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林, 王圣秋, 陈爱民, 咸康文
(江苏省扬州五台山医院 护理部, 江苏 扬州, 225003)
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深入开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的实施,患者及家属对精神科护理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1]。精神科病房是精神疾病诊断和集中治疗的场所,职业风险高、专业性强[2]。护理技术操作是临床“三基”训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每名临床护士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是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基本功[3],而护理技术操作水平的优劣直接影响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4]。目前精神专科医院常规的护士操作培训已不能满足护理发展的需求,暴露出较多问题[5],如操作流程刻板、应用局限、带教不规范、标准不统一、不能结合临床实际工作特点进行培训等,当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遇到一些突发状况,普遍缺乏应变能力。为提升精神专科医院护士操作水平,增强护士操作规范性,提高临床实际工作能力,本研究将多元化培训方法应用于护理操作培训中,并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2016年1月—2017年12月江苏省扬州五台山医院参加操作培训及考核的护士共336名。将2016年全院护理操作培训考核人员作167名设为对照组,其中副主任护师4名,主管护师37名,护师64名,护士62名;男12名,女155名;年龄22~46岁,平均(31.91±6.78)岁;培训前操作考核成绩(82.66±7.51)分。将2017年全院护理操作培训考核人员169名设为观察组,其中副主任护师3名,主管护师44名,护师76 名,护士46名;男15名,女154名;年龄22~45岁,平均(31.2±6.51)岁;培训前操作考核成绩(83.01±7.58)分。2组护士职称、年龄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护理部及操作技术考核小组成员结合精神科临床需要,及对上一年度临床实践考核及平时检查发现存在问题较多的操作,年初列出护理技术操作考核项目8项。考核均通过现场抽签的形式决定具体考核的2项内容。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模式:护理部指派技术操作组老师对全院护士进行现场讲授示范,然后护士个体自由练习方法培训,培训结束后实施考核。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多元化培训方法开展操作技能培训,包括:集中实景现场示范演练、进行互动讨论、答疑,同时指导老师利用PPT分析讲解操作难点、重点、总结易失分点,制作操作视频、反复观看视频、师资同质化培训、分层考核、小组合作训练等,具体方法如下。
1.2.1 成立医院护理操作培训组: 由操作示范者、标准化病人和指导老师共同组成医院护理操作培训组。操作示范者选择工作5年以上、取得护师或以上职称、沟通能力良好、形象气质俱佳、历年操作考核成绩优异、综合能力强的护理人员4名,每名操作示范者负责2项护理操作培训项目的示教;标准化病人选择有一定文化修养、具备良好理解能力、记忆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表演能力的护理人员2名,能准确表现患者的实际临床症状(含部分体征),在扮演患者的同时,又可作为评价者对操作示范者的操作做出评判;指导老师则选择临床经验丰富、业务技能娴熟的护士长4名,主要负责示教成员的日常训练、点评和把关[6]。由护理部副主任总体把控医院护理操作培训组工作,督导、检查示教计划的落实。
1.2.2 制订规范的护理操作标准: 由医院护理操作培训组及技术操作组成员参照《实用临床护理“三基”操作篇》,《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实用临床护理操作规程-基础护理操作DVD视频》以及《实用临床护理操作规程-重症监护护理操作DVD视频(2012版)》等标准及护理操作规程,对8项操作考核流程及评分标准进行再次修订,新标准更加注重护患沟通,体现人文关怀。统一标准后将标准化的操作程序发给各科室,供护理人员学习。医院护理操作培训组根据新操作标准、结合精神病专科医院特点及临床实际的需要,精选设计精神科临床常见案例,对8项护理操作进行两两组合,采用情景模拟式培训。两两组合进行技术操作示范演练的项目分别是:心肺复苏术+生命体征测量、无菌技术+患者搬运、简易人工呼吸器的使用+输液泵的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心电监护仪使用。
1.2.3 组织集中实景现场示范演练培训
