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农业大学工程类学科工程伦理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02-12 02:57张亚莉杨丹彤贾瑞昌王林琳白禄超
现代农业装备 2018年1期
关键词:华南农业大学伦理学伦理

张亚莉,杨丹彤,贾瑞昌,王林琳,白禄超

(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广州 510642)

0 引言

工程伦理学教育是工程教育的重要内容。工程具有区别于其他职业的重要特征,所以开展工程伦理教育有重大意义[1]。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许多重大工程项目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工程伦理问题引起社会关注,如工程质量、公共安全、工程与环境、工程与生态、工程师的科学态度和职业精神等问题[2]。同时,在我国推进职业化与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职业伦理特别是工程伦理,将会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

欧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强调对工程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审核,其中包括工程伦理方面的要求。在美国的大学课堂,《工程伦理学》是一门工程专业普遍要开设的课程,一所院校的工程学学科要想通过工程及技术教育认证委员会(ABET)的认证,它就必须将工程伦理纳入工程学教育规划之中。美国的职业工程师(P.E.)执照考试也包含了工程伦理的内容。1999年,美国工程教育学会还专门发表声明强调:“唯有新一代的工程师接受足够的处理伦理问题的训练,方足以在变迁中的世界承担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科技代理人的工程师的角色,也唯有如此,工程师才能够在21世纪的专业工作中具有竞争力”[3]。美国和日本的各类工程学会的伦理章程中也明确规定了工程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

在我国,工程伦理还是一个新的课题。20世纪下半叶,台湾的清华大学、中原大学、新竹交通大学等已经开设了《工程伦理学》课程。之后,台湾有更多的工科学校和专业开设了此课。我国大陆最早开设《工程伦理学》课程的是北京科技大学(原北京钢铁学院),在1999年开设了选修课。同年,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肖平教授申请到该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课题“工程伦理研究”,该课题的最终成果《工程伦理学》课程教材于1999年底写作完成,由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

华南农业大学工程伦理学教育始于2013年开设的全校公选课《工程伦理学案例与分析》,随后被遴选为全校A系列课程,2015年成为全校研究生公共平台选修课。近年来华南农业大学的教育和教学实践证明工程伦理学能提高工程类学生在工程和学术活动中的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意志力,促使未来的工程师具备履行社会责任的必要意识。该课程获得了华南农业大学的重视,在学校党委2014年9月份开展的“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中,要求“在继续开展好《工程伦理学》课程的同时,进一步总结经验,争取做好创新大学生廉洁教育方式的试验田和示范区”。

1 教育教学现状与问题分析

对工程类学科工程伦理学的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进行分析,目前高校中工程伦理教育普遍存在教学师资薄弱、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单调三个方面的问题。

1.1 教学资源缺乏,师资薄弱

现在进行工程伦理学研究的大多是公共管理学院的学者,他们对工程伦理学课程的建设和教材设计很多是从公共管理的角度入手,对工程专业的特点阐述有限。目前《环境伦理学》已有多部教材,但是环境伦理只是工程伦理的一部分,无法作为工程伦理学课程的教材使用。肖平教授2009年出版的《工程伦理学导论》涵盖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等内容,但诸如厦门PX项目事件、松花江化工污染等切实的鲜活事例却没有涉及,特别是与农业相关的内容和案例没有涉及。华南农业大学是以农业科学为优势、生命科学为特色,立足广东、面向全国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应当根据学校特色和具体校情安排专业背景和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相关教师参与进来,有针对性地开展工程伦理学教学活动。

1.2 教学内容陈旧

大学很多课程都涉及伦理学部分的内容,但其中很多问题的阐述与现实相差较远。在教学中一味地拔高道德的高度,反而曲高和寡,应者寥寥。在现实社会,如果道德越高尚、越纯粹、越不功利,不仅无助于道德普及普遍化,反而因为它太过纯粹、排斥任何功利、不食人间烟火,会让大家退避三舍。《工程伦理学》作为讲职业道德的课程,学生们往往提不起兴趣,认为就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教育的课程。在这种情况下,教学内容仅仅将工程知识和伦理学的知识简单合并,直接宣讲职业道德问题,不仅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造成大家认为伦理学都是政治的说教工具,不愿意主动学习的后果。因此主讲教师应从学生感兴趣的伦理话题入手,引入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充实教学课堂。

1.3 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单调

《工程伦理学》作为一门工程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学课程,学生往往认为讲职业道德就是老生常谈。如果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单调,比如沿用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传统模式,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将使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打破传统的授课形式,采用教材知识、学科相关知识和热点问题相辅相成的授课模式,同时介绍工程师职业活动与人类社会和谐协调,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等。

