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词+方式宾语”格式浅析*

2018-02-12 01:59:51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快件宾语语义

赵 青

(常州工学院 学报编辑部,江苏 常州 213032)

汉语的动词和名词性宾语之间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马庆株在《汉语名词性宾语的类别》一文中按照动词和名词性宾语之间的语义关系,将名词性宾语分为13个小类,其中,方式宾语是一个小类。语法学界对名词性宾语的大类,如受事宾语、施事宾语、结果宾语、工具宾语等研究得比较深入。“动词+方式宾语”这一格式大多出现在口语中,而且使用频率不太高。迄今为止,对“动词+方式宾语”这一格式进行研究的文章不多。文章拟从句法、语义角度,分析充当方式宾语的名词性成分的特点,能带方式宾语的动词的特点,以及“动词+方式宾语”格式整体的特点,探讨“动词+方式宾语”和“动词+结果宾语”同形的原因以及区分二者的办法。

一、“动词+方式宾语”格式概说

“动词+方式宾语”格式的语义特征是:动词所代表的动作按照宾语所代表的方式进行。如“织平针”“寄快件”,宾语“平针”“快件”分别是“织”“寄”动作进行的方式。“动词+方式宾语”格式的形式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两方面:

第一,一般都可以用“用……的方式”或“按……的方式”把充当方式宾语的名词性成分提到动词的前面。名词性成分提前后,它往往变成“方式”的定语。例如:

(1)考口试 按口试的方式考

(2)唱青衣 按青衣的方式唱

(3)游自由泳 按自由泳的方式游

第二,一般也可以用“用”或“按”把充当方式宾语的名词性成分提到动词的前面。名词性成分提前后,它变成“用”或“按”的宾语。例如:

(4)唱A调 用A调唱

(5)写仿宋体 按仿宋体写

(6)踩秧歌点 按秧歌点踩

二、充当方式宾语的名词性成分的特点

从结构关系上看,充当方式宾语的名词性成分大多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如在“理平头”“弹C调”“织平针”“绑死扣”中,方式宾语都是名词。在“栽宽行”“包小包”“挂长途”“踩鼓点”中,方式宾语都是名词性短语。如果有动词相同、语义类似的“动词+方式宾语”和它对举时,名词性偏正结构的定语往往表示动作方式的具体的特别的要求。例如:

理平头—理分头 织平针—织正反针

绑死扣—绑活扣 走正步—走八字步

充当方式宾语的名词性成分受数量短语的修饰后,大多数不再是方式宾语。例如:

(7)走一个小时正步=走正步+走一个小时

(8)织五行平针=织平针+织五行

(9)写三行小楷=写小楷+写三行

(10)理一个平头=理平头+理一个

(11)寄一个快件=寄快件+寄一个

例(7)中数量短语“一个小时”的语义指向是动词“走”,它表示“走”的时间,“正步”表示“走”的方式,因此,“走一个小时正步”中,“正步”依旧是方式宾语。例(8)中数量短语“五行”的语义指向是动词“织”和名词“平针”,“五行平针”是动词“织”的结果宾语。同理,例(9)中“三行小楷”是动词“写”的结果宾语。例(10)中“一个”的语义指向是名词“平头”,“一个平头”是“理”的结果宾语。例(11)中“一个快件”是“寄”的受事宾语。

有人认为“吃涮羊肉”中的“涮羊肉”也是方式宾语。我们认为“涮羊肉”和“吃烤鸭”“吃烧鸡”中的“烤鸭”“烧鸡”一样,是一个“动词+名词”的偏正结构,做“吃”的受事宾语。

充当方式宾语的名词性成分大都含有[+方式][-实物]义素。试比较“捆井字”和“捆行李”。“井字”是捆扎的一种方式,它的意义比较抽象,含有[+方式]这一义素。“捆井字”中,“井字”是方式宾语。“行李”是出门常带的包裹、箱子等,它的意义比较具体,含有[+实物]这一义素。“捆行李”中,“行李”是受事宾语。

方式宾语所表示的动作方式会在动作展开的过程中表现出来,它可以被人的感觉器官感知。首先,方式宾语所表示的动作方式有的可以通过视觉被感知。例如:

摆地摊 绑死扣 拉方块 包双十字 打元宝针

捆十字 排横队 栽竖行 扎梅花针 写仿宋体

点宽垅 走正步 砌单砖 织正反针 烫大花儿

视觉感知的动作以及动作方式,大多数可以在某一个平面展开。例如“写仿宋体”,“写”这个动作以及“仿宋体”这种书写方式可以在书写材料这个平面上展开。

其次,方式宾语所表示的动作方式有的可以通过听觉被感知。例如:

