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朝慧
[摘要] 目的 探析甲钴胺联合硫辛酸与单用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 方法 选取该院自2012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85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将其以随机的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2例单纯以甲钴胺进行治疗,治疗组4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硫辛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神经传导速度改变情况。结果 经过不同治疗方式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70%与对照组6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正中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均上升,且治疗组神经传导速度(49.6±4.2)m/s显著高于对照组(45.7±3.8)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钴胺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效果显著,加速神经传导速度,优于单纯甲钴胺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甲钴胺;硫辛酸;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5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9(b)-0171-02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致使糖尿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的状态,会出现很多慢性并发症,而糖尿病周围神经性病变便是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多数患者在早期症状不显著,且对病情也没有足够的重视[1]。相关研究显示[2],糖尿病患者,其病程在10年以上者,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0%左右,病程在20年以上者,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在90%以上,因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意义重大。为探析甲钴胺联合硫辛酸与单用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该文将2012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85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间收治的85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该次纳入的患者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相关标准[3],伴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跟腱反射及膝反射等深反射出现减弱或者消失的情况,肌电图显示患者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出现障碍,均没有心肝肾严重脏器疾病,对其他因素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予以排除。同时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2例:男性22例,女性20例,年龄45~88岁,平均(60.3±6.2)岁,糖尿病病程1~20年,平均(10.4±2.8)年;治疗组43例: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龄46~87岁,平均(61.2±6.5)岁,糖尿病病程1~21年,平均(11.4±2.9)年;两组在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的适量运动、控制饮食、降糖等对症治疗,在血糖达到控制目标后进行周围神经病变治疗。
1.2.1 对照组 42例单纯以甲钴胺进行治疗,甲钴胺(国药准字号:J20130076),剂量选择500 μg,静脉注射,隔日1次,疗程为1周。
1.2.2 治疗组 4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硫辛酸治疗,硫辛酸注射液(国药准字号:H20059737)硫辛酸注射液剂量600 mg和500 μg甲钴胺,硫辛酸溶解在250 mL,0.9%氯化钠溶液中,进行静脉滴注,同时甲钴胺注射液500 μg,静脉注射,隔日1次,療程为1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经过不同药物方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效果,并统计,同时观察记录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改变情况。
1.4 疗效评价
显效:经治疗后,纳入的患者临床症得到明显的好转,深反射显著好转,且神经传导速度提高在5 m/s以上,或者恢复至正常状态。有效:经治疗后,患者症状得到一定的改善,跟腱、膝关节等深反射也得到改善,神经传导速度提高在5 m/s以下。无效:经治疗后,均没有达到上述情况。
1.5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经过不同方案治疗后效果比较
经过不同治疗方式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70%与对照组6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正中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正中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均上升,且治疗组神经传导速度(49.6±4.2)m/s显著高于对照组(45.7±3.8)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主要以多发性神经病变为主,且具有远端对称性特点,该疾病的患病率在65%以上。临床症状主要是患者双下肢出现对称性的麻木、刺痛等感觉,也可出现像小虫在爬、蚁走等感觉异常等症状,一般情况下,夜间严重,白天轻度。如果累及患者运动神经时,其肌力往往伴有不同程度上的减退,在病情处于晚期时还会表现出营养不良性肌萎缩的情况,甚至出现下肢溃疡、截肢等严重后果,这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残疾的主要因素[4]。
目前,对于该疾病的发生因素和机制还没有十分明确,普遍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①血管损害。糖尿病的患者长期处于代谢紊乱的状态,血管内皮受损,同时内皮细胞发生增生肥大,基底膜发生增厚,管腔出现狭窄,此外,血液粘稠度上升,血小板聚集等会阻塞神经内滋养血管,从而导致神经发生障碍和变性。②氧化应激: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能够导致AGE(糖基化终末产物)及游离的脂肪酸生成增多,增强线粒体活性,促使ROS和RNS生存增加,启动机体氧化应激机制。上述这些活性分子,能够直接损失蛋白质、DNA等,而长期高血糖也会导致机体抗氧化系统功能发生障碍。③代谢和生化异常。该疾病的发生因素除了上述因素外,与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及维生素缺乏等因素也密切相关。硫辛酸注射液是目前普遍认可的抗氧化剂,能够在患者机体内将氧自由基清除,同时结合金属离子和其他再生抗氧化剂,充分发挥其抗氧化作用,此外,该药物还能够增加周围神经滋养血管的血流量,增加了其活性[5-6]。在吴伟婷研究中显示[7],硫辛酸不仅可改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还能够促使内皮素、尿微量蛋白含量降低。甲钴胺属于维生素B12甲基化活性制剂,为蛋氨酸合成辅酶,具有修复神经损伤的作用,该药物能够参与机体内甲基的转移,促进神经组织内的物质合成,如蛋白质、卵磷子等,从而起到修复损伤髓鞘的效果,改善机体神经传导。对于年龄比较大的患者,硫辛酸能够更好的缓解患者DPN阳性症状,且安全性好,优于甲钴胺。因此,该两种药物属于对照治疗的第一阶梯用药。该研究显示,对照组42例单纯以甲钴胺进行治疗,治疗组4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硫辛酸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70%与对照组6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神经传导速度(49.6±4.2)m/s显著高于对照组(45.7±3.8)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该结果充分证实了上述观点,这与李竞等的研究也一致[8]。
综上所述,甲钴胺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效果显著,加速神经传导速度,优于单纯甲钴胺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萍. 甲钴胺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J]. 糖尿病新世界,2017,20(1):85-86.
[2] 邹艺,刘英,李素荣,等.甲钴胺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对神经电生理的影响[J].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16,23(3):138-142,148.
[3] 宋春宇,王中京,赵湜,等.甲钴胺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对神经电生理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5, 36(11):1754-1757.
[4] 徐燕. 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J].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5,30(5):555-558.
[5] 师苹,杨红坡. 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或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与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2):51-52.
[6] 赵保明,罗丹,刘玮芳. 甲钴胺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8):117-118.
[7] 吴伟婷. 甲钴胺联合α-硫辛酸与单用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525-526.
[8] 李竞,张琳,赵湜. 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Meta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88-9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