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探论*

2018-02-12 01:59:51贾江涛杭珊珊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话语权网络空间话语

贾江涛,杭珊珊

(大连海事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6)

“一个安全稳定繁荣的网络空间,对中国乃至世界和平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1]532,网络空间作为现实世界“一体两面”的虚拟一面,却拥有着现实世界截然不同的交流联系运行规则,创造诞生了一个全方位立体交互式的新世界,为人类生产力带来新飞跃、新方向的同时,其虚拟本性下辖下的传播即时性、受众广泛性、内容繁杂性等特性一方面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发展提供了便利,但另一方面又对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主导地位构成严峻的挑战。毛泽东同志曾言:“掌握思想领导权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2]435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意识形态话语权,关乎我们党人民当家做主政权的稳固,关乎社会主义道路的坚持,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实现。党的历代领导人无不对意识形态话语权这个问题作出重要阐述,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高度把握意识形态话语权与网络的联系,提出一系列网络治理新思想,为网络空间中我国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的构建提供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笔者就如何去占领网络空间这个新世界的思想领导权即网络空间治理下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建问题展开阐述。

一、认清当下网络空间治理下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面临的新形势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在我国近年来的迅猛发展,网络空间已成为人们获取各种思想信息的主要途径,更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新的平台和空间。话语方式、话语空间和思想信息传播与获取途径的转变,使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面临全新的变化和挑战。

(一)网络空间对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带来新的变化

话语权身份门槛的降低,话语权趋于分散下移态势。所谓身份门槛即话语表达所需要的社会表达途径和手段、自身的思想意识能力以及身份地位等条件。传统意识形态话语权体系中,普通大众缺乏乃至没有话语表达的资格和条件,一般处于被灌输的一方。而网络时代,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不断地发展,人们的思想文化素质大大提高,快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技术,为人们提供了更多更便捷地思想信息表达和接受途径。丹·吉尔默说,“你的声音很重要。现在,如果你有什么要说的,你的声音就能被别人听到。”[3]387普通民众和社会各种企事业组织涌入网络空间,极大扩展了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参与主体。从意识形态信守主体角度进行划分,即分为(阶级)社会意识形态、群体意识形态和个体意识形态[4]62,三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网络空间的存在,使得群体意识形态和个体意识形态得以迅速发展,并放大了三者之间的对立一面。由此带来的影响便是极大削弱统治阶级对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掌控力,造成话语权分散下移态势。

“网络化”成为意识形态话语的明显特征。意识形态话语权中的话语作为承载意识形态色彩,表达政治思想的存在,已不单是一个纯粹的语言。纵观我国历史,改革开放以前,党报作为最重要的意识形态传播媒介,从起草、修改到发布,都有严格和固定的格式,单一同质是其最大特征,媒体被党报的集体性质所覆盖,公民的话语表达拥有极大的限制。改革开放以后,媒介的更新换代,为公民的言论表达提供了更大的自由,言论表达从单向转向互动。当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空间成为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重要平台,网络空间创造了独特的网络文化,拥有着独特的文化特质和话语符号,普通民众的话语表达在网络空间获得了“低门槛”“高速率”的表达途径,网络群体意识和个体意识得到突显。不同于传统的理论话语、政治话语的“草根话语”“大众话语”等意识形态网络话语盛行其中,如此“网络化”便成为了意识形态话语的明显特征。

(二)网络空间对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带来了新的挑战

“泛化”的网络信息削弱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掌控力和整合力。“信息不断地吞食注意力,以其为养分。但我们的注意力已经匮乏到一定的程度……我们的脑袋变成了不同种类的信息、想法和思考的生存竞争平台。我们越强烈地将思想塞进网络,我们在这场战斗里沉陷得就越深……我们的思想会逐渐散逸,逃离我们内在的自我,依附在电脑键盘上。”[5]9-10网络空间作为多元化的话语空间,不同社会阶层,社会群体和社会个体代表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各自代表自身的利益发出不同的政治倾向和价值倾向话语,影响和混乱着大众网民的价值判断。这种混乱复杂的局势,为各种社会思潮和近年来盛行的“草根文化”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一方面,各种社会思潮所宣传的“淡化意识形态”、“自由化思想”“第三条道路思想”、“技术决定论思想”“实用主义思想”“拜金享乐思想”不断影响着人民群众的思想价值判断,动摇着青少年的社会主义信仰,消解弱化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功能,动摇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地位。另一方面,“草根文化”自身的无规律,动态散漫多变等特性带来的话语方式,具有简单、有趣、通俗等特点,相较于主流意识形态的正规、严肃、官方的话语表达方式,更为大众网民接受,从而能冲击着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

