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哲学、跨界研究与哲学传统

2018-02-12 03:51梅剑华
社会科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直觉跨界哲学

梅剑华

摘 要: 实验哲学是做哲学的一种新方式,它运用通常与科学相联系的方法去研究哲学问题。 实验哲学是当代跨界研究的范例,本文通过对实验哲学基本问题和方法的介绍和批评来理解当代跨界研究的范式,重新看待实验哲学与传统哲学、哲学与科学的关联。实验哲学的发展具有双重的意义:一方面实验哲学实质地推进了当代自然主义哲学的研究;另一方面实验哲学呼应且复兴了古希腊以降哲学-科学的古老传统。

关键词: 实验;经验;直觉;跨界;哲学-科学

中图分类号:B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18)12-0121-09

一、实验哲学的兴起

实验哲学是做哲学的一种新方式,它运用通常与科学相联系的方法去研究哲学问题。具体来说,实验哲学家运用与心理学相联系的方法 ① 去研究与哲学相联系的问题。实验哲学是新时代哲学和科学交叉的范例,本文通过实验哲学来理解当代跨界研究的范式,理解实验哲学与传统哲学、哲学与科学的种种联系与区别。

实验哲学的兴起,首先受到文化心理学的影响。一些文化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不同文化群体的人在认知世界时会产生系统性的差异。用心理学调查手段去研究这些差异的特征和原因,对于认识文化对认知的影响有重要作用。西学东渐之初,新儒家代表人物梁漱溟先生曾经这样阐释东西文化之间的差异:西洋哲学的中心在知识,中国哲学的中心在人生,等等。这些都是哲人基于自身经验的反思,未必整全。一百多年后,这些东西文化比较的论断或可通过文化心理学、实验哲学研究方法落到实处。

在哲学内部,实验哲学的兴起受到当代自然主义哲学家斯蒂芬-斯蒂奇的重要影响,在《理性的碎片》(1995)一书中,斯蒂奇就已经指出了哲学的可能方向,运用经验的办法去探究人类理性产生的哲学观,如书名所示,斯蒂奇认为理性是支离破碎的而非系统完整的,使理性成为碎片的就是芸芸众生的文化、种族、阶级、身份、性别等种种差异。

实验哲学的古老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哲学家用经验办法理解人类、社会和自然的关系,如亚里士多德对动物的系统研究《动物历史》和《动物的谱系》(见《动物四志》)。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他认为做哲学的最好办法就是不仅仅通过逻辑推论也通过人们关于生活实践的看法来平衡不同的哲学观点。近现代哲学中,经验的要素并未和哲学分离。笛卡尔对公牛眼睛的解剖帮助他建立了视觉理论,对动物大脑的解剖是他心身二元论的重要证据;牛顿的颜色理论来自于他用棱镜进行反射、折射的实验观察;斯宾诺莎的《伦理学》大部分不是在考虑形而上学的思辨,而是在关注关于人类实际心理的事实;休谟《人性论》的副标题是“在精神科学中采用实验推理方法的一个尝试” 。概而言之,这些研究我们不能简单的将其称之为科学或者哲学,而是哲学-科学。学科的分化是西方学问演进的大势,在古希腊是哲学-科学,随着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不断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哲学的范围越来越小,科学的范围越来越大。在整个演进的过程中,并不存在哲学和科学的严格区分。直到20世纪的语言转向才第一次给哲学划定了界限:哲学是概念研究,科学是事质研究。

实验哲学是对语言转向的反动/超越,它要求我们回到古老的哲学-科学传统。在《实验哲学宣言》一文中,作者指出:哲学关注人类在生存中所遇到的问题,哲学家思考人类以及他们的心智实际上是如何运作的,哲学家关注万物如何相互关联在一起。按照这种理解,哲学和其他学科如心理学、历史学、政治科学的区分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当然与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的区分也显得不重要了。哲学在最根本的层面上考虑万物如何关联, 这一问题不属于某一个特定的学科,却又和某个特定的领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塞拉斯在《哲学与人的科学映象》一文中指出:哲学的特征并不在于它是一个种特殊的专门学科,但是要一般性地知道事物如何关联,需要参照每一个专门学科的内容。这就像如果我们要整体上了解高速公路系统,那么至少要知道具体的道路系统。

