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命运的担当者

2018-02-12 09:43胡丹丹
青年文学家 2018年35期
关键词:救赎悲情

胡丹丹

摘  要:在“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潮流中,蒋韵特立独行,是一个被中国当代文坛"偏外"的作家,被认为是边沿化的作家。“失去、生命悲情、苦难”是蒋韵几十年来不断书写的文学“母题”。在作品《晚祷》中,无疑也有着这样的主题。蒋韵在这部作品中写着“罪与罚”,写下女主人公有桃一生的孤独、悲情与苦难,她失去亲情、爱情,直至失去生命。这部作品无论是从人物刻画、情节描述还是环境描写,都展现出忧伤的气息,将悲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关键词:悲情;救赎;蒋韵;《晚祷》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5-0-02

生活在“文革”时期的蒋韵,受“文革”影响极大。然而,在“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热潮涌动中,蒋韵却走在了文学潮流的边沿。她关注社会,她发现身边许多的美好都在失去,她看到了一些人的孤单,一些人正在被社会“遗弃”。因而“失去、生命悲情、苦难”成为蒋韵几十年来不断书写的文学“母题”。而《晚祷》这部作品则将悲情与苦难、罪与罚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蒋韵写的是人的一种情绪,一种精神状态,即那种愿望不能实现的忧伤。”[1]《晚祷》则透露出这样的忧伤,得不到幸福与快乐的忧伤,孤单的忧伤,只能一生背负苦难命运的悲情。

蒋韵的《晚祷》与米勒著名的作品《晚祷》有着不可否认的联系。在这幅画中,描绘了一对农民夫妇在远处教堂钟声响起时,放下手上的工作,虔诚的祈祷。正是这样一幅画虔诚的表达,带来了蒋韵想要写罪与罚,写不可救赎不可赦免的某种决绝的承担时有所转变,然而是晚祷的钟声让她柔软。而正是《晚祷》这幅画让女主人公有桃在生命即将结束时放下了所有,说出了多年的秘密,此刻,晚祷的钟声响了,有桃的苦难与救赎也就结束了。

《晚祷》讲述的是女主人公有桃从小就被母亲送到了姥姥家,姥姥去世后便回到了父母身边。城里的所有生活都让她感到孤单、忧伤。然而,在遇上秦安康后,从此进入了苦难之中,背负上了“见死不救的罪”,患上了隐疾,失去了爱情乃至最后的生命。“苦难与救赎”可以说是概括了女主人公有桃的一生。本文将从情节发展、人物刻画、场景描写三方面来展现有桃的悲情命运。