少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渗透,冲击着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所有国家、民族及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都置身于其中,网络空间成为联系和沟通的直接枢纽,更是成为不同意识形态交流与冲突的集聚地。“苏联剧变”“东欧解体”使得社会主义事业在世界范围内的重挫,使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将其看作是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胜利,强化了其覆灭社会主义的信心,一些人更是莫名有种“宜将剩勇追穷寇”的心态,网络空间成为其意识形态入侵重要工具,中国身为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首当其冲。网络起源于美国,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主根服务器和次根服务器为其掌控,核心技术和网络管理运行均具有压倒优势,由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网络意识形态入侵,通过网络传播其制度、宗教、哲学、艺术等意识形态,更是打出了所谓“普世价值”旗帜,在网络空间中推行话语霸权,误导国际国内舆论,消解甚至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为我国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带来严峻的挑战。

综上所述,为适应网络空间为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和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带来的新形势,在网络空间中我国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的构建工作便突显的尤为重要。

二、以习近平网络安全思想为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构建的思想之基

自互联网兴起以来,时至今日我国已成为网络大国,在200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指出:“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互联网新闻宣传工作,努力掌握网上舆论引导的主动权,是互联网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深刻认识到互联网对我国政治生活的日益显增的影响,提出一系列网络发展和网络安全的新思想,为在网络空间这个新世界中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提供了思想依据。

面向世界,提出尊重网络主权,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网络空间这个新世界的诞生,使得一个全新的社会生活样态得以塑造并扩展到全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融汇其中,彼此生活联系和认知交流,构成了一个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同时,也将各种意识形态带入其中,在这个共同体当中不仅有“同”,更加有“异”,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未放弃过敌视和针对,更是凭借其先进的网络空间技术和网络空间管理经验,以网络意识形态渗透为支点,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和马克思主义的主流地位发起冲击。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求同存异,如何维护我国意识形态话语权,习近平给出了建议:“虽然互联网具有高度全球化的特征,但每一个国家在信息领域的主权权益都不应受到侵犯,互联网技术再发展也不能侵犯他国的信息主权。”[6]网络空间作为一个世界各国各民族共通、共存的生活新领域,各国各民族同样应该遵守“主权平等”这一条已经写入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原则。各国应该摒弃零和思维,顺应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和全新的互联网共治体系,而这个体系构建的前提,便是尊重网络主权,摒弃话语霸权。

面向国内,提出建设网络强国战略总目标。1987年9月14日,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发出了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揭开中国人使用互联网的序幕以来,从一开始的羊肠小道懵懂摸索至今日,中国已发展成使用互联网人数世界第一的互联网大国,近乎三十年的历程使中国拥有了一条特色的互联网发展道路。这条道路上中国很多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如现在让各国领导人惊叹的移动支付等等。获取今日之成就的重要原因,便是始终坚持着党的领导,始终贯彻着马克思主义在思想上的主导地位。但“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我国是“网络大国”而非“网络强国”这一客观事实,习近平指出:“块头大不等于强,体重大不等于壮,有时是虚胖。”[7]65那么什么是网络强国的标准和目标?我们所要建设的网络强国非西方个别国家那样,凭借技术和管理层面优势在网络空间搞“话语霸权”去“信息殖民”,习近平指出:“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3亿多中国人民,更好造福各国人民。”[8]何时达成这个目标,我国就可以称为网络强国。如何建设?习近平指出“全社会方方面面同心干,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如果一个社会没有共同理想,没有共同目标,没有共同价值观,整天乱哄哄的,那就什么事也办不成。我国有13亿多人,如果弄成那样一个局面,就不符合人民利益,也不符合国家利益。凝聚共识工作不容易做,大家要共同努力。为了实现我们的目标,网上网下要形成同心圆。”[1]335凝聚共同理想、共同目标、共同价值观的关键在于在网络空间高举马克思主义大旗,弘扬主旋律,用马克思主义牢牢占据网络空间中意识形态的话语权。

