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应用型大学创建之金陵科技学院“十新”实践与探索

2018-02-11 21:45陈小虎冯年华
关键词:金陵南京应用型

陈小虎,聂 影,冯年华,黄 洋

(1.金陵科技学院, 江苏 南京 211169;2.金陵科技学院党委办公室, 江苏 南京 211169)

一、 导言

高等教育是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作为正在复兴崛起的新兴大国,中国需要一批新兴大学崛起。1999年以来,我国新建了724所本科高校,金陵科技学院是其中之一。特别是2010年以来,我国一些发达地区已经进入或者即将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我国经济加快转型升级,城镇化战略加快推进,新建本科院校如何面对新形势、新阶段、新需要、新使命、新目标,建设有特色的高校,实现应有的作为,是摆在这批高校面前的现实问题。这批高校起步晚,其中绝大多数底子薄、条件差、基础弱,如何抓住时代机遇,找到合适的发展路径,在若干方面和局部迅速发展起来,实现新兴崛起进而带动学校整体和这批高校群体从新建走向新兴,成为需要解决的共同的命题。根据学校的客观实际情况,找到自身发展与社会需要的最佳结合点,是这类高校实现自我超越并走向强大的重要命题。金陵科技学院审时度势,准确定位,精确把握目标使命,抓住新兴大国复兴和所在区域振兴的机遇,乘势而为,乘势而上,在国内率先提出办新型大学的思想,继而又率先提出办新兴大学的理念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初步成绩,获得了基本经验。

二、金陵科技学院新兴发展的十个实践

(一)新定位

当前国家、江苏和南京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快速推进,普及化提前到来。金陵科技学院提前把握住了我国高等教育这一发展规律,预见到了这一新形势,前瞻性地顺应这一规律,于2010年提出并实施了“南京化战略”,服务面向定位聚焦南京,办应用型的有特色的城市型大学,全面整体地研究南京、扎根南京、融入南京、服务南京、贡献南京、开发引领南京,坚持用南京的资源办南京的事,与南京全面一体化发展,互动协同,共同成长[1]。2011年,学校领导在国内率先发表文章《地方高校定位不怕“低一些”》,第一个提出面向所在城市办学并且形成战略持续实施的理念,在全国影响很大。文章发表以后,来学校学习交流的本科高校有200多所,学校领导受邀到100多所本科高校讲学与交流,并在全国性高等教育类大会上多次介绍学校的定位思想,2014年江苏省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会议的参会人员到学校现场观摩,2016年学校作为代表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交流创建新兴应用型大学的经验。学校的新定位影响了一大批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引导这些学校将服务面向聚焦与扎根到所在城市,呼应了国家的城市化战略。学校被教育部发展规划司遴选为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单位,同时被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确定为《中国新建本科院校质量报告》起草单位之一。

(二)新使命

在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高校的新使命是在办学中体现精准思维,没有精准的定位,使命就不会具体化。在明确办学定位和服务区域后,学校能够为南京做什么,能够为南京做哪些事情,这便是使命涉及的问题。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到来要求高校办学的使命更要精准化、具体化,没有精准思维,就没有高质量,就没有高水平,就没有大贡献。金陵科技学院认真深入地研究了自己在南京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应承担的角色与责任,将学校服务南京的使命具体化为“六个地”,即致力于将学校建设成为南京市所需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供给地、南京实用型和市场型科技成果的孵化地、南京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阵地、南京引智引业的桥梁和发酵地、南京各类专业和行业管理人才的储备地、南京文明服务社会的积极参与者和奉献地[2]。2010年,学校在国内率先把学校的使命用精准的目标、方位表达出来,用“六个地”使命把大学的功能细化、具体化、目标化,把大学的价值观具体化并全力付诸实施。

