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
还记得上一次正式约会是什么时候吗?我努力回想一下,已经是六七年前的事,男方一周前就开始打电话询问哪天有空,随后正式确定时间,打车来接,在一家环境不错的西餐厅,刚落座我已经后悔自己穿得不够正式,起码应该穿一条裙子。服务员热情跑上来点了蜡烛后,送上“小姐长得有点像某某明星”这样的恭维。那真是一次很棒的晚餐,一切恰到好处,不时被询问是否还需要点些什么,女人真正觉得自己是受重视的一方,是当晚当之无愧的主角。
然后,好日子就一去不复返了。约会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听说有很多姑娘穿著一身新买的裙子,画了全套妆后被带去自助小火锅,进去就后悔自己太过郑重其事。某部国产电影里,男主角带穿着露大半个胸的小礼服的女人,去吃街边烧烤,姑娘还一副很高兴的样子,说我很久没来了。
换了任何一个现实中的女孩,肯定觉得相当别扭,因为她一边吃着烤串,一边还得留意隔壁桌喝醉酒的社会青年正死死盯着自己的胸部。
不仅仅是吃饭的地方,有关男女关系的一切都变得模糊,不可确定。人们不再使用电话,甚至短信,只需要用微博、微信、各种社交APP就可以达到勾搭的效果。如果你听说朋友最近新认识了一个男人,先别忙着激动,她很可能只是在微博上跟他互相关注了一下,随后在某个长夜漫漫无心睡眠的夜晚,热络地谈了点理想,约好哪天有空的话,可以一起吃一顿饭。
这当然不是个正式的约会。
《纽约时报》一篇文章是这么说的,网络时代,约会正变得廉价和随意,很多人都有一种名叫“害怕错过”的观念,于是选择快速地跟一大堆人走一圈。你在展览上见过一个男人,很可能下午又去参加了一个网络聚会,晚上还会跟另一拨男人见面。你一天能认识三五个有点意向的男人,这些男人很可能这辈子都不会给你打一个电话,只会通过微信发个不太明确的“今天要干嘛”的消息,你说不干嘛,他会说有场电影要不要去看,或者说他下午也在那附近,可以见个面喝一杯。一切都是因为怕你拒绝,也是怕女人认真起来,马上当成一场往婚姻方向狂奔的恋爱。
所以别再说中国男人小气压力大,《纽约时报》告诉我们,不肯跟女人正式约会,是种全球化的屌丝现象。即便找到个最纯种的白人,他没准也是从含糊地约你到含糊地上床再到含糊地说了再见。
恋爱不再是一项庄重的承诺,而是像飘在空气里的粉红色泡沫一样,只提供一些轻飘飘的愉悦感,不能在上面寻求到更多的东西。一切只能靠你自己了,朋友们。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