一、情节发展

蒋韵的小说往往是由从外部看来毫无关联的几个情节、几个故事片断来构成的,但这些故事片段的组合又都内在地统一于作者对世界、人生的某种复杂的整体感受。《晚祷》这部作品则是由七个故事片段组成。“通过与歌德在观察世界的方式上的比较,巴赫金发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复调小说与歌德小说在文本结构上的一个重要差异:歌德小说重过程,重时间,重历时性,而陀式复调小说重横断面,重同时性与共时性。”[2]《晚祷》这部作品就属于历时性作品,七个故事是根据前后顺序讲述的。在小说的开头就写有桃到“海子”想要自杀,从后文发展看来,这一行为实际上则是有桃悲情命运不可或缺的原因。小说第一个片段“山高水远”表现出有桃为何孤单:远离父母,接着失去姥姥。失去亲情,这无疑是对一个孩子幼小的心灵最大的打擊,是有桃最大的忧伤。而那“山高水远”,不仅仅是有桃与姥爷距离的山高水远,也是她与家人的山高水远,融入不进家庭的山高水远,更是有桃距离“幸福与快乐”的山高水远,这是有桃苦难的导火线。而第二个片段“秦安康”,则是导致有桃真正苦难的直接原因。当面临曾伤害过自己的秦安康掉入“海子”冰窟窿那一刻,她犹豫了,而这则让有桃负罪一生。紧接着第三个片段“夜晚的秘密”则揭开有桃遭受苦难与惩罚的第一步——尿床。这是属于有桃一个人的秘密,她亲眼见秦安康死去却没有救他的秘密,她为何尿床的秘密,她自杀真正原因的秘密。有桃不属于这个城市,母亲只能将其送回姥爷身边。这就有了下一个短暂快乐的相遇——苏慈航。如果说姥姥与姥爷的陪伴是有桃的第一站幸福,那么,与苏慈航的相遇则就是她的第二站幸福。然而姥姥离开时那句话“宝啊,这世上,再好的物件,再亲的人,都有分手的一天啊!”再一次发生了。姥爷去世了,她欢笑、忘了忧伤的时刻都是那么的短暂。有桃与苏慈航分开了,她回到了那个让她有着噩梦的城市。“生活就是在不经意间给你一巴掌”,原本回到城市的有桃有了些许的好转,但就是那句“你看见我家安康了吗?”[3]将其打回了原形,乃至换上了隐疾,也就从此刻,她真正失去了苏慈航,她不想也不敢让自己得到幸福。所以,在第六个片段中,当面对人生第三站幸福时,当面对外国人郑千帆的追求时,她明确说出自己没有资格得到幸福。她内心是多么的渴望幸福,可面对自己在爱的人面前只剩下羞耻时,她绝望了,有桃也就这样失去了郑千帆。此后,她真正的安于生活,一个人孤单的生活在这个城市,而当再次遇到苏慈航时,她否认了自己的身份。“悲情发展到极致是死亡,蒋韵心仪的女性形象,常常以死亡退出叙事文本。”[4]在《晚祷》中,有桃最后患上了膀胱癌,终究失去生命,一生的苦难与救赎也就拉下了帷幕。

二、人物刻画

“叙事作品中的人物是事件、情节发生的动因。但在不同作品中,人物和情节的关系不尽相同。在有些情节小说中情节是中心,人物不过是为了构造情节而设置的,本身见不出完整的、活生生的真实性格特征来。这样的人物只是为了推动情节发展而存在的一种工具。而在许多现实主义作品中,人物是艺术表现的中心,情节只是展现人物性格的手段。”[5]《晚祷》这部作品可以说是讲述有桃这一悲情女性而展开故事情节的。蒋韵在谈及代表作《栎树囚徒》时,她说:“有一点我可以肯定,我具有‘女性的立场。我的视角绝对是理性的,我感受世界的方式是女性的。”“我的女主人公要么在精神上灵魂飞扬而自由,要么在忍受苦难上无比坚韧顽强。”[6]《晚祷》这部作品刻画的是有桃这一女性形象,书写的是女性的悲情与苦难,女主人公有桃是在苦难中隐忍与顽强。在《晚祷》中,有孤高自诩、形单影只的秦安康,有孤单而又忧伤的苏慈航,有纯洁无邪、家庭美满而快乐的郑千帆。前两者有着与有桃不一样的孤单,而后者却与有桃的一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蒋韵用相似性与对比性来展现有桃的性格与生活。而且,作者还善用情节的发展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在小说中,十岁前的有桃在姥姥家是比较幸福快乐的,她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而当姥姥离开人世,自己将要跟随着母亲回到大城市时,她变得忧伤。随着家里父母的不关心乃至辱骂,姐妹对她的讨厌,同学对她的嘲笑,她变得自卑、胆小而悲伤。当面对秦安康对她的伤害,姐妹对她仅有美好记忆的摧残,她绝望了,甚至认为“死和活着,都是这样寒冷、恶意与耻辱。”然而,更意想不到的是秦安康的死让有桃从此进入自责、忧郁与恐惧之中。哪怕是她喜欢的苏慈航,也只能让她进入短暂的快乐之中,哪怕是散发着快乐的郑千帆也只能让她只是幻想幸福。她不敢让自己幸福,只能孤独终生。多年的苦难让她有了免疫力,当面临死亡她也没有退缩,她选择悄悄地离开,她终于鼓起勇气说出多年的秘密,解放了自己。除此之外,作者多次运用心理描写与直接的叙述话语来刻画人物。“现在,只有在梦里,她才能做一个快乐的尊贵的孩子”,“那是天堂,而天堂,不再属于这个有罪的孩子”都直接讲述出有桃这一人物的悲伤与痛心。

