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畜牧兽医渔业局千官畜牧兽医水产站, 广东 郁南 527128)
猪腹泻综合征因致病因素、饲养管理水平、个体差异等不同而有差异性症状表现。笔者结合临床实践总结为:本病高发于2月龄以内低龄仔猪和老弱病猪,其症状最为明显、危害性最大、病死率较高;初春、秋冬季大幅降温时节,在低温应激条件下较为高发病毒性腹泻,症见发病仔猪突发水样剧烈腹泻,有时伴呕吐症状,机体脱水较为严重,致死率最高(30%~50%);晚春、夏季“高温高湿+污染”环境条件下,较为高发细菌性腹泻,粪便多呈粥样或糊状(相对于病毒性腹泻较为黏稠),机体渐进式脱水及消瘦,病死率相对低于病毒性腹泻;临床上仔猪病毒性腹泻若无有效对症控制,常继发或并发细菌性肠炎,随继发、并发感染加重,病死率随之增高;另外还有应激性腹泻(高温、偏低温、惊吓等不良应激源导致的即时性腹泻)、营养性腹泻(暴饮暴食、摄入过量高蛋白或脂类等所致的腹泻)。剖解变化:本病以机体组织不同程度脱水及贫血为典型特征;急性病例以胃肠粘膜极度水肿、充血及出血、坏死脱落为特征,相邻内脏器官病变不明显或发生轻微水肿、黄疸、色变等;病程较长者除重点消化道(胃肠道)炎性病变外,还可见呼吸、循环、神经、淋巴等多系统器官组织的炎性病变。由此可见,猪腹泻综合征可导致机体正常生理及代谢功能发生紊乱,产生较强的免疫抑制性,最终重伤机体免疫机能,各种内外源性感染乘虚而入,这是导致本病高致死率的重要原因。
笔者结合实践总结认为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包括:①传染性,内外源性病原体感染所致,以常见高发的仔猪腹泻为例,细菌性腹泻典型代表症“仔猪黄白痢(致病性大肠杆菌)、仔猪红痢(C型魏氏梭菌)、仔猪副伤寒(沙门氏菌)、仔猪水肿病(溶血性大肠杆菌)、猪痢疾(痢疾密螺旋体)”;病毒性腹泻典型代表症“猪传染性胃肠炎(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轮状病毒病(轮状病毒)、猪流行性腹泻(流行性腹泻病毒)”等;寄生虫性腹泻代表症“猪球虫,隐孢子虫、蛔虫、类圆线虫、猪小袋纤毛虫、鞭虫、棘头虫”等引起的腹泻症。②非传染性,包括:营养性腹泻,暴饮暴食或饥饱不均、摄入过量难以消化的食物(粗蛋白、脂类等)导致消化不良性腹泻;应激性腹泻,比如仔猪腹部受凉、季节性温差大幅波动(冷热应激)、惊吓、长途运输、频繁换料、转舍并群、疫苗接种注射、滥用药物及饲料添加剂等可引起仔猪即时性腹泻。
(1)首先应该对当地每种疫病的流行情况有所了解,并根据养殖场的实际情况,规划并制定好科学的免疫程序,严格按照免疫程序来给各阶段的猪注射疫苗。具体选择可以通过对比后决定用对于本地区发病率较高、对养殖影响较大的腹泻症相关疫苗,这是一种最可靠的预防因为腹泻导致死亡、减少养殖经济损失的方法。
(2)养殖方法。根据不同的季节和气温变化,不同阶段生猪需要的养殖环境也是要随之改变,猪舍内外环境要保持生猪的最佳生长要求为宜。比如对于仔猪的养殖来说,首先做好猪舍内的保暖工作,因为仔猪尤其是1周左右的低龄仔猪体并没有具备调节温度的机能,同时仔猪健康生长过程中会受温度和湿度和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建议仔猪饲养可调节猪舍温度25℃~28℃、相对湿度70%左右,仔猪半个月后可以渐进式的调控减低猪舍温度,但是控制猪舍内不能低于22℃,强调舍内最好铺垫保暖底料,因为仔猪腹部接触到温度较低的地面,也容易发生腹泻,降低成活率。
(3)坚持定期落实猪舍保洁与消毒工作,建议使用复合醛铵盐、速特消毒剂、澄清石灰液等刺激性小、安全高效的消毒剂对仔猪舍进行消毒,夏季炎热条件下有必要实行带猪消毒,以此来消灭猪舍内外和猪体本身体表的病原微生物,能够降低因病原性而发生的腹泻。
(4)加强日常饲喂管理,禁止给猪群投喂过期、霉变、被污染的饲料,坚持“定人、定时、定点、定量”喂料的“四定”原则,根据季节的变化每日提供干净充足的饮水。
(5)根据实际情况总结出适宜的保健预防方法。比如黄芪多糖(颗粒/原粉)+乳酸环丙沙星口服液+糖(红糖、白糖、葡萄糖、蜂蜜)”混饮,可防治任何不明原因引起的腹泻综合征。
本病治疗适用处方:黄芪多糖注射液+头孢噻呋钠(氨苄西林钠也可)混合肌注,或黄芪多糖注射液+复方长效磺胺注射液(复方氧氟沙星注射液也可)混合肌注,1剂/d,连注3 d;剧烈呕吐伴严重腹泻及自体酸中毒症状者,先行肌注胃复安止呕,注射30 min止呕后再进行其他药物治疗,控酸及防脱水常用“5%碳酸氢钠液+5%医用糖盐水”缓慢静注(静滴),抗心衰(患畜表现呼吸急促、猝然倒地、肢体抽搐或麻痹)常用“西地兰”以适量5%葡萄糖液稀释,缓慢静注,注后10 min可见症状明显缓解。待病猪饮食欲基本恢复后,应投喂容易消化的饲料、加强饲养管理至痊愈。
[1] 林忠武.猪流行性腹泻的流行特点及防治措施[J].福建畜牧兽医,2011,33(4):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