在当代哲学中,哲学变成无数个子类:Philosophy of X ,X可以指代任何事物:语言哲学、心智哲学、科学哲学、逻辑哲学、数学哲学、物理学哲学、生物学哲学、电影哲学、历史哲学、艺术哲学、音乐哲学、法哲学、人工智能哲学、意识哲学、爱情哲学等。讨论最一般问题的哲学是形而上学和认识论(类似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定义: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最一般意义上探索世界的基本构造,以及人类如何认识世界的问题。如果用道和术来区分哲学和其他分类的话,哲学是在道的层面关注万物如何关联在一起,具体学问则是在术的层面关注万物如何关联在一起。

在希腊,哲学就是一切学问的总和,哲学和科学不仅没有区分,实际上是统一的,不妨叫做哲学-科学。亚里士多德对学科有一个分类:理智学科、实践学科、制作学科。理智学科包括形而上学、物理学等,实践学科包括伦理学、政治学等,制作学科包括艺术、医学等。亚里士多德本人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他撰写了逻辑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形而上学、伦理学、政治学、美学的大量著作 。这些著作除了主题内容有差别,大都采用了逻辑分析方法、概念反思方法、经验观察方法。随着科学的不断专业化/分工,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不断从传统所理解的哲学-科学中分化出来,哲学变得越来越狭窄,越来越具有思辨气息。如果回归哲学传统,哲学除了思辨还具有经验的要素,这是哲学家保持一种健全实在感(罗素语)的关键。

中国古代的学问包罗万象。《周易· 系辞下》云:“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以类万物之情。”按张文江先生的解释,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对整体知识的分类:观象于天是天文学;观法于地是地理学;观鸟兽之文是动物学;与地之宜是植物学、物学;近取诸身是医学、生理学;远取诸物是物理学 。在先秦,百家之学是世间学问的总和。魏晋已降,随着经史子集分类的出现,清末民初国学的提出,一直到现代学科的分类:文、史、哲、理、工、农、医,哲学变的越来越窄。但在先秦和古希腊,追索人和世界的种种关联,是哲学的应有之义。实验哲学呼应了这一古老的哲学传统,它和心理学、认知科学联系紧密,探究人类实际的存在境遇。

二、实验哲学与哲学传统

20世纪初兴起的分析哲学具有很多广为人知的特征,其中注重逻辑分析和自然科学是最主要的两个特征。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维也纳兴起的逻辑经验主义学派就是注重逻辑分析和自然科学的典范。艾耶尔的《语言、真理与逻辑》是这一学派的教科书,卡尔纳普的《世界的逻辑构造》是充分体现如上两大特征的重要著作。奎因曾在20世纪50年代对逻辑经验主义展开批评。他认为在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之间不存在严格的区分、不能将所有的命题都还原为观察命题 。如今很少有人坚持逻辑经验主义这些具体主张。但新一代分析哲学还是保留了逻辑经验主义的基本精神:形而上学和语言哲学注重逻辑分析、概念分析。心智哲学、知识论注重认知科学、神经科学。以至于在国内学界,有人称注重概念分析方法的分析哲学为“概帮”,注重自然科学方法的分析哲学为“自然门”。

分析哲学还有第三个容易被忽视的特征,即注重常识、注重日常直觉。分析哲学在构建或反驳某个哲学理论的时候,除了要符合逻辑规则、不违背自然科学之外,还要求与日常直觉保持一致。

我们可以用逻辑推理来检验哲学论证。我们可以用自然科学来约束一个理论的解释限度。 但最终,我们似乎对哲学理论为真的评估依赖于直觉。能解释并且辩护直觉才是一个合格的哲学理论。直觉成了最重要的证据,这里面有深层的原因。威廉姆森(Williamson)指出:“在被视为分析哲学的宽广传统中,当前方法论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诉诸直觉”  。

什么是直觉呢?对直觉的通常理解是常人对哲学家描述一个真实的或者虚构的故事产生的当下的、迅速的、未经反思的心理状态,与此相关的是直觉判断。例如,这个行动在道德上是错误的吗?描述中的人知道她将不会中奖吗?故事中的说话者使用语词“水”是指称H2O吗……其中与形而上学相关的有:人格同一(王子和青蛙的故事)、大腦移植、因果、自由意志、整分原则。与伦理学相关的有:电车难题、器官捐献。在认识论方面有:彩票难题、盖提尔、假谷仓。在语言哲学方面有:孪生地球、哥德尔案例、关节炎。在心灵哲学方面有:僵尸、色谱颠倒、黑白玛丽、中文屋。在科学哲学方面有:解释、确证。关于上述所有的思想实验、例子和概念,我们都会形成一种直觉或者说不加反思的看法。

