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建议

2018-02-12 10:00
乡村科技 2018年27期
关键词:海南省种养粪污

王 媛

(海南省动物卫生监督所,海南 海口 571100)

近年来,海南省生态循环畜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从2014年屯昌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建设开始,到2017年初农业部和海南省政府签署《关于共同推进海南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省建设合作备忘录》,从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到儋州市被列入国家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名单,海南省始终围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开展工作、攻坚克难,取得较好的成绩。2017年,海南省牧业总产值250.22亿元,肉类总产量79.76万t,分别比“十二五”末2015年同期增长4.93%和2.22%。据农业农村部直连直报系统统计,2017年海南省畜禽粪污产生量为2 064.97万t,资源化利用量为1 618.55万t,综合利用率为78.38%,海南省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为78.94%。

1 海南省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方式及案例介绍

目前,海南省应用比较成功的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模式主要有3种,即种养结合、循环利用、集中处理,其中一些大型规模养殖场常会同时采用2种或2种以上的技术模式,最常见的是种养结合与循环利用模式的结合。

1.1 种养结合

1.1.1 基本定义。海南省养殖场(户)采取以干清粪为主的粪污收集方式,配套建设有雨污分流及固定的粪污贮存设施。固体粪便经堆肥发酵或其他无害化方式处理进行还田,污水经过沼气厌氧发酵、好氧处理等达到还田使用要求,将沼液、沼渣还田,并有与饲养规模相适应的橡胶林、瓜菜基地、牧草地等消纳土地[1]。

1.1.2 主要特点。优点是简单、容易操作、成本较低,能实现资源化利用。缺点是需要足够的消纳土地、足够的容器贮存沼渣和沼液、对地表和地下水有一定的污染处理设施;处理过程仅去除了碳水化合物,几乎没有去除氮、磷元素。

1.1.3 案例介绍。海南罗牛山南吕猪场占地13.87hm2,建设有各种功能栏舍34栋。年出栏生猪约3万头,其中原种猪4 000头、二元种猪6 000头、猪苗与育肥猪各1万头,是海南省唯一一家被农业部授予核心原种猪场称号的企业。

海南罗牛山南吕猪场主要采取种养结合的粪污处理与综合利用模式,部分处理后的污水用于场内回用。采取以干清粪为主的粪污收集方式,年产粪便1 960 t,经在场外生产有机肥后销售,价格为1 000元/t。同时,配套建设有占地面积0.3 hm2的污水处理站,设计处理能力为200 t/d,实际处理量为190 t/d;建有沼气池8 000 m3、沼气贮存池4 000 m3,日产沼气150 t。沼气用于本场发电、照明、煮饭等,沼液、沼渣经过曝气、高级氧化处理后进入回用池暂存,沼液利用量为68 400 t/a,已铺设管道到周边菜地、林地、橡胶、槟榔和大叶桉等种植地,累计利用面积达66.67 hm2。

1.2 循环利用

1.2.1 基本定义。坚持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在源头减量上,推广干清粪、雨污分流、固液分离等技术模式,控制养殖污水产生量;在过程控制上,推广发酵床、微生物处理、臭气控制等技术模式,加速粪污无害化处理,减少氮磷和臭气排放。在末端利用上,推广全量收集还田、水肥(有机肥)一体化、能源化、基质化、清洁回用等技术模式,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2]。此种模式适合养殖场周边无足够的消纳土地,必须进行处理降低污染物浓度后回收利用,以满足周边环境条件的要求。

1.2.2 主要特点。循环利用模式要求尽量减少污水产生量,有条件的可用机械刮粪板清粪,实现粪尿分离,使用改良饮水器,改明沟为暗沟。养殖污水通过厌氧、好氧等工艺处理后回用,实现零排放。优点是适用于土地配套消纳能力不足的养殖场,粪污处理效果好,占地少,适应性广,受环境变化影响小。缺点是投资大、运转费用高,机械设备较多,管理和操作技术要求较高。

1.2.3 案例介绍。琼海温氏塔洋种猪一场建于2011年,占地面积8 hm2。生猪总存栏4 000头,其中基础母猪存栏3 250头,育肥猪存栏873头,保育猪存栏582头,年出栏量为8万头。

琼海温氏塔洋种猪一场的固体粪便采用干清粪收集,通过堆肥后直接打包外卖。污水经厌氧、好氧、消毒、人工湿地处理后经相关部门检测达到循环利用的要求,主要用于场内冲洗粪沟和圈栏等,一小部分用于猪场生活区绿化植物的灌溉用水,无废水排放。猪场污水设计处理量为300 t/d,实际处理量150 t/d。