三、明确我国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的价值取向和基本原则

服务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原则。马克思恩格斯曾言:“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9]72网络空间作为人类现实生活的全方位映射,最广大人民群众构成了网民的主体,他们在网络空间中所进行的一切生产生活、交流沟通活动,创造出一个新的活生生的世界,因此可以说网络空间的主人便是最广大人民群众。能否体现广大网民的利益诉求是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中话语权地位稳固的评价标准,切合人民群众的利益便是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保障。习近平曾多次指出:“国家安全工作归根结底是保障人民利益,要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群众安居乐业提供坚强保障。”[1]382在网络空间治理下,我国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的构建工作,应当靠近现实生活,靠近人民群众,顺应民需,合乎民意,增强人民群众的认同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原则。

致力于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坚持依法治网的基本原则。自共产主义诞生以来,资本主义世界从未放弃对这个“幽灵”的敌视,一战、二战、冷战至今时代的主题不断转变,历史的主角不断轮转,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斗争从未停止,因为历史的脚步总是不断向前的,两种意识形态的斗争,便是新旧事物的斗争,是存亡之争。当今,网络信息技术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网络空间成为意识形态之争的新的着力点,网络虚拟本性辖下的传播即时性、受众广泛性、内容繁杂性等特性为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地位和掌控产生极大的冲击。习近平指出“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会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10]10在网络空间的复杂局面下,用马克思主义占据意识形态话语权,做好我国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构建工作,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道路的前进方向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是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第一步和重要保障。这第一步的实现,关键在于要有一个有秩序的网络空间,习近平指出:“网络空间同现实社会一样,既要提倡自由,也要保持秩序。”[1]533而法律永远是秩序最根本最重要的保障,维护创造一个稳定有序的网络空间,完成好这第一步的工作(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意识形态话语权),必须坚持依法治网这一基本原则。

促力于社会主义事业面向世界发展,坚持“中国特色”这一基本原则。纵观历史,从奴隶社会“尊王攘夷”到封建主义社会的“君权神授”再到资本主义社会建立在资本家利益基础上的所谓“自由、民主、平等、人权”无不是为占少数人的统治阶级谋求利益。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阶级属性决定了无产阶级政党是真正代表着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承着执政为民的理念,至今真正的做到了为代表绝大多数人的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练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文明之果实,这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仅是代表着中国人民对于美好社会的追求,更是可以代表世界不同民族、不同阶层和不同宗教信仰的人民对建立美好世界的愿景。习近平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3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中指出:“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在2015年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互联网是当前宣传思想工作的主阵地。”[1]325网络已成为中国为世界各国谋发展,为世界人民谋利益,奉献中国方案,贡献中国力量的重要平台。因而,在网络空间中,我国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构建理应以促力于社会主义事业面向世界发展为价值取向。

四、明确我国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的构建思路

互联网开启人类社会新空间的同时,也为意识形态建设带来新的方向、新的平台。然而,网络空间“泛化”的网络信息夹杂着各种社会思潮及“草根文化”外加西方国家凭借技术优势进行的网联络意识形态入侵和渗透,使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建面临复杂的局势。在复杂局势下,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话语权构建应从建立健康有序的网络空间;坚定理论自信,创新意识形态话语方式;发展网络技术,实施人才强网战略三方面考虑。

(一)建立健康有序的网络空间

习近平指出“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1]336一个健康有序的网络空间可以为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构建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构建的前提。如何建设健康有序的网络空间,笔者看来要从两方面开展。

第一方面,对于建立秩序而言,高效健全的网络空间治理运行机制永远是最有保障的。现实社会的秩序运行离不开社会部门的分工与协作,网络空间同样如此。一个高效健全的治理运行机制应当是领导有力、分工明确、管理得当、监督反馈及时协同作用的机制。网络空间中拥有着全方位、多领域、整体性的海量信息资源,对其处理,势必需要一个“高、强、精、细”掌控能力的领导核心;拥有着多层次、高速率、可视化的动态信息结构,势必要求意识形态主体不仅要具有高深的马克思主义修养,更要具有职业性质的网络空间管理能力和丰富的网络信息处理经验;如果说领导主体和管理主体决定着意识形态话语权在网络空间中的高势定位(即高理论、高统筹、高品质)和价值导向,那么广大人民群众为主体的网民也就是参与主体则决定着马克思主义功效的发挥和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稳固,因此网络空间治理机制的有效运行要求广大网民要提高自身的网络道德素质和网络分辨能力。

