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推绒山羊产业发展

2018-02-12 22:43吴玉江阿旺扎西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绒山羊羊绒山羊

吴玉江 ,德 吉 ,普 布 ,平 措 ,阿旺扎西 ,曲 久

(1.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西藏 拉萨 850009;2.西藏措勤县绒山羊良种扩繁殖场,西藏 措勤859000;3.西藏日土县原种场,西藏 日土 859000)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三农”工作新部署,为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明确了发展的重点[1],集中反映了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的必然要求[2],同时,释放了鲜明的重农、强农信号[3],为加快藏西北牧区发展带来新的历史机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农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4]。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在农业中的作用不断突显,已然成为农业发展的新驱动。然而,如何运用科技这一利器,大力发展西藏农牧区特色产业,提高农畜产品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对促进藏区农牧业现代化,推动藏区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绒山羊是藏西北特色畜牧产业之一,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绒山羊产业发展缓慢。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藏区绒山羊发展步入快车道的良好契机。作为一名多年从事藏区绒山羊选育和技术推广的科技人员,笔者深知发展绒山羊产业要以政策为引导,以科技为支撑,以投入为基础,加快实现产业发展理念升级,提升从业人员能力水平,显著提升畜产品质量,不断完善产业链,促使该产业从现有的粗放生产逐渐向标准化、集约化生产转变,从靠天养畜向科学饲养转变,进而加快实现藏区绒山羊产业现代化进程,不断促进藏西北农牧区振兴。

1 西藏绒山羊产业概况

1.1 主要类群

根据选育方向、生产性能及地域分布不同,西藏山羊可分为西藏山羊白绒型、西藏山羊紫绒型、河谷型山羊、昌都黑型山羊以及外来引入的波尔山羊杂交后代等5大类群。其中,西藏山羊白绒型和西藏山羊紫绒型分布在阿里、那曲西部和日喀则地区西北部,以产绒为主,属绒、肉兼用型山羊;昌都黑型山羊分布在昌都地区三江流域,以肉用为主,属肉、乳、绒兼用型山羊;河谷型山羊(雅鲁藏布型)分布在拉萨市、山南和日喀则地区的大部分农区和半农半牧区,以肉用为主,属肉、绒兼用型山羊。

1.2 分布区域与数量

西藏山羊的适应范围广,从海拔5000 m以上的藏北高原,到气候温暖潮湿的藏东深山峡谷,均有山羊分布。其生命力强,不苛求饲养条件,终年放牧,仍然保持正常的生长发育和后代繁衍能力,是该区宝贵的品种资源。据统计,西藏牲畜总存栏数为1803万头(只、匹),其中,山羊存栏数为408万只[5],占牲畜总数的22.63%。藏西北区域均为产绒型山羊,据不完全统计,约为200多万只,占山羊总数的一半左右,年产绒量约为400余t;据代表区域日土、措勤、尼玛3个县统计局提供数据,2017年3个县绒山羊存栏共计73.95万只,占藏西北区域的36.98%,年产绒162.86 t,绒山羊产业一直以来是该区域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

1.3 藏西北绒山羊产业发展布局

根据产业分布及品种特点,藏西北绒山羊产业重点发展区域规划在阿里地区的日土、措勤、改则、革吉、噶尔、扎达和普兰;那曲地区的尼玛、班戈、申扎以及双湖;日喀则地区的仲巴、昂仁、萨噶等14个县。通过国家和自治区各部门的政策、项目、资金支持以及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截至目前,已在阿里地区的日土、措勤和那曲地区的尼玛3个县建成绒山羊原种场;在阿里地区革吉、改则、那曲地区的申扎和班戈4个县建成绒山羊扩繁场。

1.4 藏西北绒山羊选育与扩繁现状

2001年以来,科技人员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大力开展了本品种选育及推广工作,采用同质选配为主、异质选配为辅的选育方案,以白色、产绒量高、细度好为主要选育方向,努力提高其生产性能,不断改善产品品质。通过科学的选育及三级良种繁育体系的建立,绒山羊群体的纯白率、产绒量等指标得到了显著提高,品种整齐度进一步提升,良种规模不断加大。截至2015年底,藏西北绒山羊核心区域(以日土、尼玛为主的藏西北各县)山羊纯白率达93%以上,主体细度保持在14.5 μm以下,核心群母羊产绒量显著提高,达260 g以上;核心群母羊达7000余只,选育群母羊达5万余只,15年来累计选育山羊50余万只。

2 藏西北绒山羊产业发展存在的瓶颈问题

2.1 全区层面,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种业发展滞后

虽然近些年,通过一系列项目的支持和科研人员的工作,特别是绒山羊本品种选育研究及成果转化工作,核心产区几个县绒山羊良种扩繁成效显著,但其他产区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造成良种化程度较低、产绒水平和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全区绒山羊产业的快速发展。

