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宏宇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进化的历史过程中,人类逐渐突破自然束缚,创造出惊人的奇迹,并且运用各类工具,有效掌握了生存技能,充分体现了人性的本真。但是人们对于传统田径课程感到枯燥乏味,难以满足学生对于田径课程的多元化身心发展需求,所以必须创新运动形式,从而产生以走、跑、跳、投为重要形式的户外体育课程。
田径运动源于人类创造自然的过程中,并形成了原始的走、跑、跳、投等众多运动形式。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各类田径运动形式春笋般涌现出来,包括田径竞技运动、健身运动和田径课程等。田径回归理念中,人类面临着心理与身体发展的双重考验并且要适应环境,这也给户外体育课程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激发了大学生的挑战极限精神与好奇心,有助于塑造良好的心理品质。
户外运动是人们远离城市喧嚣的生活方式,也是在物质水平提高后,人们寻找轻松快乐的同时,征服自我的时尚运动。户外运动包括自行车、登山、徒步旅游、攀爬、野外露营、速降等。热爱户外体育运动的人们,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与生活环境、经济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户外运动项目,包括具有安全的运动方式,也具有挑战性运动方式。
《纲要》中明确提出,应当因地制宜地开发各类课程资源,建设体育课程,应用空气、阳光、水、江、河、海等。传统田径课程主要侧重于学生身体素质提高与体育运动项目技能传授,但是由于学生是存在差异的个体,部分学生由于身体素质较弱,可能会产生厌倦,或者是枯燥的学习心理状态,严重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学户外体育课程能够开展多方面的教学与训练,将其融入田径课程教学中,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学过程中的弊端。大学体育课程能够以团队协作为发展要点,给予学生欢乐的同时,培养学生各项技能,也是传统田径课程的新发展形式。
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开展教学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且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被社会各界与广大师生所接受,传统田径课程难以满足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发展需求,所以在大学户外体育课程中能够以体育课程组织的方式,有效的创新传统田径课程,也是传统田径课程创新发展的趋势。大学户外体育课程能够使学生在户外活动中面临如何生存,了解自身体质以及心理素质等问题,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参与兴趣,使学生在户外运动中能够掌握生存知识,并且加强自身技能的有效提高。
大学户外体育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社会用人单位也需要培养全面型人才,所以人才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体系,也应当具有良好的身心发展素质,以及团队协作能力,能够适应社会的多元化发展需求,并且不断创新发展。传统田径教学难以满足人才多元化发展需求,应用大学户外体育课程,能够丰富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助于提高人才的创新发展能力。
高等院校是培养国家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大学体育课程是学校教育组成的重要部分,有着极为重要的社会影响力,选择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体育课程极为必要。大学户外体育课程能够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发展需求,学校也应当根据自身的内外条件,有效应用各类校内资源充分丰富户外体育课程,能够对传统田径课程进行重新定位与审视。
在大学户外体育课程中,应用田径回归理念,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由于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基本技能与走、跑、跳、投等各项机能逐渐衰退。肥胖人数逐渐增加,对于此种情况,进行大学生户外体育课程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学生能够在户外感受自然环境的优美与清新的空气对学生身体健康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大学户外课程项目主要在户外进行,所以会面临自然环境中的各类挑战,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心理素质好的学生会奋勇直上,心理素质差的学生则可能会临阵脱逃,所以参与户外体育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心发展,磨练学生的品质,培养学生勇敢坚韧的性格品质。
在高校开展大学户外体育课程,能够增强学生对于环境的应变与适应能力,主要包括生存生活能力与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社会责任感等。大学户外体育课程是一项集体户外运动,能够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但团队中学生经过合作交流,有助于提高身心发展素质,突出各项技能,但是在合作过程中,部分学生也会遇到各类困难,所以集体必须充分发挥协作精神与凝聚力,给予其他成员鼓励和帮助,才能够共同完成户外体育项目。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看出,田径回归理念应用于大型户外体育课程中,能够促进大学户外体育课程可持续发展,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能够改变学生现有的体质健康水平,增强学生心理适应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展示协作精神与凝聚力,促使学生不断发展,有助于大学户外体育课程可持续创新。
[1] 袁誉莲.对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探讨[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6).
[2] 俱国鹏.阳光体育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价值工程.2011(19).
[3]廖汉辉.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历程回顾及其发展趋势探究[J].青少年体育. 2015(08)
[4]苏雯.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实践及未来发展趋势[J]. 科技资讯. 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