如果论证的前提基于直觉,那么对直觉的考察是很自然的。出于一些没有意识到的偏见,传统的分析哲学,并未对直觉本身加以考察,而是把直觉的普遍性当作理所当然的预设接受下来。实验哲学家正是要质疑这一假定,通过大量的实验调查发现人们所依赖的各种类型(道德、知识、语言、因果)的直觉并非普遍,因此直觉所支撑的理论之真受到了质疑。

传统哲学家利用概念分析来对直觉进行捍卫,实验哲学家利用实验来对直觉进行批评。撇开捍卫与批评,二者之间实质的区别是什么呢?一种显而易见的区别是,概念分析论者可能会说,一般情况下人们认为如何;而实验哲学家则把一般情况进行了量化,因此会说70%的人认为如何。这是一个根本的区别吗?当然是的,概念分析论者所提出的“一般情况如何”是模糊的,所谓的一般情况就是实际存在的一般情况,用经验的办法去证实或者否证是一个自然的要求。否则概念分析论者就不应该使用“一般情况如何”、“人们通常会如何”这样的词汇。

细究起来,概念分析论者的方法并非泛泛一种,尤其是在语言转向之后。我们对概念的分析转化为对语言的分析,通过对表达概念的语言进行分析,从而澄清概念的意义。 众所周知,这种语言分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人工语言或理想语言分析,借助一阶逻辑的方法分析传统哲学中的一些问题,如罗素在《论指称》一文的分析澄清了存在的概念。借助逻辑方法(句法、语义)进行概念分析,在20世纪分析哲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流派。从弗雷格、罗素、早期维特根斯坦、卡尔纳普、奎因、克里普克,一直到近期的威廉姆森都是这个传统的捍卫者。威廉姆森反对实验哲学方法,在《哲学的哲学》一书中,他坚持认为一种形式化的办法对哲学是有重要作用的。道德理论应该从决策论和博弈论中获得教益,认识论应该从概率论和认知逻辑中获得教益。这种把形式化语言作为分析概念的重要工具,可谓渊源有自。第二种分析方法是日常语言分析方法,主要倡导者是后期维特根斯坦和牛津日常语言学派的哲学家奥斯汀、塞尔、斯特劳森、格莱斯等。他们通过一个语词在语言中实际的用法,对概念进行分析。不管是维特根斯坦对奥古斯汀图画的批评,还是奥斯汀对感觉材料的批判,都从语言的实际用法中获得了分析的有效结论。语言分析是概念分析的一个主要办法,当然也有哲学家主张绕开语言,直接对概念进行分析。但概念分析总和语言有种种关联,即使所谓的实际用法,也是分析者想象了各种可能的使用场景,一一进行分析。概念分析总是在一个概念系统中,借助不同的工具(逻辑或实际用法)来厘清某一个概念在系统中的位置,这个概念和其他概念之间的关系,等等。有人批评传统哲学是从概念到概念,虽然以偏概全,但确实说出了这种分析的要害。实验哲学家并不否认概念分析/语言分析方法,但需要指出,如果这种分析方法依赖于人们如何使用语词的话,那么对人们使用语词的直觉进行考察就是一个正当方法。