2.2 饲养管理水平低下,饲草不足,影响羊的生长发育和羊绒产量与品质

藏西北绒山羊的饲养基本采用传统的饲养方法,管理十分粗放,虽然相关部门组织开展了技术培训,但是,西藏绒山羊产区地处偏远、居住分散,造成当地农牧民群众受教育的机会大大减少,致使他们的科学文化水平低下,接受新知识、新方法、新观念的能力有限,影响了他们养殖技能的提高,这是制约藏西北绒山羊发展的因素之一。

藏西北绒山羊的绒品质一流,但其产量较低,每只产量仅200 g左右。加之受生态条件制约,较多地区草原面积辽阔但单位面积产草量低、饲草种植基地缺乏、牧草品种较单一,处于“靠天养畜”的状态[6],特别是在饲料营养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品种的优良性状更加难以得到充分体现,这是制约藏山羊发展的因素之二。

2.3 农牧民市场意识淡薄、市场流通体系不健全

目前,西藏羊绒的收购方式由各地政府统一从农牧民手里收购,然后由当地经贸部门统一经营。这样,使老百姓没有参与市场的机会,收购价与市场价的差价给农牧民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该种商品的流通方式并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6]。

2.4 资金投入力度不足、从业人才缺乏、人员流动太快

国家及自治区投资延续性不够,使较多项目后续推广受到限制。当地科技人才匮乏,科技力量薄弱,更新知识机会较少,人才流失现象严重,本品种选育工作迟缓。乡村兽防人员严重缺乏、药品短缺,疫病防治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发生了较多疑难病,造成羊只减产甚至死亡。

2.5 疫病防控体系建设亟待完善

藏西北地区各地县绒山羊疫病防控体系不健全,相关部门监督不力,边境地区羊群管理力度不够,造成了小反刍兽疫等传染病的流行蔓延,给全区乃至内地相关省份农牧民造成了巨大损失,延缓了绒山羊产业发展进程。

2.6 羊绒制品加工企业良莠不齐,未形成主打品牌或有竞争力的产品

近年来,区内出现了金哈达、雪绒王、金紫绒等羊绒制品企业,虽然打着西藏羊绒的旗号,但是实际基本是靠内地企业代加工,羊绒品质及来源不能保障,实际销售业绩较差,多数企业销售更是每况愈下,有的企业竟连年亏损,仅靠收购倒卖原绒维持生计。另外,内地诸多小的羊绒加工企业成衣品质较差,把羊绒制品卖成了白菜价,这也阻碍了羊绒产业走向高端市场的步伐。

3 实现藏西北绒山羊特色生态产业提升与发展的有效措施

3.1 加大新品种、品系选育与扩繁力度

3.1.1 加大应用基础研究力度:加大绒山羊应用基础研究力度,包括绒山羊分子遗传学研究(功能基因的挖掘)、绒山羊的基本营养需要量研究;通过功能基因的挖掘,筛选高产、高繁新品系;开展频密产羔模式的探索研究,加强营养供给,大幅度提高母羊繁殖率;针对饲草料缺乏,研究开发一些饲料添加剂,如提高初生羔羊的免疫能力的添加剂、增加绒生长的免疫调节剂等,通过功能营养舔砖和补饲颗粒料提升羊绒品质。

3.1.2 加强平台建设

3.1.2.1 地县级实验室建设:依托现有原种场、扩繁场,在各地县改造羊绒细度检测实验室1个,购买羊绒细度检测仪,配备专人检测羊绒,为各县绒山羊选种选配提供科技支撑。另外,该项工作也可为羊绒加工企业及购销商提供质量监测服务。

3.1.2.2 乡村级配种站建设:在产业发展较好的乡镇和条件好的集体村集中秋配草场附近,各县统一安排各自然村和各养羊示范村设立一处绒山羊人工授精点(配种站),并由乡镇畜牧兽医服务站管理。以提高优良种羊利用率,为绒山羊联合育种提供基础平台。

3.1.3 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为更好地发挥原种场、扩繁场科技带动产业的作用,以原种场、扩繁场为中心,以乡村选育点、典型养殖专业户为桥梁,普通养殖户为纽带,切实加强优质高产绒山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对原种场的优秀种质资源以及濒危资源进行保护,并按原种场、扩繁场、乡村选育点、示范户、养殖户顺序,逐级推广优良种羊,对从下一级新发现的优秀种质资源逐级反哺到原种场,纳入核心群,形成优良基因库。每年进行品质、生产性能鉴定,建立科学的档案和系谱,对不合格的个体立即淘汰,逐步完善三级繁育体系。

