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倩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3)
进入21世纪,我国贯彻素质教育方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得到重视,儿童美术活动作为早期教育的重要内容受到关注,从而推动了儿童的绘画活动。另一方面,由于我们在美术教育理论发展上还比较薄弱,对国外的一些教育理论的理解常出现偏差,如在美术教育中广泛流传的“不干预”理论,许多青年教师就误认为是让孩子随便画,这样一来教学形同虚设,教师无所作为,一旦儿童的想象活动向客观认识转变时,教育上的链接问题便凸显出来。儿童和青少年在艺术教育过程中是一个连续的艺术发展过程。因此,青少年“转型期”的美术教育值得我们去关注和研究。
青少年“转型期”教育,是美术教育界多年来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美术老师感到棘手的一个问题。根据目前的社会需求,在这方面存在多种教学形式并存的局面。为了应对中学特长生升学考试和中等美术专业升学考试,开办的考前培训课程有素描、色彩、设计等,还有为了继承民族文化传统开办的中国画教学课程,也有针对地区文化特点开办的民间美术教学班,如年画、剪纸、农民画等。此外,由于地区文化发展不平衡,师资教学水平的差异,表现在同一年龄中的青少年绘画发展也极不平衡,显示了较大的地区性差异。
经过我们的调查研究发现,小学六年级学生的绘画能力和发展水平,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特别在一些经济较为落后的偏远农村,受经济条件和师资水平的局限,学生的发展水平更为落后。类似广东深圳这样地处南方沿海开放区域,接受现代教育理念迅速,教学改革活跃,水平能力提高很快。因此,现实中青少年绘画能力发展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他们进行美术教育,企图用一种方法解决问题是不现实的。我们只能根据学生个人的具体情况,根据他们的发展特点分别加以指导,制订切实可行的方案施教。
目前我国校外教育单位和业余美术培训机构,一般都把解决青少年的写实造型能力作为课程重点。其原因一方面是这一阶段青少年有提高自身专业表现能力的意愿,更多的是为了满足升学特长考试、专业技能考试的社会需求。
关于美术专业考级这一问题,是当前社会上出现的一种怪现象。教育部和宣传部门一再组织专家讨论,呼吁在儿童中不要组织考级。但是一些部门受到利益的驱使,仍然下大力气编教材鼓动家长让孩子参加考级。他们把考级看成赚钱的工具,不遗余力地去做。这种脱离儿童心理发展需要单纯考专业技能的标准,显然与我们素质教育方针相违背的。
在发展心理学中,皮亚杰认为,从11岁至15岁是心理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称为青年的准备阶段,即前青春期。15岁至18岁称为青年期,是个体进入成人社会的时期。这一时期是从童年向成年的过渡时期,意味着由依赖成人生活的孩子,转变为独立生活的成人的发展过程,是人一生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时期。这一阶段青少年在生理、心理方面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青少年的艺术发展,根据罗恩菲德的意见,11岁至13岁为拟似写实阶段,该阶段为即将来临的青春转折点的准备阶段。13岁至17岁为写实决定期,是创造活动中的青春期危机阶段。因此,我们将11岁至16岁这一青少年艺术发展阶段称为“转型期”,面对青少年的转折期,我们应给予足够的关心和重视。青少年参加绘画活动,不仅有利于继续开发潜能,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发展智力、情感、能力和人格特质。青少年艺术的转型并不是个不可逾越的阶段,顺应和处理好这阶段的发展特点,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正是我们要研究和试图解决的问题。
青少年期是认知发展的重要阶段。根据皮亚杰的理论,11岁至15岁的心理发展叫做形式运算阶段,是产生假设——演算推理的思维时期。这一时期他们在认识技能方面已有很大发展,开始从儿童那种主观的自我中心的、简单片面的、表面的、孤立的认识,发展为较为真实、客观、全面的思维方式。他们思考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独立性、抽象性和逻辑性。他们在解决问题时,会假设多种可能,进行归纳、推理,进行系统化的组合、排列、分析,会运用逆向思维分析问题,并能由计划、有策略、有效果地处理信息。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个性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也是进行自我教育的基础。美术教育尊重青少年的个性发展,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教学中要重点注意提供适当的支持对于自信心不足的学生。
青少年的艺术表现是艺术发展中的过渡阶段。他们开始脱离儿童那种无意识的绘画方式,也不能向成人那样去画。他们的艺术创作无论题材内容、表现形式、专业技能等,与童年时期相比,都有了明显的变化。例如,“转型期”的青少年开始能客观地观察物象。在写生中,他们喜欢描画细节,较真实地表现物象特征,创作多以自身生活经验为依据,画面真实、具体而生动。青少年的思维能力较童年时期有了本质性区别,他们已经具有较真实、客观、全面的思维方式,有了一定的独立性、想象性和逻辑性。另外,这一阶段青少年思维发展还不太成熟,看问题容易偏激,仍带有明显的表面性和片面性。并且在绘画中开始关注艺术的形式。
另外,青少年处于转型阶段,他们在创造力的发展方面既不同于儿童,也不同于成年人,首先,青少年的创造力发展更多地带有现实性特点。他们的艺术创造想象由幻想变为现实。其次,这一时期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主动性和有意性在增强。他们勇于克服困难,并能主动提出新问题。再次,这一阶段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更为成熟。随着他们知识、经验的不断提高,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创造力的深度、科学性、艺术表现形式方面大有进步,创造意识更强烈,思维更敏捷,热情更高。