唱高音 唱青衣 唱A调 吹C调 敲锣鼓点

这类方式宾语和音乐有关。

方式宾语按照动作结束以后有没有出现一个静态的事物或事物的存在形式可以分为静态方式宾语和动态方式宾语。如“写仿宋体”,“写”这个动作结束以后,有仿宋体字静态地呈现出来,“仿宋体”就是静态方式宾语;“打混合双打”,“打”这个动作结束以后,不可能出现一个静态事物,“混合双打”就是动态方式宾语。

静态方式宾语的特点是:充当静态方式宾语的名词性成分表示的动作方式不仅会在动作中展现,而且动作结束以后,动作方式也会凝固在动作的结果中,人们可以从动作的结果中得出动作的方式。例如,“栽宽行”,“栽”这个动作结束以后,出现了某事物的存在方式“宽行”,从这一事物的存在方式人们可以得出“栽”这一动作的行为方式是“按照宽行来栽”。充当静态方式宾语的名词可以大致分为以下8类:

1.绑式: 死扣 活扣 井字 十字 大五花 双十字 ……

2.字体: 大楷 草字 仿宋体 手写体 小楷字 ……

3.织法: 单针 平针 正反针 梅花针 双元宝针 ……

4.行式: 宽垅 窄行 竖行 ……

5.邮件: 快件 航空 挂号 平信 ……

6.发型: 平头 分头 大花儿 青年式 ……

7.形状: 方块 三角 十字叉 ……

8.队列: 横队 方队 ……

动态方式宾语的特点是:充当动态方式宾语的名词性成分表示的动作方式只在动作中展示,动作完成以后,因为没有一个静态的事物或事物的存在形式呈现出来,动作方式便失去了依托,没有办法再呈现出来。例如“唱高音”,“高音”这一动作方式只能在“唱”的过程中展示,“唱”这一动作完成以后,“高音”便不复存在。充当动态方式宾语的名词性成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5类:

1.角色: 小生 青衣 花脸 主攻手 ……

2.音调: 高音 A调 鼓点 秧歌调 ……

3.用餐: 小灶 集体伙 大锅饭 ……

4.步伐: 正步 方步 八字步 ……

5.运动项目:单打 混合双打 马拉松 蝶泳 ……

三、带方式宾语的动词的特点

文章以孟琮等人编著的《动词用法词典》中的动词及其方式宾语作为语料,发现能带方式宾语的动词大多数是及物动词,既可以带方式宾语,也可以带受事宾语。例如:

(12)存活期 存款 → 按活期方式存款

(13)寄快件 寄信 → 按快件方式寄信

(14)点宽垅 点豆子 → 按宽垅点豆子

(15)捆井字 捆行李 → 按井字捆行李

(16)打短平快 打球 → 按短平快方式打球

这类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动作发出者主观决定的、有意识的动作行为。一般来说,这类动词都是自主的动作动词,它们的语义特征都含有[+自主][+具体动作]。从这类动词的释义可以看出,例如:

捆(井字):用绳子把东西缠紧打结。

栽(宽行):栽种。

唱(青衣):口中发出乐音。

劈(十字叉):腿和手指等过分分开。

有少数动词的意义比较抽象,如“吃父母”“吃劳保”“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中,“吃”指依靠某种事物来生活,“跑单帮”中的“跑”指为某种事物而奔走,“泡病号”中的“泡”指故意消磨时间。

能带方式宾语的动词大多是口语化的单音节动词。即使有与它意义相近的双音节动词,方式宾语一般也只选择有口语色彩的单音节动词。例如:

寄快件 邮寄快件 邮寄包裹

织平针 编织平针 编织毛衣

种宽行 栽种宽行 栽种苹果树

写仿宋体 书写仿宋体 书写标语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方式宾语一般会选择有口语色彩的单音节动词与之搭配,双音节动词则大多和受事宾语、结果宾语等搭配。这是因为,一方面“动词+方式宾语”格式一般出现在口语中,方式宾语一般不会选择有书面色彩的双音节动词;另一方面,动词的音节长度和所带的宾语类型有相互制约的关系。

能带方式宾语的动词大致可以分为以下8个小类:

1.运动类:打 跑 游 跳 ……

2.表演类:唱 吹 弹 ……

3.捆扎类:捆 绑 包 裹 ……

4.编织类:织 打 ……

5.劳作类:点 栽 种 ……

6.梳理类:理 烫 梳 ……

7.行走类:走 迈 ……

8.书写类:写 抄 刻 印 ……

四、“动词+方式宾语”格式的特点

“动词+方式宾语”格式,在动词相同、充当方式宾语的名词性成分语义相近的条件下,可以类推。例如:

