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赴菲律宾特派记者 孙广勇
菲律宾首都马尼拉是有名的“堵城”。面对马尼拉因交通拥堵每年产生上百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表示,今后5年内将拨款8万亿比索(1美元约合50比索)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以缓解交通压力,刺激和带动经济发展。近日,《环球时报》记者到马尼拉采访,最常听到的就是司机讨论哪里不堵车,甚至有人抱怨称“司机是危险职业,因为每天要和其他车辆争抢狭窄的道路”。记者也了解到,中国正在帮助建设的现代化基础设施让菲律宾民众看到了希望。
“希望新桥尽快通车,大家就不用每天挤在这座桥上”
《环球时报》记者抵达马尼拉时适逢交通晚高峰,下班、放学的车流缓慢行驶在路上,并不宽敞的道路上挤满了吉普尼、货车和私家车,几乎无法移动。不仅市内交通压力巨大,作为全国的交通枢纽,马尼拉连接的国际国内水路、陆路和空路运输更为这座可怜的城市压上了一座大山。
在马尼拉的商务中心区马卡蒂,通往河对岸曼达卢永的汽车在埃斯特热拉-潘塔里恩大桥上缓缓地向前挪动,桥下等待通过的汽车排起长龙,一直延伸到城市主干道艾萨路。每天经这里上下班的苏巴诺说:“早上、下午这里都堵得死死的,虽然只有几百米,但需要几十分钟。为避免堵车,我每天都要一大早就起床。”记者看到,大桥附近几座大型公寓楼基本完工,很快将有更多市民生活在这里,建设新桥成了迫在眉睫的事。市民诺汶达指着狭窄而破旧的大桥对记者说:“希望新桥尽快通车,大家就不用每天挤在这座桥上了。”诺汶达所说的新桥就是即将拆除重建的埃斯特热拉-潘塔里恩大桥,路线起点与老桥一致,全长560米,为双向四车道。
与这座大桥相距11公里的比诺多区,一个小小的码头上,几十位乘客正在等着上船,市民丹尼尔说:“船不多,有时要等很久。码头对面是唐人街,不少人去那里购买生活用品,带着大包小包乘船、绕路都不方便。如果建一座桥,就太方便了。”正如丹尼尔所希望的,这里将建设双向4车道的比诺多-因特拉穆罗斯大桥,全长734米,跨过帕西格河,沿缪力大街北行,止于该街与菲南多交叉口。
帕西格河蜿蜒穿过整个马尼拉。由于市中心生活成本昂贵,不少市民选择在商务区工作、在其他区安家,每天两次穿过大桥上班成为不少市民必须的选择。帕西格河上有很多桥梁,但老旧的双向两车道桥梁,早已不能满足机动车的通行需求。据菲律宾公造部统计,帕西格河上有13座桥迫切需要新建。埃斯特热拉-潘塔里恩大桥和比诺多-因特拉穆罗斯大桥都是中国政府援建的,竣工后将帮助马尼拉市政府解决燃眉之急。
展现先进桥梁工程技术
在比诺多-因特拉穆罗斯大桥的施工现场,《环球时报》记者看到中国和菲律宾工人正一起工作,不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沟通,气氛融洽。两国工程技术人员正在使用勘探设备,将钻杆打入70米的地下,提取地下物质进行地质勘探,以保证大桥的地基稳固。项目很快将开工建设,工期预计30个月。作为总承包企业,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菲律宾办事处的总经理任小朋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大桥工程采用菲律宾公造部高速公路与桥梁标准规范,技术质量要求极为严格。中国路桥多次组织技术人员现场攻关、相继破解一系列技术难题。公司有能力、有信心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本项目。桥的建成不仅将展现先进的中国桥梁工程技术,也将成为中菲合作的“桥梁”。
“中国路桥是专业的修路建桥企业,一定会为菲律宾人民建设坚固耐用、造型美丽的大桥。”菲律宾工造部部长马克·维拉说,“我们十分感谢中国政府援建大桥,中菲关系未来将更美好。”菲律宾公共工程与公路部联合项目管理办公室项目主管卡斯蒂略说,“这两座大桥是菲律宾人民多年的梦想,能有效缓解交通压力,让普通市民受益。”
中菲加速推动战略对接
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2018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菲律宾将继续成为东盟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世行预测2018-2020年菲律宾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分别为6.7%、6.7%和6.5%。亚洲开发银行副首席经济学家庄巨忠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经济发展对电力等能源需求大增,商贸活动又产生大量物流,菲律宾落后的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中国投资建设的基础设施将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中菲双方认识到“一带一路”倡议和菲律宾发展规划的潜力。中方正积极同菲方对接发展战略,参与菲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并签署《中菲经贸合作六年发展规划(2017-2022)》。双方正依据协议加速实施有关项目,除帕西格河桥项目,中国无偿援助资金支持的戒毒中心项目也已开工建设,将成为菲律宾现代、科学的戒毒中心。此外,优惠性质贷款支持的首批3个合作项目,赤口河灌溉项目、卡里瓦大坝项目和吕宋岛南部铁路项目积极推进。目前,双方已确定第二批优先合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