三、场景描写

场景描写在小说中是一重大要素,它能显现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在《晚祷》中,有许多带有忧伤、悲凉气息的场景描写,这实际上都奠定了小说的情感基调与人物命运的悲剧。在小说的开篇部分就有这样的一段描写“天阴沉沉的,要落雪的样子,还不到五点,城市就变得昏暗——这是一天中最伤心的时刻。小风飕飕地打在人脸上,很冷。结了冰的海子上,空无一人。岸边枯黄的没有割净的芦苇,摇曳着,有着不动声色零落的凄怆。”这不仅仅点出有桃想要自杀的时间、地点与环境,也渲染出一种忧伤的气息和烘托出有桃这一人物的伤心与绝望。在后文中有桃刚跟随母亲回城市时,写有桃不管怎么努力,视线中只有墙壁或是灰蒙蒙暗淡的瓦顶,这正与时代的发展相切合,也表现出有桃在孤单中的追求无获。在有桃想要自杀时也有这种类似的场景描写,在再次遇到秦安康母亲时也有这样悲伤的场景描写,这些都无疑的更加的渲染出有桃生活的忧伤与苦难。除此之外,在小说开篇的末尾处写“在残破的长城遗迹处,更残破更孤独的烽火台处,生长着的庄稼、牲畜与人,假如将他们移植或迁移到那些热闹的地方,或许是灭顶的灾难”,实际上这里就直接点题,直接暗示出有桃一生的悲情,有桃灭顶的灾难。这些悲凉的环境描写都与小说的忧伤气息、人物的悲情命运契合得天衣无缝。

《晚祷》这部作品不仅仅在人物性格、场景描写、情节描写上散发出忧伤与苦难的气息,在叙述话语上也直接展现人物的苦难与悲情。“走投无路”、“有罪的孩子”都直接说出有桃的悲情,就连那姓名都让她背负起了两千年几乎是永恒的孤独和忧伤。蒋韵是将“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我们更多地看到的是对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关注,而很少看到对个体生命的关心。”[7]《晚祷》关注的是有桃个体生命,苦难是她的一生,悲情是她必须背负的命运,死亡或许是她悲情的结束、人格的升华。整部作品从小说三要素来说都带着一种无法言语的伤感,这都来自于女主人公有桃自身的不可原谅,她无法选择,她只能是悲情命运的担当者,这也是蒋韵大多数作品的主题——女性悲情。

参考文献:

[1]杜学文.生命因你而美丽[M].山西:北岳文艺出版社,2012.

[2]李遇春.对话与交响[J].小說评论,2006(1).

[3]蒋韵.晚祷.小说月报[J].2014(11).

[4]戴红稳.苦难·孤独·死亡——蒋韵小说女性悲情书写阅读札记[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2).

[5]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6]蒋韵.春天看罗丹[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

[7]蒋韵.我给我命名[J].当代作家评论,1995(4).

猜你喜欢
救赎悲情
悲情英雄
秦氏的悲情与野心*——乾隆末年一桩离婚案中的底层妇女
《谢尔盖神父》中卡萨茨基的救赎之路
爱无尽 梦飞翔
《烈日灼心》:一念之差,救赎一生
庄之蝶:欲望激流中的沉沦者
欧洲豪门英超最需“救赎”
教授十年悲情寻子:没有爱的教育不算好的教育
悲情中亦有壮怀——重读《项脊轩志》有感
陈水扁“悲情奔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