2 教学改革策略

2.1 扩大教学资源,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为了扩大教学资源,注意参考国外相关经典原版教材,并结合我国国情和校情,从实践中积累教学内容和素材。鉴于国内工程职业团体对工程伦理研究较少的情况,应参考国外职业工程师学会官方网站上提供的有关知识和条款,搜集欧美工程职业团体对工程伦理学教育方面的资源。基于《工程伦理学》的现实性、实践性、可判断性和可操作性,决定了其在现实中实践的可能性。将理论应用于现实才是研究理论的目的,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具体的实践活动成为教学的重中之重。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鼓励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参与社会和自然活动。同时主讲教师应能根据学生专业背景以及自己的教学科研工作经验,提供亲身经历的案例,让学生能用学到的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针对工程伦理教学力量不足的现状,应当组织具有交叉学科教育背景的工程伦理师资队伍开展工程伦理的教育教学实践,同时,引进具备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职业活动的实践者作为课程的兼职教师,成为专职教师队伍的补充力量,满足工科类学生工程伦理意识培养的要求[4]。

2.2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随时将最新的时事热点或高新技术成果补充到教学内容中。比如深圳出现首批无人驾驶公交车的热点新闻时,应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对无人驾驶技术的社会贡献和潜在的伦理安全问题进行思考;当发生“马航370”黑匣子事件后,欧美航空工程专家呼吁将黑匣子电池能够支持发送水下定位信号的时间由30 d变为90 d,这一内容可用来说明由于人类认知的局限性常常导致工程师无法预判自己的设计是否满足公众需求,因而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必须精益求精,抛弃手册精神。在美国职业工程师学会的网站上,有很多来源于实际又有所区别的真实案例供大家免费取用,甚至有的没有正确答案,这些案例都可以作为教学内容的有效补充。

工程伦理的教育教学内容应当非常丰富,不仅包含工程质量意识、安全意识,还应跨越技术和职业,培养学生建立工程职业活动必须保障公众的福利,为人类造福的职业信念[5]。由于工程与环境的密切联系,还应把环境与生态理论知识,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内容引入到教学内容中。

2.3 传统教学与现代多媒体网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方法上采取传统教学与现代多媒体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华南农业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提供的“教育在线”网络教育服务功能,将本课程的课件和相关内容传到网上供大家课后查阅和思考。还可以将与本课程内容有关的问卷调查放在网上由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及时了解学生对课程教学的反馈。在多媒体教学中,尽量运用图片、录像,特别是国外优秀的纪录片视频,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独立见解能力。

2.4 启发式和讨论式相结合的双向互动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方法上不但通过图片、录像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形象生动的介绍案例研究的问题和方法,而且积极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参与分析实际工程伦理学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增强效果,可以结合大量案例,对授课内容进行多方论证。比如主讲教师可设计讨论一个案例:工程师是否应该答应公司经理的要求,为他公司的咖啡厅设计不舒服的座椅,从而使大家减少下午茶逗留的时间,快速返回工作岗位。当大家众说纷纭,各持己见后,主讲教师可进行总结说明:一个工程产品不能是让人不舒服的,突出工程伦理的第一要义是造福人类的重要伦理学观点。还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中间方式,如可以把工作的座椅设计的更舒服等。这种教学方法既有助于活跃教学氛围,又能启迪学生的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授课效果。

2.5 优化课程考核体系

《工程伦理学》课程的考核应包括考勤、课程论文、平时发言次数、参与课程调查问卷的次数等,避免以期末成绩定总成绩的局限性,引导学生注意平时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研创新能力。将学生平时在课堂上的发言次数、回答问题的质量和水平都计入考试成绩,以此来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自己的专业或者感兴趣的工程项目进行研究,发现其中的工程技术手段,以及潜在的问题;鼓励各小组根据课程论文制作PPT,在课堂上进行演讲,展示自己的研究内容;现场回答大家的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水平及知识掌握程度;给积极参与演讲的同学实行加分奖励。这种做法使成绩构成多元化,而且客观公正,避免“一考定成败”,对于学生成绩的评定,要结合课程总结性考试与平时考核进行综合评价,并逐步加大平时考核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比例。

3 结论

通过华南农业大学工程伦理学的教育研究与实践,使得工程伦理学课程立足于南方农业工程学科,已经形成以工程背景为特色,强调学生工程意识、伦理道德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辐射非工程专业学科职业道德教育的综合素质培养的特色课程。

工程伦理学教育将增加工科学生在工程和学术活动中的道德敏感,让学生了解职业道德规范,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意志力,树立可持续发展观,让未来的工程师具备履行社会责任的必要意识。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传统教学与多媒体网络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及启发式和讨论式相结合的双向互动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但锻炼和提高了大学生进行学术沟通交流的能力,也发挥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能够真正掌握专业知识,有利于培养新世纪复合型人才。

[1]李正风, 丛杭青, 王前, 等. 工程伦理[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2]肖平. 工程伦理导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查尔斯·哈里斯,迈克尔·普里查德,迈克尔·雷宾斯. 工程伦理概念和案例[M].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4]刘楠,吴涛. 工科学生工程伦理意识培养的必要性及其路径选择[J]. 教育探索,2017,(3):74-77.

[5]王孙禺,梁竞文. 多学科视角下的工程伦理教育[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7,38(4):9-12,18.

猜你喜欢
华南农业大学伦理学伦理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作品精选
华南农业大学生生命科学学院简介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实践音乐教育哲学中的伦理学意蕴探析
“纪念中国伦理学会成立40周年暨2020中国伦理学大会”在无锡召开
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设计作品选登
论马克思伦理学革命的三重意蕴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室内设计作品选登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