1.2.3.1 前期准备阶段: 操作示范者针对操作项目和相应病例,由指导老师对示范者进行全程指导。包括操作前的评估、环境及用物准备到操作中两项流程的合理安排,示范者手法、细节、操作要点的把控,标准化病人的恰当表现以及操作后的各项处置和健康教育,反复练习,再由护理部及技术操作组成员共同把关,进一步完善,直至符合示范演练标准。
1.2.3.2 正式培训过程: 培训流程为实景现场操作演示-PPT讲解-操作分解、关键点、关键环节归纳-相关知识学习-结合案例解析潜在的安全隐患-互动提问解答-现场体验训练-直接指导。具体流程为:由操作示范者进行完整的实景操作示范,同时指导老师利用PPT讲解相应操作项目的目的、相关评估、注意事项,如何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对该项操作的关键点、难点、重点和易失分点进行归纳总结,鼓励护理人员现场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对于比较复杂的操作,指导老师作为主持人,现场分解操作步骤,讲述重点环节,做反复强调[7]。部分观察组人员在现场进行模仿练习,指导老师当场对其操作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指导,提出整改意见。例如:以心肺复苏术+生命体征测量2项操作为例,在操作过程中,指导老师作为主讲人首先给出具体案例:患者吴某,女,50岁,于2017年3月26日门诊拟“复发性抑郁症”收治于心理科26床。4月10日22:00患者乘其家属洗澡期间用塑料袋蒙头自杀,护士巡视病房时发现,此时患者无意识,无颈动脉搏动及呼吸,立即予CPR抢救,约4 min后复苏成功,给予生命体征测量……进入操作程序:指导老师作为主讲人讲述场景一:心理科病房26床患者吴某,晚间22:00患者乘其家属洗澡期间用塑料袋蒙头自杀,护士巡视病房时发现后立即予抢救。操作示范者护士小李开始进行CPR操作;场景二:22:01护士小王听到呼救声后立即赶到病房,并推来抢救车,22:02医生赶到病房。场景三:22:04复苏成功,测量血压,汇报病情,记录抢救开始时间,简要抢救过程及抢救结束时间。22:06给予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场景四:护士小李对标准化病人进行心理疏导,并对标准化病人家属单独进行安全教育,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操作示范者演示结束。指导老师用PPT展示急救处理流程、讲解操作重点,分解操作要点:要点一:颈动脉位置确定;要点二:正确气道开放方法。指导老师边讲解,操作示范者边演示,观看者学习互动。演示结束,留取一些时间供大家提问,分组训练,相互体验操作,操作培训组成员给予点评指导,总结评价。8项操作均采用临床实际案例、情景模拟再现培训。
1.2.3.3 制作护理操作视频: 将操作示范者演练的操作项目运用摄像机全程录像,确保每项操作影像清晰,流程顺畅,事后制作成操作视频。由护理部、技术操作组及操作培训组成员先行观看,互相讨论,找出问题所在,操作示范者重新练习后,再次演示拍摄录像,最后由护理部审核通过,将制作的操作视频模板用于临床培训教学。
1.2.3.4 观看视频,师资同质化培训,分层考核: 成型的操作视频上传至护理部教学邮箱,供全院护士共享下载,随时自学。各临床科室护士长首先要组织本科室带教老师层面护士进行培训,对照上传操作视频进行播放观摩、学习演练和考核,待考核过关后,已训练成熟的带教老师,运用标准化视频及统一规范的操作要求,与护士长共同去培训其他层级护士,直至通过考核,达到同质化培训目的。
1.2.3.5 采用小组合作训练: 各临床科室由操作带教老师担任培训组长,科室其他护士为组员。组长负责安排组员有计划完成培训和训练。组长不但以老带新,细化和指导护理操作细节,更重要的是参照护理部培训的模式,举一反三,通过不同案例导入、变换情景模拟场景、恰当改变标准化病人应对等方法,灵活机动的进行小组训练,组长和组员可通过护士,患者,患者家属,护工等不同角色扮演,对合作训练中发现的问题即时进行讨论,不仅能牢固掌握所培训的操作项目,还通过不同角色扮演,换位思考,提高护士人文关怀、服务意识和临床工作能力。
1.3.1 操作考核: 采用本院设计制订的各项操作评分标准进行操作考核评分,成绩以百分计分制。考官为护理部及院技术操作组成员,每项操作由三名考官评分,经考前培训,考官严格按照统一标准现场打分,取平均成绩,排除人为因素干扰,使得结果更具有可信性。
1.3.2 临床工作能力: 参照江苏省护士临床工作能力考核检查的标准和要求,结合专科护理特点对考核表进行修订,评价考核内容包括临床思维能力、病情观察评估能力、专业知识点掌握、规范的动手能力和表达沟通能力、应变处理能力、人文关怀及素养,共20个条目,总分值100分,得分越高表明临床护理工作能力越强。由院临床护理质控组成员对全院14个护理单元随机各抽取1名护理人员进行现场考核,2组所抽取的14名护理人员培训前临床工作能力考核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3 满意度: 由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自行设计患者满意度问卷,包括操作技术水平和护理服务质量2个维度,共10个条目,每个条目均设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极不满意,满意的比例越高,说明满意度越好。2016年度抽取了158例患者进行调查评价,2017年度抽取了159例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评价。另外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护士对培训工作满意度,问卷内容包括多形式培训方式、对操作培训总体满意度、提高操作技术水平、有利于护理质量提高等。每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从“非常不满意”到“非常满意”分别计1~5分,得分越高表明满意度越强。护士对操作培训满意度评价在操作培训考核结束后进行,笔者利用微信平台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72份,有效回收269份,有效回收率98.90%。
