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糖尿病患者抑郁情绪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8-02-12 12:27李碧霞李佳庆杨玉惠
糖尿病新世界 2017年16期
关键词:糖尿病患者循证护理

李碧霞+李佳庆+杨玉惠

[摘要] 目的 对循证护理在糖尿病患者抑郁情绪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观察。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2月的糖尿病抑郁情绪患者10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每组50例,将常规护理在参照组患者中加以应用,给予观察组常规护理基础上的循证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将两组患者抑郁改善情况、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以及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观察组结果均优于参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对糖尿病抑郁情绪患者的应用效果较好,对明显减轻患者抑郁程度、提升护理满意情况有重要作用,在临床护理应用价值较大。

[关键词] 循证护理;糖尿病患者;抑郁情绪改善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8(b)-0147-02

糖尿病是在临床上常见的由于胰岛素分泌发生异常或由于患者机体功能产生损害引起的疾病,将对心脏肾脏、血管神经等产生严重不良影响[1]。糖尿病多在肥胖症患者、高血压患者、冠心病患者、脑梗死患者等人群中发作[3]。主要临床表现有暴饮暴食、排泄尿液频繁、体型日渐消瘦等,为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若对患者血糖情况不能有效控制,患者会产生抑郁情绪不利于病情发展。据研究,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与糖尿病患者的抑郁情况改善有积极作用。该研究选取2016年3月—2017年2月的糖尿病抑郁情绪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循证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糖尿病抑郁情绪患者10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50例,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39.62±17.29)岁,病程3~50年,平均病程(25.14±1.47)年。参照组50例,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33~78岁,平均年龄(39.34±16.51)岁,病程4~48年,平均病程(24.16±23.84)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性较强。

1.2 护理方法

给予参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方法:对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了解疏导、对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进行观察、告知患者按照医嘱定时定量服用药物,对患者的饮食生活习惯等进行关注;对观察组实施在常规护理之上的循证护理方法:成立由医护人员合理分配的循证护理小组,再由主任医师以及护士长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与监督,确保循证护理工作顺利展开,所有护理人员在经过培训后需进行相关考核检测;通过各种途径对糖尿病相关的研究资料进行了解,对患护理中的重难点进行总结分析,再根据资料总结情况结合患者自身临床情况由相关人员制定循证护理方案;在患者入院当天发放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宣传,将患者家属定期进行宣传集会,要求参与覆盖率100%。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日常护理过程中应对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了解,对患者仍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细致讲解回答;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对疾病战胜信心不强的患者站在患者角度对其进行适当鼓励,树立其信心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引导患者每日进行适量放松运动,定时为患者播放轻音乐有助于患者注意力转移、减轻应疾病带来的身心折磨。加强对糖尿病患者中抑郁较为严重的人群的心理疏导,并依据专业心理医师所诊断结果对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减轻患者抑郁情况、积极配合医护工作有积极作用;足部护理对于患者病情改善有积极作用,由于足部有大量神经穴位与人体的各个脏器相连,而糖尿病对于人体各个脏器的损害性较大,护理人员应坚持每日对患者的足部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也可从患者足部皮肤色泽、动脉搏动情况等对患者的临床症住进行判断,如有异常便于及时向主治医师进行报告处理,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恢复受损脏器有积极作用;由于糖尿病目前为止的治疗方法便是饮食疗法,因此护理人员应根据专业营养医师的建议结合患者不同并发症情况对患者的饮食结构进行合理调整,为患者提供清淡不失营养、适量蛋白脂肪类等食物,并结合患者药敏反应对患者每日食物类型中的微量元素进行记录,对改善患者病情、加快恢复进程有重要作用;大多數糖尿病患者有着几种并发症同时存在的情况,护理人员应在对患者病情充分了解之下,对患者服药后的药物反应预防措施进行告知,将患者的其他病症进行合理控制,稳定其主要病症。

1.3 统计方法

研究中采用SPSS 19.0统计学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方式(x±s)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抑郁改善情况对比

观察组50例患者中,抑郁情况改善良好38例,改善一般10例,无改善2例与参照组50例患者中,抑郁情况改善良好16例,改善一般8例,无改善26例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142 9,P=0.000 0)。两组患者抑郁改善具体对比情况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对比(百分制)

观察组的身体方面、情绪方面、认知方面、社会交际方面评分与参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详见表2。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50例患者中,护理特别满意45例(90.00%),满意4例(8.00%),不满意1例(2.00%),总满意率为98.00%。参照组50例患者中,护理特别满意23例(46.00%),满意7例(14.00%),不满意20例(40.00%),总满意率为60.00%。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20 2,P=0.000 0)。

3 讨论endprint

糖尿病由于并发症明显、治疗时间长、具有终身性等对患者产生不良影响,多数患会在漫长的食疗过程中产生抑郁情绪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据研究,糖尿病患者中的胰岛素分泌对于患者应激反应的加强致使产生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有促进作用,因此对患者进行不良情绪改善对提高治疗疗效有重要意义[3]。据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循证护理对于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抑郁改善有良好作用[4]。循证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在对护理方案进行制定时将各类临床资料进行查阅总结后,提高护理决策中的效率性,也是在循证医学、保健中的重要环节[5]。在对糖尿病抑郁患者中加以应用循证护理,通过以患者为中心进行护理工作开展,对护理过程中不足之处结合各类糖尿病疾病护理资料进行及时优化、提供低成本优质量服务等有积极作用[6]。该研究中通过对糖尿病患者健康心理疏導、合理膳食结构调整、适量呼吸运动、加强疾病宣传等,对患者认知、情绪、社交方面的改善效果明显,患者护理满意度也有显著提升,表明循证护理对糖尿病抑郁患者的应用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对于糖尿病抑郁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对稳定患者并发症情况、临床症状、提高护理人员护理水平等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胡芳英,沈文娟,周军娟,等.循证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和血糖的影响[J].浙江医学教育,2014,13(2):42-44,30.

[2] 张艳,梅春丽,杨延军,等.循证护理在妊娠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33(13):56-58.

[3] 王海珠,黄婵娟,邢燕姬,等.循证护理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疗围术期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16):2450-2452.

[4] 祝成红,朱艳秋,陈洁,等.循证护理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4,32(4):342-343.

[5] 陈雪云,冯燕.循证护理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6(10下旬刊):84-85.

[6] 郎华,倪晓琴,刘瑞,等.探讨循证护理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6):140-142.endprint

猜你喜欢
糖尿病患者循证护理
艾滋病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
糖尿病患者食用无糖食品的现状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