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制度的推进关键是畅通退路

2018-02-12 03:45:08因心
上海企业 2018年12期
关键词:监管部门公共政策市场主体

因心

11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加快完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改革方案》。

市场主体退出是指企业由于特定原因退出目标市场,注销登记,这是市场竞争机制和行政监管的必然结果。有主动要求退出的,这种情况多数是民营企业,或因经营不善,或遇政策藩篱,或遭天灾人祸,要求及时退出,以免带来后患,这是市场主体主动意志的体现;也有被迫退出的,这种情况多为国有企业,或破产重组,或出清,丧失市场主体资格而退出市场,以免成为“老赖”而增加政府负担。

但长期以来,一些市场主体退出难,主要是步骤繁、周期长、材料复杂。公司注销一般要经过10道程序,比创建一家公司还繁杂;公司从申请注销到完成退出程序,最快是一个半月,如果稍有耽搁,要3个月以上;注销登记的材料分为10大类,厚厚一大叠。

造成市场主体退还缘于行政监管部门的官僚作风,不作为、懒政、推诿等作派所致。一个显著的例子是工商部门拿小微企业登记为政绩凑数,一旦注册了,想注销很难。

此次中央深改委会议强调,完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激发市场主体竞争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市场主体有效参与,将不符合改革意图的企业特别是一些“僵尸企业”及时清退,踢开绊脚石,改革才能顺利推进;市场竞争机制要求将不符合市场游戏规则的企业及时清出市场,市场竞争才能真正做到优胜劣汰的公平公正;市场主体新陈代谢,有退出才有活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归根到底是依靠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来实现。

本次中央深改委会议提出了市场主体退出制度顶层设计的路线图,既切中时弊,又充满改革元素。

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这是根本准则,市场主体退出既不能个人情绪化,也不能游离于法治之外,市场是企业进退的最终审核者,而法治则是为市场主体退出保驾护航,有时候退出比切入更难。对监管部门来说,让市场主体切入是一种礼遇,而让其退出则是一种大度。

坚持约束与激励并举,要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既要加强行业监管约束,又要积极保护激励,退出有时是一种迂回,监管部门要寓激励于约束之中,既要及时出清,又要温情关怀给出路。

尊重和保障市场主体自主经营权,市场主体退出特别是主动性退出,是企业自主经营权的体现,而无论是切入还是退出,监管部门的裁量权要充分尊重和保障市场主体的自主经营权,这样才切入有信心,退出有希望。

有效保护各方合理权益,市场主体退出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监管部门要秉持公正的立场,兼顾各方利益诉求和合理权益,在退出的各个环节让各个利益关联方充分表达并予以切實关注。

创新调控、监管、服务方式,市场主体退出受宏观调控制约,监管形式和服务方式都要创新,简化注销登记的程序,缩短审批周期,少要点材料,使退出便利化,为市场主体的主动退出创造宽松的条件,而不是层层设障刁难。

合理运用公共政策给予引导和支持,市场主体退出涉及许多公共政策,退出的善后工作更需要公共政策支持,比如合理减免税收、核销呆账等,让公共政策发力,为市场主体退出让路。

提高市场重组、出清的质量和效率,市场主体退出需要市场重组的,政府要积极出面协调,充当“媒婆”,对出清的“僵尸企业”则果断拍板,不能“温情脉脉”。

总之,让市场主体及时从容退出,畅通其退路,努力降低企业注销的制度成本,最终目的是让市场主体更有活力。

猜你喜欢
监管部门公共政策市场主体
玉米市场主体售粮积极性提高
今日农业(2021年5期)2021-11-27 17:22:19
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 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
浅谈市场监管部门在儿童青少年肥胖中的防控措施
扬州江都区推进安全监管部门依法行政
人民币汇率破7 市场主体应对有序
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 01:41:48
三地实践:有效释放市场主体的活力
中国外汇(2019年11期)2019-08-27 02:06:24
社会转型时期的大众传媒与公共政策
新闻传播(2018年10期)2018-08-16 02:09:58
城市设计中的公共政策偏好理解行为选择
江西建材(2018年2期)2018-04-14 08:00:20
监管部门严查直企退换货
公共政策不能如此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