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大语文教学观与课堂教学改革

2018-02-11 13:14杨洪丹
神州·下旬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能力语文教师

杨洪丹

摘要:近几年来,语文教学改革一些话题成为了媒体热炒的焦点,语文教学改革的新角度、新看法,成为了时下教育界最流行的教改方向。因此,“大语文观”被重新摆上桌面。与上世纪八十年代所提出的理念稍有不同的是,现在新提出的“大语文观”,核心是强化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力求教学效率的提升,特别是要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强调对学生的启发引导。要重视以更加科学全面和素质化的“大语文观”指导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因此教改跟大语文的指导精神是一致的,都更看重实际能力的应用。

关键词:大语文;初中语文

在新考试制度改革中,我们教师如何进行教改,如何将大语文应用于教学中,都是值得深思的,下面就从几个方面将我们思考的内容与大家分享下。

一、“大语文观”下的语文教学可着力构建立课堂教学体系

分年龄段实施语文阅读结合课堂引导阅读,在课程二次设计开发中,着重解决阅读与写作结合的教学需求。掌握语文教学的第一要素是认识到语文是活的。

“大语文观”下的语文教学活动,要走出单纯课堂教学的范畴,它包含了课前自主预习活动、课外活动、社会学习实践活动等多个方面,在教育界通常称为“一体三翼”。“一体”是坚持以课堂为主体,“三翼”包括课前自主预习、课后辅助课堂的专题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拓展活动三部分。对预习环节充分重视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教师要在教学中教给学生一些预习的好方法、新技巧。我们现在的做法是推行导学案、教案一体化。具体的做法就是在新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时发学生导学案,让学生知道老师的授课目标、意图,让学生学习能有备而来,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

除常规语文课外,还要推行语文课外活动。活动内容设置的丰富一点,写作、朗诵、参观考察、听报告讲座、沙龙等,不定期的组织多种辅助课堂的专题活动如:文言文赏析专题、诗歌赏析专题等。目的也很简单,就是要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活动中爱上语文课。

语文教材会有一些语文实践活动,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这部分内容。我们尝试了类似TED的形式上课,内容就是关于诗歌的语文实践活动课,受到了同学和听课老师们的广泛好评。

但大语文教学不等同于文学理论教学,作文不等同于文学作品,语文教学要比文学更广泛、具有更普遍适用的性质。也就是说我们的语文教学要涉猎更多的领域,也更具有实用性。

二、“大语文观”下的语文教学应当强化学习与生活的联系

语文教学的“真”体现在生活中,活学活用的同时,也要考虑到能够跟实际结合,语言文字最大的作用就是体现在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工作中,人的精神生活大部分来源于语言文字的应用。

许多学者认为,“大语文观”强调了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特别是要带领学生运用多种方式,强化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的联系,打破传统封闭的语文教学格局。我觉得在作文教学方面我们可以有所侧重,让学生在作文构思、素材选择等方面与加强与生活的联系。譬如说指导学生平时在生活中注意观察每一个人物,以及大家关注的事件等等,学生从观察中可以获得丰富的素材,成为作文创作的充足养料。曾有学生仔细观察了每天上学放学都会看到的路边早餐摊,并以他们为主角写了一篇文章,参加了校内作文竞赛并发表。他的写作体会就是,原来写作真的是要走到生活中去,不是自己坐在书桌前想想就行的。

三、“大语文观”下的语文教学应当提倡“大阅读”模式

语文的能力贯穿了所有学科,大语文的“强”就强在具有吸纳作用和辐射功能,大语文其实是跨学科的,历史、地理、政治等很多学科的知识是融会贯通的,北京四中的石国鹏老师在教授历史时就特别注重语言文字的使用,并且注重语言逻辑性。我们分析课堂教学如果运用大语文策略,就会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厚度、深度跟理解能力。

“大语文观”下的教学要求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充分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通过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来丰富学生的情感、发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中像诗歌这种文体,教师可以采用以阅读为主的教学方式,通过反复阅读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传授阅读的技巧和賞析的技巧以吸引学生通过课内阅读延伸到课文,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大语文观”下的语文教学应当注重思维启发引导

独立思考、分析并解决问题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都是按照教材指定的解析办法去让学生硬背答案,违背了语文教育的初衷,大语文观的教学恰恰打破了这个传统,阅读量的提高促使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并独立思考,思维模式的培养尤为重要。

但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应充分强调教学的效率,不是采取大量重复训练的方式来提高掌握效果,而是应当运用少而精的启发引导和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学习与思考的方法,实现授人以渔的最佳效果。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当多向学生问“为什么”,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积极开动脑筋,特别是要采取个人思考和集体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特别是在重点难点的突破方面发挥作用,相应的教学重点环节就是教师怎样设置问题。

为了体现学生的思维启发引导效果,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特别是提问的内容精心设计,要巧妙地将教学难点融合进去。我在教学中通常运用一组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分小组开展学习研究,大家相互之间交流讨论,小组之间也要交流汇报,最终在大家的积极思维支撑下取得较为圆满的学习成效,同步实现了知识性目标和能力性目标的实现。

五、“大语文观”下的语文教学应当着眼综合能力培养

“大语文观”对语文教学的目标进行了更高层次的定位,特别是在学生的能力培养方面,涵盖了表达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记忆能力等方面,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能力的发展,在教学各个环节充分融入能力培养内容。这种教学观体现了综合学科的学习能力,学生不仅仅是学语言文字能力,而是所有学科的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真正达到教育教学的原始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国生:《十年大语文教育试验报告》,《天津教育》1993年

[2]张国生:《大语文教育20年》,《中学语文教学》,2003年

[3]王尊政:《一套科学化的语文教改试验体系――张孝纯“大语文教育”述评》,《语文教学通讯》,1993年

[4]徐彬:《我是这样实施“大语文教育”的》,《教育研究》,2011年

猜你喜欢
能力语文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