三、实验哲学的两种类型

根据上一节的讨论,我们可以得到实验哲学的一个定义I:实验哲学就是运用心理学办法就人们关于哲学案例的直觉进行探究的一门学科。应该承认自从2001年《哲学方法论与直觉》一文发表以来,实验哲学家调查哲学直觉成了实验哲学领域中的主流方法。但这绝不意味着实验哲学可以用直觉调查作为唯一的定义。实际上,当代实验哲学大量借用了心理学、认知科学、语言学、行为经济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经验研究方法。把实验哲学定义为对哲学直觉的经验探索,至少排除了如下类型的研究:比如施威茨格贝尔(Eric Schwitzgebel )调查伦理学的哲学课程研究训练是否会提高人的道德行为水平。 如果实验哲学是对经验现象的量化研究,那么这种经验现象不仅包括直觉,还应该包括其他的经验现象。因此我们不妨对实验哲学给出一个更具有包容性的定义II:实验哲学是对哲学论断给予经验支持的哲学。布克瓦尔特对定义II给出了自己的理解:实验哲学运用观察和实验作为哲学探索的工具。罗斯将哲学自然主义与认知科学相联系。诺布指出实验哲学就是认知科学。有人主张,关于实验哲学定义的问题应该也是一个经验问题,可以通过对众多实验哲学研究者的实际研究状况给予调查,得出结论。诺布把运用直觉差异拒斥传统哲学(诉诸直觉和思想实验)这个思路称之为消极的实验哲学;而把承认概念分析,认为对直觉的考察可以支持或者反驳某一特定的概念分析称之为积极的实验哲学。通过调查,他发现已有的实验哲学研究只有很少一部分属于积极的实验哲学和否定的实验哲学。他调查了2009-2014年之间发表的实验哲学文章,发现只有1.3% 的文章属于积极的实验哲学范畴,10.4%的文章属于消极的实验哲学范畴。贾斯汀(Justin Sytsma)在《实验哲学的两个起源》一文中,对实验哲学家眼中的实验哲学做了量化研究:他们搜集了370名实验哲学研究者对实验哲学定义的回应。首先,询问参与者对下述论断的认可程度,用里克特量表标示,其中1表示完全认同,7表示完全不认同:“一篇论文算作实验哲学的论文,作者必须就某一群体的直觉使用经验数据。”结果显示,自己归属为实验哲学家的那些人倾向于不同意上述论断,而非实验哲学家倾向于保持中立 。

我们使用施威茨格贝尔的例子,看实验哲学研究者是否把这当作实验哲学的范例:研究者希望知道是否关于道德的明确认知促进人们的道德行为 。研究者采用如下方式:通过比较在研究机构图书馆的伦理学著作和非伦理学哲学著作的丢失率来进行评估。研究者调查了英国和美国32个图书馆的丢失记录来确定在这两个范畴下图书丢失的比例,并就其比例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自身认同为实验哲学家的人,有67.8%把这个例子作为实验哲学的例子,而在那些不认为自己是实验哲学家的人中,只有46.0%的人把這个例子作为实验哲学的例子。这个论据是否能支持实验哲学的定义II呢?我认为这个针对实验哲学定义的经验调查存在疑问。实验哲学家和非实验哲学家对何为实验哲学调查的非对称差异并不一定能支持实验哲学的宽定义。这种非对称差异可能源自于更深的认知成见:人们更愿意用自己认同的知识系统去分类、解释、界定他所经验到的世界,更愿意用自己认同的知识系统去尽可能包容他所面对的事实。比如一个基督教徒,会把发生在他身边的事情,统统用基督教的认识模式来解释,尽量让所有现象在基督教体系里面变得合理。即使很多看来明显和基督教相冲突的现象,也尽量用基督教的基本原则解释。

我反对用实验哲学家实际看法对实验哲学定义的理解来为实验哲学的宽定义辩护。但我支持实验哲学的宽定义,理由如下:第一,我认同诺布的观察,实际上很多实验哲学家所做的工作已经超越了窄定义。第二,实验哲学的宽定义可以和传统的哲学-科学接轨,比如亚里士多德、笛卡尔、休谟的工作。实验哲学是传统哲学的自然延伸。第三,实验哲学应该既包括量化研究也包括质性研究,其中量化研究不仅仅是对直觉的量化研究,质性研究也突破了对直觉的研究。这是目前心理学和实验哲学的新趋势。我们可以接受实验哲学的宽定义:实验哲学是对认知现象的经验探究,并把窄定义作为宽定义的一个子类。

威廉姆森在《哲学的哲学》一书中为先验主义哲学辩护:自然科学方法论是后验的,哲学方法论是先验的。初级的理性主义者认为先验方法是哲学的德性,因为这种方法免于知觉经验导致的错误;而初级的经验主义者会认为先验方法是哲学的恶习,因为其免除了知觉经验的修正。自然主义、实验哲学都可以算作初级经验主义的后裔。威廉姆森认为自然科学不是唯一的科学,数学也是科学。科学不完全是后验的,也可以是先验的。比如数学可以是先验的,在这个意义上哲学也可以是先验的吗?我不否认哲学可以存在先验的部分,就如同威廉姆森承认哲学可以与经验有关系一样。但哲学如果是关乎人类生存的话,那么在根本意义上就是经验的,哲学与我们所处的世界有着本质的联系。