青少年的艺术发展,是个体身心素质继续发展的过程。不断丰富的生活经验,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思维能力,艺术创作能力和艺术阅历也逐渐发展。一直以来,许多教师把青少年美术教育的重点,放在解决专业写实技能方面,把教学研究的重心放在解决专业素描学习的问题上,其结果是导致青少年美术教育的路子越走越窄,变成以考前培训为目的,致使大多数青少年失去艺术发展的兴趣和机会。而且靠进行专业强化训练,一些人即便一时能应对考试,但从长远发展看,对他们的成长并无益处。
(1)观察能力的培养
通过美术创造活动来培养青少年的艺术创造能力,美术活动创作的来源是他们的生活体验和感受。观察形成的知觉认识是人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具有主动选择、组织、判断等作用。在小学中、高年级阶段的美术教育活动中,注意通过在观察训练来培养学生的知觉能力,从而发展他们的主动性、选择性、组织性。
例如画面的图形与背景。如果在儿童时期就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图形从画面上突显出来,处理好主体与背景的关系,思考用什么方式表现画面空间;逐步引导学生思考摩尔和埃舍尔的艺术创作,怎样通过图与地的反转,造成影像从一个转向另一个上去。这种实又虚的变幻不定给人带来的不安和动感,不仅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也会引发他们在艺术上的思考。
(2)创造力潜能开发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这是美术教育始终应坚持的原则。发展青少年的创造思维,首要的是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教会他们从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思维不受现实对象的束缚,但想象是通过已知走向未知的活动,仅仅追求怪诞和开心不是我们的教学目的,更不是艺术“创新”。在青少年还不具备分辨能力时,如果过早地把他们不容易正确理解的内容引入教学,势必会使教育产生负面影响。
开发青少年的艺术创造潜能,可以通过写生和临摹的形式,从而在创作中培养审美个性,用多种方式进行启发,不要以为只有命题创作才培养创造力。我们认为儿童的艺术发展,在转型阶段帮助他们掌握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法,是教育的必要内容,但不能用填鸭式教学压抑和阻碍学生发展。青少年美术学科知识、技能体系的构建,要从这一阶段青少年心理机能发展的特点出发,以认识性、多元性、个性发展为依据,通过各种形式帮助他们了解和认识造型的基本方法和规律,尽可能地扩大学生的艺术眼界,促使他们在艺术发展的道路上顺理成长。
青少年“转型期”美术教学的内容结构应包括:基本激发(工具、材料、技法)、人格特质培养(敏锐的知觉和丰富的感受性)、艺术鉴赏与人文素养、创造表现能力、艺术体验与生活实践等。综合以上方面,我们把解决学生造型创造能力作为转型教育的突破口,以此统合各方面的教学内容,来完成教育目标。
(1)造型语言基础的训练
儿童艺术创作中的审美趣味和形式美表现,是一种无意识行为。如何通过教学使青少年掌握艺术表现的形式规律,主动运用造型语言进行创作,如何搭建一座桥梁帮助他们渡过造型难关,是我们多年来探索的问题。青少年造型能力的培养只能采取渐进式的方式,不能将所有的造型因素一步到位地解决,只能将难点分步骤地逐一解决。
帮助儿童克服形的概念化,就要引导他们养成深入、具体、细致观察的习惯,培养造型表现的能力。了解和运用造型元素进行线描写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实能力。教学上可以通过赏析、选材、观察和表现四个环节组成。
黑白画是用黑白两个极色表现的绘画,造型语言简练,表现手法概括,画面效果明快。作者运用点、线、面的组合,表现物象的形、光、色、质、空间等因素,使画面产生无穷尽的变化。这种艺术形式单纯、简约,易于儿童掌握,并深受他们喜爱。黑白画作为造型训练的一种形式,对促进青少年掌握明暗色调整体对比关系,发展思维概括力十分有利,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黑白画教学可以大体通过赏析、选材、表现这几个步骤来进行。
另外,在艺术创作的空间表现方面,一般划分为五个纬度的空间层次。维是指作者的思维方式。传统美术教育只传授三维立体空间的造型方法,用写实绘画表现。在多元化发展的现代艺术教学中,我们主张拓展创造思路,引导青少年尝试各种手法来自由表达。在造型表现方法上可以采用形态的立体表现、形态局部提取、形体组合与构成等训练方法来进行。
(2)色彩感知与表现的训练
色彩训练在“转型期”的教学中,通常会遇到几个误区,如何避免这也是老师们感到最困惑的地方。我们需要解决:如何延续儿童期的色彩教学,避免单纯的考前应试辅导;如何避免色彩教学中学生作业的素描化;如何深化“转型期”学生认识色彩的方法这些问题。因此,在青少年“转型期”的色彩教学内容,以主观色的对比与调和、客观色彩的认识与表现、创作中的色彩表现这三部分来进行训练。
青少年的发展是动态的、立体的过程。青少年艺术教育课程不单纯是知识技能的建构,而是对他们生命完整的关注与教育。青少年“转型期”的美术教学内容和知识点应具有人文性、现代性、广博性、跳跃性、审美趣味性等特点,无须进行美术专业的系统性编排。他们需要知道一些美术基本知识,应通过分析、拆解、细化的练习让他们了解造型基本规律,通过欣赏、观察、感受、技法示范等方式进行启发、引导,让他们在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感受和体验艺术创作的愉悦。完善青少年“转型期”美术教育体系,让青少年在这重要的转折时期继续他们的素质发展,我们还需要继续研究和探索,也是我们不断努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