1.3 集中处理

1.3.1 基本定义。在养殖密集区,依托规模化养殖场处置设备设施或委托专门从事粪污处理的处理中心,对周边养殖场(户)的粪便或污水实行专业化粪污收集和运输,按资源化和无害化要求集中处理处置并综合利用[3]。

1.3.2 主要特点。优点是改变了现有单个养殖场粪污单独处理的模式,降低投资与运行费用,提高了处理效率。缺点是资金投入大、运营管理难,同时需要在养殖密集区建设。

1.3.3 案例介绍。海南澄迈神州车用沼气有限公司是海南省第一家规模化从事城乡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处置生产生物天然气的环保公司,在老城经济开发区建设运营一座生物天然气示范工厂暨城乡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处理中心,示范工厂按照“废弃物+清洁能源+有机肥”三位一体的技术路线建设,通过前端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城乡各领域产生的有机废弃物,从源头解决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后端资源化生产的生物天然气作为清洁燃料用作车辆用气、居民燃气,实现“绿色出行”和“零排放”,亦可发电上网供给周边城镇居民;沼渣、沼液有机肥反哺绿色生态农业,减少无机化肥的使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项目可日处理500 t左右混合有机废弃物,其中2017年处理粪污量达6.39万t,已成为集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理、清洁燃气生产及沼液、沼渣有机肥反哺还田于一体的示范基地。

2 海南省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存在的问题

2.1 扶持政策和资金不足

海南省缺乏有力的扶持政策和资金支持,如粪污处理设施建设资金不足,有机肥生产与使用缺乏补贴政策,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资金补贴仍处在试点阶段等。需建立依靠政策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和养殖企业共同投资的长效机制。

2.2 技术支撑不够

目前,在种养结合循环发展尤其是有机肥科学使用方面存在不少急需研究的技术问题,例如,有机肥与化肥配比不科学;不同地貌、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农作物对不同畜种的粪污和有机肥消纳能力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沼肥、有机肥质量安全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有机肥释放面源污染物对土壤及环境的影响等研究不够深入。大多数小型养殖场户和散养户处理设施配套情况较差,降低了整体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另外,技术研究与推广力量薄弱,人少事多,缺乏技术型人才,造成技术推广与应用较为被动。

3 推进海南省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建议

3.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积极争取农业农村部、省委省政府等针对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在用地、沼气发电并网、设施设备补贴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同时,加强种养循环发展土地政策研究,争取从立法层面将耕地质量保护提升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村能源建设等纳入统一规划,整体推进[4]。加大有机肥替代化肥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发展种养循环农业,推进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争取把沼液还田管道纳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给予一定政策支持。

3.2 强化制度建设和保障

进一步完善环评、污染监管、属地管理、主体责任和绩效评价考核等制度[5]。建立科学的环境准入体系,对未依法进行环境评价的要严格处罚。健全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排放监测监管体系,加大污染监管的执法力度。建立有效的市场运营制度,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形成可持续的商业运营模式。

3.3 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

加强研究攻关,制定标准规范,从生产理念、养殖模式、设备、技术等多个方面着手,抓好畜禽养殖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的推广、普及和应用,切实推进不同畜种和作物、地域的精准结合,建立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6]。联合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南大学、海南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加强废弃物处理与新技术、新工艺研发。支持新型经营主体探索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有效模式,构建规范化处理、市场化运营、社会化服务相结合的新格局。

3.4 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以儋州整县推进为突破口,以畜牧大县、养殖大县规模养殖场为重点,开展不同畜禽、不同规模、不同模式的畜禽粪污处理技术示范和典型培育。在海南省选择三四个种养大县,探索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技术模式、筹资建设与运营机制等,搞好示范引领,形成可推广、可借鉴、可复制的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新模式[7]。及时总结典型,树立示范标杆,通过现场会、座谈会、培训班等形式,推广先进经验,带动资源化利用工作在全省铺开。

4 结语

海南省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光照、雨水充沛,热带特色高效种植业及林业、草地等肥力需求量大等为畜禽粪污的资源利用提供有利条件,在发展中已逐步形成多种综合利用模式,不仅仅局限于本文总结的几种模式或技术。在生产实践中,要充分发挥海南省的地理区位优势,结合畜禽养殖场(户)自身实际条件,在遵循粪污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的前提下,不局限于单一利用模式,可采用多种模式相结合的办法,取长补短,发挥最大效益,从而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走出具有海南省特色的热带生态循环畜牧业之路。

猜你喜欢
海南省种养粪污
海南省北门江中下游流域面积高程积分的应用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现状 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装备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
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多点开花
海南省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