洛布反对这种积极的实验哲学和消极的实验哲学之间的区分,他提出了一种新的区分:第一种实验哲学研究主要关注源自传统分析哲学所提出的问题。通过系统调查大众的直觉,而不是实际的人类心理学。主要关注这些议题中的直觉。比如道德哲学和认识论方面的直觉。否定性纲领可以视作这一军团的从属。第二种实验哲学研究超越了分析哲学,而是转向了系统的心理学研究。比如关于人类生活和心理的哲学问题 。这种区分把哲学带到了一个更大的视野,哲学的一部分工作实际上和科学重合。如果实验哲学本身是科学的一部分,那么跨界研究再所难免。再进一步讨论跨界研究之前,我们不妨先看看实验哲学本身遇到的批评。

四 、实验哲学面临的批评

自实验哲学兴起以来,批评者众多,本节梳理并回应这些批评。第一个反驳意见集中在对实验哲学的窄定义的批评上:科学家从来不关心老百姓怎么想,从来就没有一种大众物理学会对物理学有帮助,也没有一种大众数学对数学有帮助,哲学家也不需要一种大众哲学。哲学不需要大众直觉,专家直觉足矣。这是实验哲学的专家辩护问题(expertise defense) 。整个反驳意见可以分两层来讨论:第一,科学家直觉与大众直觉之间的关系是否能类比为哲学家直觉和大众直觉之间的关系;第二,哲学家究竟需不需要大众哲学。我们不妨先从第二个问题说起,我们都知道哲学内部分类繁多。有的哲学高度专业化,如数学哲学、心智哲学等。学习者是否接受心智哲学中的功能主义立场或者副现象主义立场是需要专业训练的,学习者是否接受数学哲学中的有穷主义也是需要长期训练的。这里面都有着大量的论证和技术,没有长期的专业训练,学习者很难获得自己的看法。但也还有大量与生活实践相联系的哲学,如伦理学、政治哲学、美学等。哲学家所建立的关于道德责任、自由意志、正义、公平的观念,是每一个老百姓都能理解,并且不自觉持有的。哲学家正是要阐明我们这些日常的概念。因此大众直觉是需要我们严肃对待的,建立在大众直觉基础上的哲学就是大众哲学,与精英主义哲学对立。再看第二个问题:科学和哲学之间能做类比吗? 这要看科学中的具体门类。早期的科学运用了很多日常概念,也借助了日常的理解,正是因为科学能够说明日常现象,科学才得以建立。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牛顿的物理学都存在着可以感知理解的因素。不过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越来越专业化,越来越脱离日常经验,成为一门实证科学。大众的直觉不再成为科学家依据了。应该承认在一些偏科学化的哲学中,大众的直觉也不再成为哲学家的依据,例如物理学哲学、生物学哲学等。科学家直觉和大众直觉的关系当然不能完全和哲学家直觉和大众直觉的关系相似。但这不意味着科学和哲学之间是没有相似之处的。

第二个反驳意见:承认大众使用的概念是有意义的,比如大众经常谈论责任、正义等。尽管哲学家和大众使用了同一个语词/概念,但哲学家和大众不在同一个层次上使用这个概念。因此哲学家可以完全不关心大众如何使用哲学概念。这个反驳正中实验哲学家下怀。你怎么知道哲学家和大众不是在同一个意义上使用概念的?也许通过系统的实验调查才可以获得明确的结论。与此对照的是维特根斯坦的立场,他认为哲学家误用了语词,需要把哲学语词带回到日常的用法中来,这种“带回”多半是依赖维特根斯坦的洞见进行的语言分析。实验哲学更多是利用大量的实际调查来进行分析。这种分析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哲学工作者/常人只要学会基本的调查统计思考就能就某一哲学问题进行研究。而常人要进行维特根斯坦式的语言分析,就需要习得维特根斯坦式洞见,而这是相当困难的。

