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黄疸型牛病的临床鉴别及治疗研究

2018-02-12 17:59:26孙先坪
江西农业 2018年5期
关键词:黄疸型牛病病牛

孙先坪

(云南省大关县木杆镇畜牧兽医站,云南大关 657400)

近年来,我国畜牧养殖业发展迅速,养牛业作为其重要构成部分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作为保障牛肉、肉牛制品供应的重要环节,牛养殖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牛肉制品、牛奶制品的价格和品质。而牛养殖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控制牛疾病,其控制效果决定了牛的生长情况和品质。发热黄疸型牛病在牛群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会对牛群健康产生严重影响。该疾病又被划分为较多类型,不同类型的病因、病症均有所不同,所以实际治疗中需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因此,为进一步提升牛养殖的效果,减少和控制发热黄疸型牛病,下面就发热黄疸型牛病的鉴别方法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为牛疾病防控提供有效参考。

1 临床鉴别

1.1 巴贝斯虫病 病牛主要存在黄疸、贫血、高热、血红蛋白尿等症状。该疾病发病同温度、气候关系密切,牛巴贝斯虫病在各种气候下均可出现,并随着温度变化进行扩散。通常年龄小的犊牛发病率高于成牛,并且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同时,劳役过重或年老瘦弱的牛发病率更高,也更容易出现死亡。该疾病为慢性疾病,数星期内病牛体温会在40 ℃左右波动,食欲降低,心跳加快,黏膜微黄或苍白,体质量快速下降,尿液颜色逐渐变为棕红色,甚至变为黑色,经过数周或数月治疗,病牛退热后逐渐康复。对患该病的病牛进行解剖,可见脾脏、体表淋巴结肿大,膀胱长大,肝脏呈褐色且肿大,血液凝固不全,可视黄疸、黏膜喷血[1]。

1.2 环形泰勒虫病 病牛主要存在黄疸、出血、贫血、高热、淋巴结肿大和消瘦等症状,该疾病主要通过残缘眼蜱传播,土种牛和外地牛更易发病且病情严重。病牛会出现稽留热,部分病牛为间歇热或张驰热,病牛食欲随着温度上升而降低,精神状态、活动意识差。牛眼结膜初期肿大、充血,之后黄染、喷血,有绿豆大血斑分布,并出现流涎、磨牙,淋巴结严重疼痛和肿大。可见很多血斑和黄色胶样润湿于牛胸腹两侧皮下,胸壁存在出血点,心包内有蛋黄色液体,淋巴结肿大,肝脂肪变性,肝脏高度肿大,胃黏膜可见溃疡斑[2]。

1.3 无浆体病 病牛存在贫血、黄疸、高烧等症状。主要通过病牛和病愈牛传染,蜱为主要传播媒介,通常在炎热季节高发。通常年龄大的牛的感染率高于年龄小的牛,该疾病通常经过17~45 d潜伏期后发病,包括慢性和急性2种[3]。急性症状包括食欲不振、温度快速上升、黄疸、贫血、黏膜和皮肤黄染、粪便常有黏液或血迹以及呼吸急促等,慢性症状包括精神沉郁、温度缓慢上升、淋巴水肿、食欲降低和肺脏气肿。解剖可见阴道黏膜存在斑点性血点或丝状出血,皮下组织有黄色胶样浸润,肺脏带有不均匀血斑、肿大,心包积液,胆液呈暗绿色且浓稠,膀胱积尿。

1.4 钩端螺旋体病 该病为人畜共患病,牛感染后呈隐性感染或不显症状,发病比例不高。本病通常会潜伏3~7 d,病牛主要存在黄疸、贫血、血红蛋白尿、流产、腹泻和黏膜水肿等症状,主要通过带菌动物和病牛传染,通常为地方性流行或散播。该病季节性明显,通常在温暖、多雨、潮湿季节发病,通过消化道或皮肤损伤感染,也可在交配过程中传染。急性型犊牛通常精神沉郁、食欲废绝、腹泻、眼膜黄染及不食草料等。孕牛会发生流产或产死胎,并出现乳房皮肤和生殖器官坏死,严重贫血。牛皮内脏大量点状出血,皮下组织发黄,可见坏死病灶于肝脏、肾脏、肺[4]。