在培训后2组操作考核及临床工作能力考核评分均有提高,观察组操作考核成绩(94.03±2.41)分,抽取的14名护理人员临床工作能力考核评分(91.35±4.29)分。对照组操作考核成绩(92.65±7.31)分,抽取的14名护理人员临床工作能力考核评分(88.07±3.34)分。观察组操作考核成绩及临床工作能力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016年度调查显示,患者对操作技术水平满意及很满意占86.08%(136/158),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及很满意占82.91%(131/158)。2017年度调查显示,患者对操作技术水平满意及很满意占94.34%(150/159),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及很满意占91.19%(145/159)。2017年度患者对操作技术水平及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较2016年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结果显示,护理人员对多元化的培训方式满意度评价较高。
表1 护理人员对操作培训工作满意度评分 分
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护士的操作考核成绩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说明多元化培训对提高精神科护士的操作技能具有一定作用,可能与医院对护士的培训内容方式符合护士对培训的需求有关。通过实景操作示范演练,指导老师利用PPT讲解难点重点、各项操作均采用临床实践案例、情景模拟再现培训,让护理人员练习操作时有据可依。制作操作视频,操作视频能使护士形象、直观、动态地看到操作细节[8],采用视频教学可以开启护理人员“自主学习”模式,可以有更多灵活机动的时间,随时、反复进行观看或跟着操作,不断进行自我练习[9],提高了护理人员参加技能培训的热情和执行力。通过设计情景生动的案例及场景,将护士所要掌握的知识贯穿其中,使其在独立思考、解决患者临床问题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同时,通过指导老师的现场点评、反馈等方法,更加内化和掌握了护士所学的知识。
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随机抽取的14名护理人员在培训后临床工作能力均有升高,且观察组临床工作能力要胜于对照组,可见多元化培训方法对提高护士临床工作能力是有所帮助的。培训考核项目的选定主要是依据精神科护理专业特点及临床实际工作需求,紧紧联系临床实际,操作内容实用性强,护理人员经过反复练习,操作技术娴熟,提高了科学的专业工作方法,在学习中实践和实践中不断学习。护理人员在培训考核过程中可以发现临床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减少差距,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从而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减少护患纠纷,确保护理安全。
护理是一项技术操作性很强的工作[10],护理工作是护士运用各项护理技能满足患者需求的过程,具有服务性,护理技能是否规范熟练直接影响着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感。多元化培训方式将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有关评估、告知、解释、安慰、鼓励、嘱咐、感谢等内容编入操作流程,同时注重仪表、仪容、仪态及语言、行为规范的培训,重点强调根据患者情况及情境的不同,因人施护,针对性给予安全措施及指导,操作中注意关心爱护患者[11],满足患者的需要。此外还通过小组合作,不同角色扮演,换位思考,提高护士人文关怀和服务意识。多元化培训方法不仅提高了整个护理队伍的护理操作技术水平,而且使患者真正感受到护士的体贴和关心,体现了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细致周到,获得患者的信任,促进和谐的医患关系的建立,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12]。