第三个反驳意见: 哲学家不是要考察直觉,而是要看人们实际上如何思考。如果是针对窄定义的话,这个反驳意见是错误的,因为实验哲学并不是要简单肯定或否定直觉,而是要调查直觉的差异,进而揭示人们思考模式的差异。如果是针对宽定义的话,这个反驳意见也是错误的。因为按照诺布的定义,实验哲学就是关注实际上人们是如何思考的。实验哲学被认为是对现代分析哲学的一个“反叛”,对古希腊哲学传统的一种回归。传统哲学家倾向于考虑人类的生存状态以及心灵如何运作。他们对理性、情感、文化和内在觀念、道德和宗教信念的起源保持极大的兴趣。 像几个世纪以前的哲学家一样,实验哲学家也关注世界实际上如何。这种路径的哲学研究注定伴随着混乱、偶然和变动,但哲学的深层问题也只能从人类实际上所呈现的混乱、偶然和变动的事实中获得。

第四个反驳意见:如果只是做实验,根本就得不到任何有意义的哲学结论。因为你总有一些独立于实验的信念和观念。这个观点是正确的,但并非是对实验哲学的批评。实验哲学家当然不会认为要对所有的哲学观念进行实验,也承认存在着独立于实验的哲学观点。哲学家探索人们关于因果性的直觉,真正的目的不是要研究这些直觉以及直觉背后的心理过程。而是要厘清人们对因果观念的系统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和因果性本质的关系。只有在直觉与理解因果本质相关的层面上,探索直觉才是有意义的。

第五个反驳意见:实验哲学算不算哲学?这个疑问存在于大多数批评者的心中。尤其是随着20世纪分析哲学的兴起,人们把精力更多集中在与逻辑和语言相关的问题上,语言哲学成为第一哲学。任何哲学问题的澄清和解决,都须从语言着手,通过对相关概念的语言分析,最终消解或重新定义哲学问题,通过语言达致对世界的理解。但传统哲学并非如此,它们和实验哲学一样关注心灵是如何运作的,亚里士多德、笛卡尔都是其中的典范。毫无疑问,心灵如何运作的问题在传统哲学中处于中心地位。只是分析哲学的早期发展,才使得这样一种探索被认为是处于哲学之外。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随着自然科学的高度发展和专业化,心灵如何运作的问题也被当成了一个专业的科学问题,最早在生物学,后来在认知科学中获得其中心地位。但心灵如何运作这一问题,绝非某一门学科能够独立解决的,它依赖于长期的多学科的合作。哲学在其中扮演着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 。

第六个反驳意见:实验哲学会获得一些统计数据,这些统计数据和某一个哲学理论有什么关系呢?难道说当我们通过经验调查发现80%的人相信人都是自私的,因为坚持某种版本的功利主义观点,根据这个统计,我们就应该认为功利主义观点是对的,而那些少数人应该修正自己的观点吗?这显然是对实验哲学的一种错误理解。这里有两点需要说明:第一,关于统计调查的方法问题。大家对调查的一种常见的想象是,在课堂上,老师提问课堂上的学生,大家相信存在自由意志吗?同意的请举手,假设50人的课堂,40人举手回答相信存在自由意志。然后老师得出结论:80%的人相信存在自由意志,自由意志主义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这里存在很多问题:第一,我们调查的是大众直觉,因此不能预先假设大众对自由意志等哲学概念有清晰的了解。我们只能设计一个大众可以理解的思想实验,大众通过阅读这个思想实验,给出选择,来表明他是否支持自由意志直觉。因此如何设计一个不带特定立场的思想实验就非常关键。尤其在测试语言直觉的时候,因为我们本身使用语言就可能不自觉带有某种语言立场。例如在测试专名的指称直觉时,在引入任何一个名字时,都要依靠描述来引入,这实际上蕴涵了某种版本的描述论,而让专名的因果历史理论处于不利的地位。

一个靠谱点的说法是:实验哲学家需要搞清楚,为什么80%的人会相信功利主义。因此,对于实验哲学家来说,首先,我们利用实验结果建立一个能产生人们直觉的背后的心理过程的理论;然后我们使用这个关于心理过程的理论来确定这些直觉是否可靠。这种研究既不是单纯提出一种理论,也不是要捍卫一种理论,而是主要关注人们在认识世界时,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系统性差异。通过大量的实验调查,来甄别何种因素导致了认知差异,这才是实验哲学的正道。