第二方面,对于维护秩序而言,相辅相成的法律手段和道德手段的规范永远都是最有效的。网络空间中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建作为一个系统性的体系工程,离不开体系中各个要素的协调运行,法律和道德从不同的层面和以不同的方式对意识形态的构建产生着影响。法律作为国家意志的体现,具有强制性,网络空间中法律的关注和规范点在于网民的网络行为及其所造成的后果,违法必究,有效的在网民心中树立一杆“警醒之秤”。但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地位的巩固和网络空间的秩序安定紧靠法律的强制威慑是不可行的,网络空间中道德塑造的作用点和关注点在于建构网民心中的价值判断和网络行为的内在根据,建构有利于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心理环境。因此建立健康有序的网络空间,关键在于法律和道德的共建。

(二)坚定理论自信,创新意识形态话语方式

事物总有两面性,网络空间给我国意识形态工作带来挑战的同时,同时也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发展带来了机遇。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创新内容和载体,改进方式和方法,使精神文明建设始终充满生机活力。”[1]324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的关键在于坚定理论自信,创新意识形态话语方式。

对于坚定理论自信。马克思曾经说过:“理论只要说服人 ,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9]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彻底在于拥有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发展的中国共产党作为绝对的领导核心去把控大局,掌控方向,使得理论的核心理念始终是为人民服务;在于意识形态话语内容是站立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根基上,站立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等的智慧结晶上;在于新中国成立至今获取的发展成就上,当前我国位居世界前列的综合国力就是我们坚定理论自信的底气。那么当前网络空间中存在的“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可以弃之如鄙了。

对于创新意识形态话语方式。网络空间中“百花齐放”式的思想文化现状,必然使得思想文化的话语表达方式多样化。当前,社会各种竞争压力的影响,消减每一个人的耐性,“快餐式”的生活方式盛行,网民在面临网络空间复杂信息境况下,接受信息方式更是一切从简、一切从快,“草根话语方式”得以诞生。创新意识形态话语方式就是适应网络空间话语方式新形势,“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11]话语方式新形势就是网络空间中群体意识形态和个体意识形态的“声音”崛起,政府、各种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及普通大众的话语表达并存,话语表达方式趋向于多样化,话语内容趋向于具体化。“群众路线”就是用简单化、日常普通化、具体明了化的语言承载意识形态内容,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内容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三)发展网络技术,实施人才强网战略

网络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媒体的崛起,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新平台和新方向,也使得网络空间中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传播具有了必要性和现实可能性。

习近平指出:“我们要掌握我国互联网发展主动权,保障互联网安全、国家安全,就必须突破核心技术这个难题。”[11]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话语霸权和信息强权的基础在于其网络核心技术的发展和关键资源的控制上具有其他国家不可比拟的优势,网络空间成为其价值观输出和意识形态入侵的利器,时刻威胁着我国的网络信息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当前,“中兴事件”就是一个鲜明的事例,从2016年3月美国开始制裁中兴禁止向中兴通讯出口元器件、软件、设备等技术产品到2018年4月美国禁售技术和软件7年,英国国家网络安全安全中心更是警告电信行业不得用中兴的设备和服务,中兴通讯发展面临的窘境便是我国网信事业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一个缩影。因而发展网络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掌握互联网主动权已成为我国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迫切任务。

习近平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11],人民群众是社会进步、科技发展中最具有创新力的主体。掌握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网络技术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民群众。我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拥有丰厚的人力资源,发展教育和培育人才是挖掘发挥人力资源潜力的关键。习近平指出“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网信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11]培育一批高素质网络信息工作者是维护我国信息安全,抵御西方网络话语信息强权的关键。因此,网络空间治理下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建工作中,发展网络技术和实施“人才强网战略”是一个重要的构建思路。

猜你喜欢
话语权网络空间话语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 02:07:18
共建诚实守信网络空间
公民与法治(2020年4期)2020-05-30 12:31:20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 05:22:26
中国如何争夺LNG市场话语权
能源(2017年12期)2018-01-31 01:43:06
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探讨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
高职应有自身的“话语权”
教育与职业(2014年1期)2014-04-17 14:28:07
话语新闻
浙江人大(2014年6期)2014-03-20 16:20:34
话语新闻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20
被春天取消了话语权以后 [四章]
诗潮(2014年7期)2014-02-28 14: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