3.2 绒山羊舍饲、半舍饲饲养技术研究与示范

3.2.1 绒山羊舍饲、半舍饲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为了提高绒山羊的质量,必须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饲养水平[7]。实践证明,绒山羊舍饲完全可行,并未造成成年羊及羊绒产品质量明显改变,相反产绒量还会有所增加[8]。借鉴内地发达省区成功的绒山羊舍饲、半舍饲饲养经验,结合西藏实际,探索藏西北绒山羊优化饲养技术体系和冬季防掉膘措施、绒山羊疫病综合防治技术体系,通过增绒等技术试验示范,加强饲养管理,不断提高绒山羊生产性能,促进绒山羊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效益化方向发展。通过短期育肥,为羊肉加工企业提供优质山羊肉,提高绒山羊出栏率。

3.2.2 加强饲草料供应体系建设:按照自治区政府坚参副主席的相关讲话精神,在有条件的地方继续加大饲草种植开发力度,切实提升绒山羊产业区域饲草供应水平。通过各种渠道极力争取人工种草、天然草地恢复建设项目,结合生物有机肥产业发展,加快牧区饲草储备中心基础设施建设,研究绒山羊舍饲、半舍饲最适宜的人工种植牧草类型,并进行饲草的加工与贮备,畜牧部门要搞好山羊饲料的研究和开发工作[9],并建立相应的饲料加工、贮藏等配套设施。各地区建立饲草料储备中心,切实增强饲草料物资储备能力,改变目前靠天养畜、应变气候灾害能力落后局面,提高养殖效率,并减缓乃至逐步消除过度放牧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3.2.3 完善疫病防控体系:完善疫病防控体系,建立动物防控长效机制。继续推进动物疫病防控、动物疫情监测预警体系、动物卫生监督体系,在加强动物疫病防疫体系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着力构建县、乡、村三级立体式的动物防疫体系,显著增强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能力,保证畜牧业健康发展。对几种主要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常见多发病进行定点、定期监测监控,树立“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思想,克服“重治轻防”麻痹思想,在搞好圈舍消毒的同时,根据当地疫病的流行情况,有针对性地搞好疫苗注射工作,避免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防止疫病的大面积、大规模暴发。

①加大疫病防控体系的构建,完善和充实地区疫病监测实验室;配置县级兽医实验室应急监测仪器设备;加大对疫病的普查力度和疑难杂症的诊治能力;强化边境疫病监测点的监测和管控。

②建立健全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反应机制。建立和完善县、乡、村三级防疫体系,加强疫病监控设施和疫病信息报告系统建设,形成覆盖全地区的动物疫病监测网络。

③强化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乡村收益利益保障长效机制,补充和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人员队伍,积极吸纳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充实到畜牧兽医技术队伍,进一步提升兽医服务水平。

3.3 加大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3.3.1 科技兴牧,加快实用技术的推广和培训:实施“科技兴牧”工程,加快畜牧、兽医、草原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和培训。邀请区内外专家,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县级科技人员、乡村兽医、科技明白人、养殖大户及农牧民进行相应的专业和技术培训。科技示范户与科技特派员紧密结合,发挥本地区现有科技特派员的作用,积极培养藏西北地区本地科技人才。

3.3.2 制定相关政策,留住人才:制定相关优惠政策,使懂专业的科技副县长、原种场、良种扩繁场场长和骨干技术人员以及乡镇上懂技术的专业人员能够留得住。只有专业技术人员团队稳定性高,才能促进该地区绒山羊繁育推广的连续性不断提高。

3.3.3 关键技术攻关:梳理产业发展所需的关键技术问题,设置良种繁育、草料种植、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羊绒质量控制、山羊绒产业化运作模式的研究示范等科技专项,并进行关键技术攻关。通过项目的引导和支持,使科学研究、技术推广等项目能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将有方向、有重点、有效果地吸引有技术能力的单位组合到一起,强强联合,破解藏西北地区缺少相关技术人才的难题,共同努力突破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3.4 市场流通体系建设

通过龙头企业的建立以及专业合作组织的成立,推行“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订单农业发展模式,运用分级打包等技术,实现优绒优价,大幅提升农牧民收入。

3.4.1 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建立绒山羊科技产业专业合作组织。以现有绒山羊专业养殖示范户为基础,以乡、自然组或村为单位,成立绒山羊生产经营协会,废除以前成立的有名无实的合作组织,建立以政府扶持为主的绒山羊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3.4.2 逐步做大做强绒山羊产业:新建绒山羊的绒、肉、奶等产品的精深加工企业,将初级产品转化为高端产品,增加产品附加值。加快壮大龙头企业,并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给予宽松政策扶持,加强管理和引导。招商引资,吸引有实力的山羊绒加工企业进入该地区,逐步做大做强绒山羊产业。在拉萨市新建现代化羊绒分梳企业一家,开展羊绒的精细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时机成熟时,引入或成立羊绒制品加工企业,打造自己的高端品牌,不断开发国际国内市场,走出一条适合藏西北绒山羊产业发展之路。