五、跨界研究与实验哲学

跨界研究的一个基本要求是研究者要具备多个学科的训练,尤其是对于哲学家来说,要具有一定的科学背景知识。这在传统哲学中是自然而然的,一方面,被当代分析传统认为是哲学家的笛卡尔、康德他们本身都可以算作科学家,另一方面,被当代科学界认为是科学家的牛顿、爱因斯坦也可以算作哲学家。大思想家,在哲学-科学传统中没有割裂之感。逻辑经验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石里克、魏斯曼、卡尔纳普、纽拉特、哈恩、弗兰克等人大都具有深厚的科学修养。例如石里克拥有物理学博士学位,他所撰写的相对论读物为爱因斯坦所称赞。在他看来,科学的任务在于获得关于实在的知识;科学的真正成就既不能被哲学所毁坏,也不能被哲学所更改;“而哲学的目标是正确地解释这些成就并阐明它们的最深刻的意义。这一解释既是最终的也是最高的科学任务,而且将永远是这样” 。哲学就是一种对科学知识的分析和澄清。姑且不论这一定义是否反映了哲学的本质,但显然它指出了哲学家工作的范围,哲学家要熟悉科学。逻辑经验主义学派本身就是一个跨界合作的示例,这一点鲜明地体现在《维也纳学派宣言》之中。不过逻辑经验主义的局限是明显的:第一,方法仅仅限于物理科学和逻辑分析;第二,研究内容过于狭窄,排除了大量重要的哲学领域如宗教哲学、形而上学、伦理学等。

即便从当代哲学来看,哲学发展本身要求一种跨界研究。奎因提出哲学和科学是连续的,彼此之间没有界限。语言哲学的研究需要语言学的知识,物理学哲学的研究需要物理学的知识,生物学哲学的研究也需要生物学的知识;当然要研究法律哲学,也需要法学知识,要研究电影哲学,需要了解电影,要研究历史哲学,对历史学也不能陌生。Philosophy of x ,x总是某个具体的研究领域,对这一领域的哲学思考,当然离不开对这一领域的探讨。那么形而上学和知识论呢?形而上学如果是对实在本质的探索,那么这种研究不能完全摆脱科学的限制。莫德林的《物理学之内的形而上学》一书认为,传统的形而上学的根据来自于超越的层面如神或道,当代的形而上学的根据应该来自于基础物理学。霍金在《大设计》的开篇宣称:

“我们个人存在的时间都极为短暂,期间只能探索整个宇宙的小部分。但人类是好奇的族类。我们惊讶,我们寻求答案。生活在这一广阔的、时而亲切时而残酷的世界中,人们仰望浩渺的星空,不断地提出一长串问题:我们怎么能理解我们处于其中的世界呢?宇宙如何运行?什么是实在的本性?所有这一切从何而来?宇宙需要一个造物主嘛?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在大部分时间里不为这些问题烦恼,但是我们几乎每个人有时都会为这些问题所困扰。

按照传统,这是些哲学要回答的问题,但哲学死了。哲学跟不上科学,特别是物理学现代发展的步伐。在我们探索知识的旅程中,科学家已成为了火炬手。”

霍金的判断有误,宇宙如何运行这样的问题当然是宇宙学回答的问题,但像实在的本性,如何理解身处其中的世界依然是哲学追问的问题。Ted Sider在《写一部世界之书》中强调,就是要探索所谓世界的本质结构,在他看来真正反映世界如其所是的(carving nature at its joints)的概念不是因果、个人、同一等,而是逻辑和基础物理学中的概念,如全称量词、存在量词、电子、夸克等基本粒子概念。毫无疑问,这是对世界本性的一种理解,而且浸透了当代数理逻辑和物理学的影响。哲学家并非不了解科学家的成果,只是哲学家不从事物理学的专业工作。可以说跨界有两层含义:其基本意义是,哲学家需要了解其它领域的工作;第二层是:哲学家所关心的问题本身是跨学科的。

第一个层次的跨界研究实际上已经广泛存在。例如,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David Z. Albert教授,他是洛克菲勒大学理论物理学博士毕业。他的研究领域为现代物理学的哲学问题、时空哲学、科学哲学。他曾出版过《量子力学与经验》一书。他的物理学背景让他在从事物理学哲学研究时,可以毫无障碍地运用物理学概念。再如,纽约城市大学哲学系Graham Priest教授是数学博士,研究领域为内涵逻辑、数学哲学等。他的数学背景让他在从事数学哲学研究时,可以毫无障碍地运用数学概念、数学系统。还有以研究形而上学著称的Ted Sider 教授在哲学系开设了量子力学基础课程,等等。 然而,这些并非我所关心的跨界研究。

