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溪
(渤海大学,辽宁 锦州 121013)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光辉灿烂的文化。儒家思想就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儒家思想作为我们传统文化的代表,对我国人民有着几千年的深刻影响。自孔子以来,历代儒家学者都非常重视对人性和人的心理规律的研究,几千年来积累了丰厚的心理学思想。其中的教育心理思想、学习心理思想、德育心理思想等思想对我们大学生的道德品质、意志品质的塑造以及心理健康的保持和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建立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将作为传统文化代表的儒家思想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有着重要的意义,能够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寻到根的给养。
古代的儒家心理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普通心理学思想;二是教育心理学思想。其中作为儒家思想的开创者——孔子,通过他几十年的教育实践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教育心理思想;荀子可以说是我国古代第一个具有较系统的普通心理学思想的学者,他在人性论、认识心理、情欲心理等方面都提出了唯物的见解,他的《劝学篇》,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关于学习心理思想的一篇专论;孟子是兼而有之,他认为环境和教育条件对人的“善端”造成影响,在学习方面,他提出深造自得、循序渐进、积极思维、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等学习原则和方法。儒家更有《学记》、《乐记》这样的心理学思想专著。其中《学记》专论教育心理思想,它强调“化民成俗”,主张通过学习进行德育。它还认为教师必须注意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生启发诱导因材施教。
1.教育和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孔子在教育心理方面提出了“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说明人的自然本性先天的东西是接近的、差不多的,但由于后天的习染的结果而显出了很大的差别。从此可看出环境与教育对人性发展的重要性。孟子认为人先天具有“善端”,但“善端”能否得到善良的发展有赖于环境和教育的条件。他说:“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荀子也非常重视环境和教育在化性起伪中的作用。他言:“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干越、夷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易俗,教使之然也。”这两句话分别说明了环境和教育对人的作用和影响。因此,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加大教育力度的同时也应当注重环境的影响作用。要积极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无论是校园物质环境建设,还是校园精神文化环境建设。
2.学习心理思想和德育心理思想。“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通过这几句话可以看出孔子把学习分为几个阶段,有学者认为孔子把学习分为了7个阶段:立志—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时习—笃行[1]。他不仅要求他的学生要“志于学”,而且还要“志于仁”、“志于道”。他教导他的学生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在他看来,如果一个学生能立志求学,那他就会安贫乐学,不追求物质生活享受。同时他还特别重视“行”,虽然他所谓的“行”不能完全等于现在所说的实践,但它有实践的含义,多指道德修养和知识在实践方面的应用。
孔子把德育放在首要地位。他强调追求“道”,曾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他把“道”视为生命之所系。通过他的一些思想和言论来看,他把德育过程划分为知、情、意、行四个阶段,即道德认识阶段、道德情感阶段、道德意志阶段和道德实践阶段[2]。他利用诗乐的方式来促进学生道德情感的养成。在孔子看来,“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孔子认为如果诗能够激发人们的道德情感,那么,乐就可以使人们完成这一方面的修养。因此,要发展学生的道德情感,就必须使用各种方式方法去激励它,用诗、乐对道德情感进行培养。对于道德意志品质的形成,孔子提出了志、信、恒的概念。孔子认为,一个人只要有了求仁和求道的志,他就能克服万难勇往直前。其信是指信心、信念和信仰。恒是指恒心与决心。“言而有信”,“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从这些言论中可见孔子对于道德实践的重视。他要求他的学生要言行一致,正确地对待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在学习和道德修养方面“立志”是很必要的。通过立志可让学生找到方向不盲目,可让学生坚定信念矢志不渝。无论是学习还是道德修养“行”的作用都不容忽视,“行”中有学、学为了“行”,“行”的过程也是学的过程,“行”是镜子可照自己也可照他人,可通过“行”进行自我教育。
3.教师心理思想。孔子作为一位举世闻名的教育家,他的一生从事教育事业,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他在教师的品质、能力方面都有所论述。他认为作为老师最基本的品质就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师还要关心学生、以身作则、勇于改过、乐观向上、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等等。本文着重说一下以身作则的品质。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对教育者来说是十分受用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一名教师重要的品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优良传统,同时也是教师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老师的表率作用和人格魅力是深刻影响受教育者思想认识、行为方式的关键因素,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条件。
在教师的能力方面,他要求老师要具有了解学生的能力。“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善于启发诱导的能力是教师的一个教学原则。他根据学生在智力、能力、性格、志向和学习态度方面的差异对他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
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待我们的儒家心理学思想,就是要用辩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它。一方面,儒家心理学思想中有着丰富的教育心理思想和方法原则,这些精华部分对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作为文化遗产的它定有不符合当今社会发展要求的部分,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东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糟粕。因此对于这一部分,我们必须坚定立场、信念,否定和抛弃封建主义的唯心主义的思想。再者,我们需要将之精华部分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使其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贡献智慧。
1.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在儒家的心理学思想里我们看到了环境对人的重要影响。马克思也曾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大学生在一定的校园里学习和生活,一定的校园环境孕育着大学生的成长乃至成才,因此校园环境对大学生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和作用。校园物质环境是面向高校师生的直观内容,对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灵产生首要的感官冲击。校园物质环境建设包括校容校貌的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校园的景观建筑建设既要实用美观又要凸显出育人功能,又要科学地布局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场所。美好优良的学习生活环境能够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心情,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有助于得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3]。校园文化环境承载高校特有的精神气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重要信息载体。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能够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塑造大学生精神气质,能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学以立志和自身道德修养。孔子认为学先立志,道德修养也要立志。孔子提出要“志于学”、“志于人”、“志于道”。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道德修养上立志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帮助大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让学生找到志向,用志向去引导学生的学习,让志向变成动机,让学习成为一种需要,这样学生学习的时候有目的、有目标,将来毕业之后有方向。在自身道德修养方面,也是如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道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德育分为四个阶段知、情、意、行。在自身道德修养方面立志,可以明确道德认知,产生道德情感上的认同,能够坚定道德意志,促进道德行为的实现,进而培养成相应的道德习惯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同时,在学习和道德修养方面也不能忽视实践的重要性。学以笃行,行中有学,学中有行,实践的过程中能够检验学习的效果和发现学习的不足之处,以及了解自己的喜好,促进兴趣乃至志向的确立。所以,要让大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应包括学术上的比赛、竞赛,也应包括具体的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实践能够检验道德习惯是否确立,是否达到自己在道德方面的志向要求,也能锻炼道德意志以及通过实践实现自己的价值,最终达到自己理想的状态。在大学校园里开展积极的诗歌朗诵比赛、诗词大赛,能够促进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对学生产生文化吸引力,加深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组织和促进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比如做志愿者,在大量的工作中可磨练学生的意志,在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可培养大学生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3.重视因材施教、以身作则。孔子的“因材施教”教育思想是教育者从实际出发,深刻全面地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有的放矢、因势利导地组织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各尽其才[4]。将因材施教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相结合,创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因材施教新模式,对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中等教育阶段的教育课程有着很大的差别,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课的集中程度高,接近全部学生,来自同一个城市、同一个班级,有着很多共同性。而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的专业,这就表明学生在气质、性格、爱好和行为习惯上都会有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因材施教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孔子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榜样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周围的人和事有着自己的一套评定标准,那么作为高校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以廉洁自律的态度引导大学生,以专业创新的教育教导大学生,以优良的师德师风对待大学生,以独特的个人魅力影响大学生,以平易近人的亲和力贴近大学生。让老师在专业学习上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在生活上为学生树立朴实的典范,在情感上成为学生可信任可依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