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对护理操作技术水平的满意度由2016年度的86.08%提高到94.33%,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则由82.91%提高到91.19%。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士对多元化操作培训方式的满意度较高,与该培训方式的培训组织体系、精神科多形式培训方式有关。护理部对培训师资进行层层选拔,严格培训和管理,建立护士分层次培训体系,每个护理单元的带教老师均需事先接受培训考核,考核合格后方能带教下一层级的护士,达到师资同质化培训目的,提高带教水平。通过集中实景现场示范演练、进行互动讨论、答疑,同时指导老师利用PPT分析讲解操作难点、重点、总结易失分点,自制操作视频、反复观看视频、小组合作训练等多元化培训方式,使得精神科护士能够更好地掌握操作技能,提高临床综合能力,促进护理工作的进步和提升,提高精神科护士对操作培训的满意度[13]。
护理操作技能培训是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的重要内容,而探索更为科学的培训方法,改善培训效果和提高培训质量,是医院护理培训的永恒主题[6]。多元化培训策略的运用,改进和完善了操作培训方案,不断丰富培训内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优化,使得培训考核与临床实际工作相结合,多措并举,充分调动了护士学习操作技能的积极性,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使护理人员的工作游刃有余,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医护合作关系,促进护理学科的可持续发展,为进一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因此,多元化培训方法在精神专科医院护理操作培训中值得进一步推广和运用。
[1] 宋乃云, 郝晶晶, 杨文丽, 等. 精神科低年资护士轮转培训的效果分析[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5, 21(12): 1452-1454.
[2] 王鹏飞. 精神科专科护士培训需求的调查[J]. 中国民康医学, 2012, 24(17): 2149-2150.
[3] 黄天雯, 张小燕, 熊洁. 我院在职护士培训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践[J]. 中华护理教育, 2008, 5(1): 28-29.
[4] 孙玉玲, 陆皓, 张华, 等. 精讲多练带教法在规范护士操作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 18(23): 2810-2812.
[5] 于卫华, 宋江艳, 何小兰, 等. 我国临床护理人员分层培训研究现状[J]. 中国护理管理, 2013, 13(1): 57-59.
[6] 杨文丽, 宋乃云, 郝晶晶, 等. PBL教学法在精神科护理技术操作培训中的应用[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6, 22(18): 2889-2892.
[7] 张润霞. 情景教学法在临床护理人员操作示教中的应用[J]. 临床医药实践, 2015, 24(6): 463-465.
[8] 何素兰, 李文苑, 叶丽芬. 护理技术操作多媒体教学在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 内蒙古中医药, 2011, 30(17): 136-137.
[9] 段香平. 规范化培训模式在我院新护士护理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 2013, 27(2): 177-178.
[10] 覃滟涵. 护理技术操作分层次培训与考核方法的探讨[J]. 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6): 55-56.
[11] 康华, 李变娥, 庞贵凤, 等. 护理技术操作培训方式改革的探索[J]. 中国护理管理, 2012, 12(5): 67-69.
[12] YOUNG S, GUO K L. Cultural Diversity Training: The Necessity of Cultural Competence for Health Care Providers and in Nursing Practice[J]. Health Care Manag(Frederick), 2016, 35(2): 94-102.
[13] HASSON H, ARNETZ J E. Nursing staff competence, work strain, stress and satisfaction in elderly care: a comparison of home-based care and nursing homes[J]. J Clin Nurs, 2008, 17(4): 468-481.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ractice2018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