我比较关心的是第二层含义。我认为这一层是比较重要的,因为有一些基础问题本身是开放的,并没有被划入到特定的学科,例如道德问题、意识问题、因果问题、时间问题,等等。耶鲁大学认知科学和哲学系双聘教授Joshua Knobe、哈佛大学心理学系的Joshua Green教授均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哲学系的著名自然主义哲学家Gibert Harman 门下。二人均从事道德方面的认知机制研究,像诺布发现的“诺布效应”,格林要处理的电车难题,都不是哪一个专业领域的问题,而是认知科学、心理学、伦理学领域所共同面对的。

以时间的方向性问题为例,纽约大学哲学系Tim Maudlin教授研究物理学哲学。在他看来,观察和实验解决不了物理学基础问题。物理学基础问题并非仅仅是物理学问题,而是和哲学有着密切的联系。爱因斯坦明确抱怨当代物理学的最大缺陷就是它并不奠基于哲学。目前研究物理学基础问题的学者大多分散在物理系、数学系和哲学系。相当多的哲学家和科学家认为时间片段是“幻觉”,例如巴门尼德、麦格·特加特认为时间是不真实的。莫德林(Maudlin)认为,时间因为其内在本性具有从过去到未来的样式。物理学家认为时间不真实,是受到了我们刻画物理世界所使用的數学语言的限制。时间结构是时空几何结构的一部分,几何结构的标准数学描述完全是从纯粹空间结构观念发展起来的。空间是缺乏方向的,因此用来描述无方向的数学就很难表达方向性。莫德林要用线性结构理论(Theory of Linear Structures) 这种新数学语言来代替标准点集拓扑这种老的数学语言。在线性结构论中,我们很自然就可以得到内在带方向的几何形状。如果用这种数学语言重写相对论物理学,就得到了时间的内在方向性。如果要从事件集中形成时空,必须把事件纳入结构之中。标准拓扑学假设了基础组织是由“开集“结构提供的:通过明确形成开集的空间中的点集确定了空间的拓扑结构。线性结构论假设了基础组织是由那些组成连续线段或有向线段的点集所明确给定的。这是对几何结构的另外一种解释。在相对论情景中,可以认为时空中有向线段的物理来源是时间。这样时空结构就可以被还原为纯粹的时间结构。关于时间方向性的问题可以说是跨学科的典型问题 。

哲学的各个具体领域都接纳跨界研究。实验哲学是跨界研究的典范,一方面实验哲学的方法来自心理学;另一方面实验哲学的议题也从传统的哲学议题(同一性、知识、指称)延展到宗教、艺术、文化比较的方方面面。当今的哲学研究,虽然名号林立,但始终坚持问题优先的思路。问题并非是在专业学科内部产生的,更多是在交叉处产生。实验哲学呼吁再一次回到哲学-科学的古老传统,以开放的心态面对人类在和世界打交道时所产生的种种理论问题、认识问题、实践问题。

Experimental Philosophy,Interdisciplinary Study and

Philosophical Tradition

Mei Jianhua

Abstract:  Experimental philosophy is a new way to do philosophy. General speaking, experimental philosophy use the methods which normally are connected with science to research philosophical problem. Experimental philosophy is a paradigm in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examine the basic question and framework of experimental philosophy. It is very helpful for use to understand the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in broad sense. We will re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w philosophy and traditional philosophy , furthermore we will refle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ilosophy and science in this article. The rise of this new movement has double implications: experimental approach to philosophy contribute substantively to contemporary philosophy inquiry based on naturalism on the one hand, experimental movement revive the philosophy-science tradition since Greek period on the other hand.

Keywords:  Experiment;Empirical; Intuition;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Philosophy-Science

猜你喜欢
直觉跨界哲学
跨界天才之西方篇(上)
巧用“直觉”解数学题
你的直觉靠谱么?
学霸也是人 那些跨界的大拿们①
跨界•匠杰
跨界兵法
酷巴熊的生活哲学
昆虫料理,你敢吃吗?
英文目录及摘要
晾衣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