利斯主张:“用心去做”,他认为:“我们的内部世界存在着一个外面的世界,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深深地连接在一起,用心灵去感知外界世界”,里尔克正是继承并发展了这种浪漫主义思想,近几千年来,人们虽然在不断进步发展,尽管取得了许多发明,但却依然停留在生命的表面,从来不知道那些和人类自身有关的事情。——他应该是什么样的人,他应该如何生活。在“心中有数”的基础上,里尔克提出“诗是体验”的命题。他能够深入体验万物,认为保持孤独、“工作和等待”,实现由内而外的统一,冯至深受这种所谓“经验论”的影响。对于十四行诗中时常出现的“等待、责任、经验、工作”,我们准备好深入地去接受它,我们一生都在接受它。作为一位诗人,格尔德还是一位博物学家。著名的变态理论便是由他提出。他认为所有存在的植物,都由一个所谓“原型”演变而来的。他强调人必须要“否定”和“决定”自己,这也是从自然科学理论到人类社会进行的扩展。寻找变革的机会,浮士德形象便是这一思想最重要的体现。歌德的生命智慧对冯至40的转折点迷宫的作用,主要从内外生命和反否定精神两个方面来阐述。面对人生的抉择和困惑,冯至把歌德当作人的楷模。
冯至在德国留学期间,曾听过存在主义哲学家贾斯珀斯的著作,读过《时代心理》和《哲学三卷》,贾斯珀斯作为冯至先生的博士论文口述辩护书的主要审稿人。冯至先生的哲学思想也同样受到了雅斯贝尔斯的一定影响,雅斯贝尔斯和里尔克都深刻陈述了孤独的重要性。对于雅斯贝尔斯来说,没有什么比孤独更可怕,特别是社会的孤独,他认为客观的世界是一个非理性的世界,其真正重要的是孤独本身,一个孤独的人面对艰苦的生活,甚至是在生命的考验面前,他一定可以把牢牢握住自己的命运,去和生活作斗争,使自己的生命存在地更有价值与意义;相反,里尔克认为孤独乃人类生活之中的本质,并不会随着交流而慢慢消失,人类应该在孤独中站立起来,去勇于承担自身的责任。冯至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定格了自己小说风格的主题,并且冯至先生认为:“当人们面对生存的决定意义时,他们会考虑自己到底适合走哪一条的时候,他会深深地体会到一个人在选择之时的艰难”。当他下定决心,勇敢地走上前去时,他感到生命的光荣不是动物或原始人所能感受到的。它越难,它就越重要。
对于冯至先生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这些个人而产生,整个德国的文化同样对其产生了重要且深刻的影响,这些德国的思想和文化,陪伴了冯至先生的一生,对他的文学创作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