1.5 嗜血支原体病 病牛存在贫血、高热、黄疸等临床表现,主要有血源性传播、媒介昆虫传播、接触性传播,不同品种、年龄、性别均可传播。该疾病可发生于一年四季,病原体的消毒水敏感性较强,所以可使用常用浓度消毒液杀灭[5]。病牛反刍减弱、食欲降低、尿量减少、活动降低、温度上升、黄疸及黏膜灿白,严重者出现死亡。病牛淋巴结肿大,血凝固不良,脾肿大,胸腹腔存在积液。

2 发热黄疸型牛病的治疗方法

通常发热黄疸型牛病是牛类肝炎疾病的一种,可依据肝病的治疗方法和原则进行预防、治疗。但长期研究发现,传统治疗方法效果并不显著,所以需依据具体疾病类型展开治疗[6]。

对于泰勒虫牛病,为病牛肌肉注射贝妮尔溶液,并用1.5%马拉赛昂溶液处理病牛,抑制病牛病情发展。相关研究显示,该方法效果显著,并能够有效预防复发。对于巴贝斯虫牛病,可肌肉注射咪唑苯脲,治疗过程中强化对病牛的防护,避免其出现病情恶化现象。对于支原体感染病,可用四环素、土霉素等进行治疗。该方法主要是通过药物对支原体发挥作用达到治疗目的,方法较为简单,但效果显著[7]。对于螺旋体病,通常用链霉素或土霉素展开治疗,这些药物能够有效抵抗螺旋体,治疗效果显著。对于无浆体病,可用土霉素及金霉素进行治疗。

在发热黄疸型牛病治疗过程中,如果采用统一治疗方法而不进行具体疾病类型分类,必然会严重影响治疗效果。所以,需要在治疗前进行仔细鉴别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应用的治疗方法和手段,这样治疗效果能够得到显著提升[8]。

3 结语

近年来,我国牛肉、牛奶需求量不断增加,这一方面显示出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养牛业的发展。实际上,养牛业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牛肉、牛奶等制品的价格,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然而,牛养殖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养殖规模、养殖方法、疾病防控等,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牛的价格及品质。疾病防控一直是牛养殖中的重要环节,一旦牛群出现疾病,不仅会影响牛的生长,而且可能造成牛大量死亡,进而严重影响养殖场(户)的收益。发热黄疸型牛病为常见牛病,在牛群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过去治疗该疾病主要采取统一的方法,但效果并不显著。该文提出应对发热黄疸型牛病进行严格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开展针对性治疗,这样才能够提升治疗效果。

[1]梁炎,宾玉铭,宾仕胜,等.探讨如何准确鉴别发热黄疸型牛病并探讨相应治疗对策[J].农家致富顾问,2017(4):30.

[2]李长河.引发牛黄疸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临床诊断[J].养殖技术顾问,2014(6):176.

[3]柳祥,惠蕊.藿香正气散结合针灸在治疗牛病中的应用[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6(7):172-173.

[4]陈西风.高职养牛与牛病防制教学资源库建设内容开发研究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3(23):285-286.

[5]韩冰.试论牛病治疗难的原因及疾病的诊断与治疗[J].新农村(黑龙江),2017(3):86.

[6]于力.特别策划:牛病新技术的研究不要忽视现有防控技术的应用——牛新发传染病流行概况及防控措施[J].兽医导刊,2012(11):38-40.

[7]“第四届全国牛病防制及产业发展大会”在湖北省武汉市举办[J].中国乳业,2012(11):75.

[8]赵政,陈学文,谢树桃,等.“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在养牛与牛病防治教学改革中的实践[J].现代农业科技,2011(8):17,20.

猜你喜欢
黄疸型牛病病牛
牛瓣胃阻塞的发病机理和治疗
兽医导刊(2019年8期)2019-02-12 16:38:43
秋季牛常见病的治疗方法探讨
兽医导刊(2019年8期)2019-02-12 16:38:43
发热黄疸型牛疾病的临床诊治
牛呼吸道感染诊治
发热黄疸型牛病的临床鉴别及治疗分析
牛病细菌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探讨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50
春季牛病的预防和治疗对策分析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25
春季牛病的预防治疗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24
发热黄疸型牛病的临床鉴别及其治疗分析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10
心理护理对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病人的预后及其影响
哈尔滨医药(2015年4期)2015-12-01 03:5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