种宽行 种窄垅 种竖行 ……

游蛙泳 游自由泳 游蝶泳 ……

唱小生 唱老旦 唱青衣 ……

跑接力 跑长跑 跑4×100米 ……

织平针 织正反针 织元宝针 ……

“动词+方式宾语”格式可以对举出现,如:“你唱小生,我唱花脸。”方式宾语所表示的动作方式可与其他方式作对比,因此同一个动词能带语义相近的几个方式宾语。

从信息结构的角度看,人类言语交际的过程是信息传递的过程,这个过程往往从旧信息开始,然后以传递了新信息结束,“已知—新”是常见的信息结构模式。在“动词+方式宾语”格式中,方式宾语所要传递的信息是未知的新信息,是语义的重心,这可以通过格式的变换来考察。将“V+O”格式变换为“按O(的方式)V”,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语义不变,另一种有明显的语义空位。例如:

A组 B组

写仿宋体 按仿宋体的方式写(字)

游自由泳 按自由泳的方式游

唱青衣 按青衣的方式唱(戏)

a组 b组

捆十字 按十字捆

吹C调 按C调吹

栽宽行 按宽行栽

从A组转换到B组,语义不变。这两组动作的受事虽然都没有出现,但是经过表示方式的名词性成分的提示后,动作的受事隐藏在这两个格式中(如果有受事的话)。b组出现了动作受事的语义空位。因此,在“动词+方式宾语”格式中,受事宾语、结果宾语、工具宾语等常规宾语或者不言而喻,如“写仿宋体”,或者隐藏在上下文中,如“捆十字”,方式宾语占据了常规宾语的位置,传递着与常规宾语有关的新信息,是语义的重心。

另外,从以上的变换可以看出,“动词+方式宾语”格式表达简洁明确,符合语言经济的原则。心理学家认为,语言都有缩短表达和接受时间的趋势,即语言遵守经济性原则。表达按某种方式进行某种动作时,“VO”格式比常规格式“按O的方式V”表义更加形象精练,具有经济性的优点。

“动词+方式宾语”格式中的某些组合由于长期固定搭配和社会的约定俗成,已经形成了某种特定的比喻义,并成为惯用语。例如:

吃大锅饭:比喻不论工作的好坏、贡献的大小,待遇、报酬都一样。

吃小灶:比喻享受特殊照顾。

唱主角:比喻担负主要责任或在某方面起主导作用。

打游击:比喻从事没有固定地点的工作或活动。

“动词+方式宾语”在句中可以作主语、谓语、宾语和定语,一般不作状语和补语。以“打单针”为例:在“打单针不难”中,“打单针”作主语;在“你打单针,我打双元宝针”中,“打单针”作谓语;在“妹妹学会了打单针”中,“打单针”作宾语;在“打单针的技巧你还没有掌握”,“打单针”作定语。

五、余论

方式宾语和结果宾语有可能同形,从而使“V+O”(O是N)产生歧义。即在“V+O”(O是N)中,O既可能是方式宾语,也可能是结果宾语,需要一定的语境才能区分。例如,“理平头”在“理发师正在给顾客理平头”中,“平头”表示“理”的方式,是动词“理”的方式宾语。在“我要理平头”中,“平头”是“理”的结果,是动词“理”的结果宾语。但这也很难说,如果解读成“我要按平头的方式理发”,就是方式宾语。

能带方式宾语的动词一般都能带结果宾语,能带结果宾语的动词不一定能带方式宾语。一般来说,自主性强的单音节动词,既能带方式宾语,又能带结果宾语。而非自主性动词只能带结果宾语。例如:

织平针(“平针”为方式宾语)

织毛衣(“毛衣”为结果宾语)

弹C调(“C调”为方式宾语)

弹《二泉映月》(“《二泉映月》”为结果宾语)

而像“叮了一个包”“冻了一身鸡皮疙瘩”中的“叮”和“冻”是非自主性动词,不能带方式宾语。

文章对“动词+方式宾语”这一格式作了初步的探讨,在写作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奖励一辆自行车”和“罚三十块钱”中的名词性成分“一辆自行车”和“三十块钱”都可以用“用”将它们提到动词前,它们究竟属于方式宾语还是结果宾语?这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猜你喜欢
快件宾语语义
快件丢失该如何保价理赔?
中国储运(2023年1期)2023-02-09 02:36:40
连词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
语言与语义
宾语从句及练习
帮爸爸取快件
你有快件
喜剧世界(2017年24期)2017-12-06 05:49:53
中考试题中的宾语从句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现代语文(2016年21期)2016-05-25 13:13:44
认知范畴模糊与语义模糊
规范无着快件管理细则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