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刘艳
(河北地质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31)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多元化社会背景下先进的科技在为人们提供诸多便利的同时也让越来越多的人过于依赖这样的便捷,逐渐变得懒惰,没有明确的理想目标,只是一味地索取不愿付出,这样的表现在当代大学生中尤为突出。由于长时间受到家长的宠爱,优质的生活条件,让大学生们缺乏积极进取、勇于奉献的精神,对国家及社会未形成强烈的责任感。对此,重视并积极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已成为当前各大高校的重要课题。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要的价值形态,能够充分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指明方向,因此,教育者应将其视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基础,以此探索出有效的培养路径。
社会责任感主要指的是大学生应对自身、对家长、对同学、对社会及国家都能始终抱有阳光健康的心态,能够始终保持着热情。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各项内容的个体行为角度上分析社会责任感的具体表现:其中,热爱国家是个体对于祖国真挚的情感,是对整个社会负责的具体表现,培养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首先就应提高他们的爱国意识。敬业主要是大学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时候的基础要求,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刻苦钻研,对自身工作充满兴趣,这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的职业精神,是对自己未来负责的表现。诚信作为人的基本社会道德素养,重点突出的是遵守承诺、踏实肯干、诚实待人。而友善则看重的是大学生更充分给予他人尊重、主动关心他人、热心帮助他人,城市守信是对他人负责的具体表现。由此充分说明,在社会大力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势下,不仅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发展、增强全民素养,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意识。
在当前时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心理情绪等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极大程度的加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为社会责任感培养工作带来了诸多的挑战。当代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他们的发展始终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虽然大部分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事件与时政新闻等,具有强烈的正义感,喜欢打抱不平,但同时也有少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意识淡化、奉行个人主义、追求所谓的与众不同,缺少集体精神,对此,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加强其责任感教育,显得至关重要。但纵观当前各大高校,均尚未形成完善成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机制,对其缺乏相应的重视。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中,则能明确责任感培养的目标,为具体工作指明正确方向。
将高校日常课堂教学作为社会责任感培育的主阵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核心思想为实施社会责任感教育的指导思想,实现高校相关领域间的高度契合,落实到教学管理与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要用道理说服他们、用情感感化他们、用道德约束他们。对此,应充分规划及推动学生工作与校园文化的进一步发展,重视思想道德理论的正确引导、全面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突出社会责任感表现的根本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应在教学当中,循序渐进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内容融入到课堂中,并转变传统的说教模式,要从大学生的角度出发,注重他们的真实感受与体验。首先,应贯彻马克思为代表的社会责任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马克思指导思想占据关键位置,为社会责任感培育方式的创新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参考资源,也就是要正视个人与集体关系、社会与国家的关系,将个人与集体相互结合,在推动社会全面发展当中逐步获得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其次,要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特点,在职业素养中加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所提倡的爱岗敬业、恪尽职守、诚实守信的价值观念,并将其贯穿在大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始终,需要大学生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道德。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重视学生的职业素养及精神教育,并将其作为培养社会责任感的基本内容,充分激发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自觉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意识,还要将道德教育内化成心中坚定信念,从而促使外化的责任行动。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生活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提供了全新的平台。高校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渗透到网络当中,进一步促进及优化网络教育阵地建设,通过网络有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及世界观。首先,要运用网络舆情的影响,积极构建满足师生实际需求的学校社区网络,进而教师在网络中,可以及时了解与掌握学生在思想上的变化,通过及时有效的在线交流,促使他们深思探讨中强化大学生对于社会责任感的肯定与认可。还可利用网络资源,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入手,将相关学生利益有直接联系网络论坛、学习网站等有机整合,架构综合性、交互性、及时性为一体的交际网络服务系统。其次,根据所构建的与学生生活贴近的专题教学平台,积极向学生推广与宣传感人事迹,讲述社会中的真实励志故事,向他们不断传递正能量。此外,还要全面抢占商业性网络教育阵地,促使校内更多教师运用网络进行沟通,并全面掌握大学生的具体网络动态,与学生在线交流,充分体现出教师的与时俱进,用人性化、开放化的教学形式获取学生好感,在探讨观点时,利用合作学习、实时互动等有效形式,来深入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并从他们的角度试图给予更多的理解。要充分将社会责任感要素融入到网络平台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践行及强化社会责任感进行有效融合,同时还要把控好社会责任感教育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大学生积极主动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高校对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不能仅局限于基础理论上,应转变、创新社会责任感培育模式,拓展培育方式。积极利用社会实践全面实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各项工作,社会实践在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中有着无法取代的积极作用。个人的责任感是认知、情感及行为的相互统一,而其中统一的根本即社会实践。责任感如果仅限于表面的认知与情感是完全不够的,只有通过具体的实际行动,才能夯实所形成的意识,进而构成整体的责任感。因此,教师应在实践中,加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使其真正融入到学生的思想体系中。与此同时,社会各方力量也要积极向大学生提供相应的实践机会,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感受与思考,从而真正增强他们的责任感意识。比如,教师可以鼓励大学生参加社会公益类实践活动——下乡支教,为他们提供充分锻炼的机会,在这样的活动中,大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让别人收益,切实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与满足感,实现思想上的升华。多参与这样性质的活动,能够进一步提升他们的使命感,为我国将来的建设与发展储备有效力量,充分发挥出大学生群体的价值。
高校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发展与建设的中坚力量,是实现祖国伟大复兴的希望,更是中国梦的践行者,在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应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高校应将社会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充分融入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工作中,渗透到各个环节,积极转变传统管理观念、创新管理方式。在网络教育与社会实践中,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纠正他们的错误思想,帮助他们明确理想目标、坚定信念,从而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让大学生懂得付出、勇于承担社会各种责任,并在履行责任中实现自我价值,为他们日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稳固基础。
参考文献:
[1]雷苏睿.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D].中北大学,2016.
[2]亓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路径的探索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2).
[3]杨茹,丁云,阚和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涵、理论基础及现实意义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