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勤学
摘要:为了最大限度开发学生潜在学习能力,根据对学科知识的仔细研究,挖掘如何培养其探究与学习创新精神的教学突破点。让学生自主学习,训练其逻辑思维能力,用科学方式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自身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的教学目的,自主探究学习方法。因此,本文立足于小学数学,对在“自主课堂”模式下的自主学习方法进行分析与实践,从而找到怎样提升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课堂;主观能动性
一、不拘泥于形式,“自主课堂”是真正的自主
1.不拘泥于形式,例如,在自主课堂中,老师可以作为问题的提出者,但不能一直都是由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来作答。如若是这样,似乎确立了老师主导地位,学生为主体。学生一个个的回答题会做了,问题解决了。这只是拘泥于表面的,形式上的,老师的包办指导,剥夺了学生自己去发掘问题的步骤,不利于思维逻辑能力的培养。来进行。虽然从表面上看是每个学生都参与了“自主课堂”,与老师互动。但实际上学生一直是核桃式学习,一个指令锤一下,学生再思考,根本上学生并没有自主的思考,去思考学习过程,去发现问题,寻找解决办法。指令形式教学方法会养成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无益于独立创新思维的启发。
2.把握“自主课堂”的时间,照顾学生学习能力。有时候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抛出一个问题,个别的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迅速就做出回答,老师切不可因此,认为这个问题很简单,学生已经掌握了,虽然有个别学生掌握了,也给予了一些时间让别的学生去思考,以确保所有的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问题。如果极少数的学生找到答案后,老师可以把这个作为相应的线索提供给学生,留下时间让学生思考,再把教学问题往下一阶段进行。根据学生学习能力水平有高有低,设计教学时间,重视其探究问题的过程,发现学生学习乐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3.抓住重点,莫要舍本逐末。有些时候老师过分抓住自主学习这一点,什么都要让学生自主发现。“自主课堂”非等同于“上自习的课堂”,对于老师要给学生足够的线索,为主要的教学重点做出铺垫,对于细枝末节的内容可以直接告诉其解决方法,防止学生把时间浪费在非关键环节进行探讨,从而导致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出现舍本追末的状况,直接影响到“自主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自主课堂”教学方法的创造创新
1.打造“学问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性。
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之下,在兴趣的带动下去学习。而小学中高年级数学知识慢慢难度就上来了,不再是背背乘法口诀表那样简单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打造“学问情景”,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解答真实有趣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们正确的数学思维,正确运用学习方法。
2.多方合作,让“自主课堂”的内容更全面
老师作为整个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与合作者、引导者,应该为学生进行自主课堂学习活动,提供充分有力的条件,给予每一为学生思考和发表观点的机会。“自主课堂”中可以与其他学科合作,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索空间和学习机会,各科老师都能成为求助对象,营造出一个轻松自由的教学环境,学生敢提出任何想到的问题,发散思维,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自主课堂上探索知识的同时,也要可以对他人的观点质疑和猜想,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让其学会通过对比,学习交流,不断的改善自身的学习过程遇到的问题。这一过程中,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锻炼其实践能力。老师的指导需要有准确性,有价值。
3.课外拓展让“自主课堂”更有意义
课下复习是数学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强化教学效果,检驗学生的学习情况。但如何把握课外作业的度,一直是个棘手的问题,拓展太多肯定会引学生反感,不仅不能保障作业的质量,课堂知识的巩固也不牢固。反而抑制住了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创新意识,产生厌学思想。所有数学课外拓展的设计要富有童趣性,创造性,实践性,合作性。例如,课外让学生收集“冰箱的几个面”,寻找“生活中的长方形”,“生活中的三角形都有什么用?”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可以分小组合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会有共性,和不同点,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可以达到“1+1”大于2的学习效果。学生讨论学习成果,过程,互相启发,互相帮助。探索数学知识的内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拓宽学生课外学习的知识面,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自主学习”课堂的课外拓展看上去内容不多,但实际的内容充实。因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己在制造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只需要教会他们方法,训练让学生学会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注意力完全集中去印证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综上所述,想建立“自主课堂”的教学环境,有以下几点要求:1.确立教师为主导地位,以学生为主体2.教学环境要轻松,有明确的教学目的3.要有创新点,创新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学生成为具有创新能力、自主能力综合素质强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星云.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04-20
[2]汪红军.新时期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 养的策略探讨[J].新课程(小学),201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