3.4.3 科学规划,统筹发展:按照科学规划,统筹发展的思路加强养殖小区(乡村选育点)建设,全面推行“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发展订单牧业,从企业—合作社—养殖户逐级签订合同,保证羊绒产量和品质,按品质定价,提高本地区羊绒现有价格,要让养殖户看到养殖绒山羊有切实的经济效益,在年份不好时,要求企业设定最低保护价,保护养殖户的权益,不断提高他们养殖绒山羊的积极性。加强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正确引导畜产品生产和流通,逐步培育出本地区绒山羊特色养殖示范区或生产基地,为农牧民开辟增收渠道。

3.4.4 大幅提升农牧民收入:结合山羊绒检测实验室,配置分级打包等设备,实现优绒优价,大幅提升农牧民收入,同时可以借助市场机制,市场要什么样的产品就生产什么样的产品,引导农牧民更好地开展改良工作,打破目前分散生产、分散销售、优绒低价的落后格局。

3.5 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

3.5.1 建立健全绒山羊科学饲养管理,制定绒山羊生产标准体系:建立健全绒山羊科学饲养管理、四季放牧管理、补饲管理、羊群分群管理体系,制定绒山羊种羊鉴定技术规程、绒山羊饲养管理规程、人工授精技术规程、抓绒技术规程等绒山羊生产标准体系。在条件较好的地方,建立标准化羊场,示范带动本地区绒山羊产业发展。

3.5.2 全面推进畜产品安全体系建设:切实做好畜产品安全工作,积极应对畜产品价格波动、增强畜产品市场竞争力,推动畜牧业向广度和深度不断发展,强化检疫规范化管理,确保产地检疫、屠宰检疫、运输检疫规范有序进行,严厉打击未经检疫和病害动物及其产品进入市场,积极整顿规范饲料、兽药市场,保证畜产品在加工、销售环节的安全。

3.5.3 实施现代畜牧业发展素质工程:对地区、县畜牧兽医主管部门以及原种(扩繁)场、乡镇的管理人员进行现代畜牧业知识的培训,更新观念,更高效实施管理。加大各项法规的执行力度,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发展现代绒山羊产业保驾护航。

4 思考

藏西北绒山羊养殖的快速发展对于牧区经济的推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充分认识到绒山羊作为特色产业的重要性。其一,积极推动数量型畜牧业转向质量效益型畜牧业,减少牧区草场的压力,要做到这一点,应严格制定以草定畜的政策,使牧民切实体会到发展绒山羊应该依靠科技,而不是一味地增加饲养数目。其二,“畜牧发展,良种先行”,自治区应大力推广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技术,扩大良种绒山羊的覆盖率,把产绒的质量和数量作为良种的考核指标,让经济效益实实在在地体现在牧民的口袋中。综上所述,依靠科技,增加投入,就能有效加快藏西北绒山羊的快速发展,从而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在藏西北地区的有效实施。

[1]任天志.农业科技要为乡村振兴插上翅膀[J].农村工作通讯,2018(2):41-43.

[2]廖彩荣,陈美球.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逻辑、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 [J].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7,16(6):795-802.

[3]杨秋意,卞瑞鹤,苏磊.河南:运用科技利器,助推乡村振兴[J].农村·农业·农民(A 版),2018(2):18-20.

[4]曹丹丘,宦梅丽.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6,22(10):145-147.

[5]西藏自治区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西藏调查总队.西藏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

[6]吴玉江,益西多吉,索朗达,等.西藏绒山羊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家畜生态学报,2013,34(9):82-85.

[7]秦红林,贾玉琴.甘肃绒山羊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畜牧兽医杂志,2017,36(5):54-57.

[8]达林太.肃北县绒山羊产业的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7(10):7-8.

[9]熊明珍.改变传统养殖方式,促进山羊产业发展[J].云南农业,2017(5):71-72.

猜你喜欢
绒山羊羊绒山羊
新华指数 新增岢岚绒山羊
我国绒山羊种质资源、产绒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夏季如何让山羊增膘
羊绒鼯鼠新物种被发现
辽宁绒山羊春季放牧植物中毒防治
“澜点杯”第二届羊绒色彩设计大赛暨澜点羊绒第八届品质日大会
辽宁绒山羊养殖方法研究
山羊受骗
聪明的山羊
绵羊绒不等于羊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