(三)新布局

学校是重要的社会主体,学校的布局要实现内局与外局相匹配、内容定位与需要相一致。一是布局新兴大学建设。金陵科技学院抓住南京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和调整的机遇,积极争取到了创建南京软件科技大学的重大机遇,从宏观上做实做深了学校的“南京化战略”。实施“六落地一融合”战略,即理念落地、战略落地、学科专业落地、平台落地、队伍落地、作为落地,与南京深度融合发展,实现了全落地与全融合。二是布局新兴学科专业。学校全面对接南京产业发展需求,视“南京化战略”为根基战略,要求所有学科专业都必须在南京落地生根,并主动对接和融入南京市域产业链与创新链,根据南京主导产业体系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布局二级学院与学科专业,提高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适应度。学校新设置了软件工程学院、网络安全学院、智能科学与控制工程学院、网络与通信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动漫学院,增设了机器人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信息安全等一大批符合南京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的专业,原有学科专业也都按照“南京化战略”进行了重新定位调整,专业内容、方法、手段都根据南京产业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各省级、市级、校级重点学科都将支撑南京产业发展纳入学科建设,并根据产业发展和岗位需求进行动态调整,实现了人才培养、科技研发等工作与南京产业结构及社会发展需要的有效对接与融合发展,推动学科专业面向南京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和产业前沿技术发展需求积极拓展新产业、新行业,在新产业、新行业中占领高地。学校在南京逐步实现了全落地、全服务、全覆盖和全贡献。三是布局新兴发展空间。学校视“网络化战略”为先机战略,紧紧抓住网络无处不在的发展机遇,抢抓网络经济发展空间,把“网络化”作为办学的主要发展方向,以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南京产业深度融合为主线,集中力量在网络经济空间中奋力开疆拓土,在若干新领域内抢占先机,努力提升学校的“网络能力”,在新的经济领域与空间占地提档新兴发展。

(四)新支撑

金陵科技学院按照“强化融合化、一体化、链式化条件建设”思维,开展教室、实验室、研究室、孵化室、创业室和办公室的融合化、一体化、链式化建设,能融合的融合,能一体化的一体化,能链条化的链条化。一是按照新思路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江宁校区新建项目及幕府校区、白下校区的改造工程。与2010年底相比,校舍总面积从44万平方米扩大到64.7万平方米(不包括重建和改造的校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从1.12亿元增加到3.8亿元,录播教室、可视化教室、智慧教室规模化发展,智慧教育基础条件逐步形成,为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保障。二是与大院大所合作共建。学校积极探索与国家级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如与中科院软件所签订了共建南京软件研究院的协议,开展了深度的合作,在培养本科层次软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三是与一流跨国公司合作。学校先后与GE、ABB、罗克韦尔、美国国家仪器公司(NI)等跨国公司合作共建了一批行业内最先进的实验室,引进企业工程师合作开发课程、培训师资、培养学生和开展技术创新等,建设校企合作高端平台。四是科教融合,共建创新平台。学校与高淳区共建高淳智能产业研究院,与江宁高新区共建南京大数据研究院,与雨花台陵园管理局共建雨花台干部学院,与古籍刻印社共建中国雕版印刷艺术数字化研究中心,与南京图书馆、南京市社科院等数十家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实验室和研发基地等。学校的人才、科技及新型研发机构等资源与南京产业资源有效对接融合,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共建了省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8个省级平台,共建了市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9个市级科技创新平台,学校成为南京市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依托。五是产教融合,共建产业学院。学校注重与南京本地行业企业合作,与江苏省电子竞技运动协会、南京视觉互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建电子竞技产业学院,与中国安装协会智消电分会、南京熊猫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等合作共建智能楼宇产业学院,与江宁区禄口皮草小镇及中铁二局投资公司共建国际皮草产业研究院。

(五)新抓手

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特别是慕课产生后,金陵科技学院在全国同类院校中率先意识到建设网络新资源是新兴大学建设的先手,率先认识到新兴的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慕课)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制高点,要主动抢抓先手,着力下好“先手棋”,持续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3]。一是率先启动慕课建设。学校在国家级平台上线慕课已达9门,在省级平台上线慕课已达5门,选修人数已近14万人。学校成为目前唯一一个在教育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线慕课的非“211”应用型本科高校。慕课建设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正在产生全方位的影响。二是推进“互联网+教育”。学校借力在网络领域集聚的科教资源优势,实现了所有学科专业建设均向“+互联网”推进,将传统学科专业改造成为适应网络产业发展与网络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学科专业,实现与互联网跨界融合发展,特别是制造类学科专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快速提升并形成创新高地。三是建设新兴教育基础设施。按照“每个专业都要有智慧教育”的要求,在对全校多媒体教室全部实现网络远程管理的基础上,建成了一大批录播教室、可视化教室和智慧教室,以支撑翻转课堂等新教学模式的推广。

(六)新特色

金陵科技学院认为品牌和特色是学校真正的生命力,而特色的形成关键在于品牌化并真正落地。一是真落地。实现特色理念真正落地,形成了新兴大学的一系列特色点。二是专利工作成绩突出。学校获得的授权专利数量连续多年在江苏高校中位列第一方阵,年授权发明专利数量从零起步发展到2017年的104项。三是形成知识产权培训品牌。作为南京市知识产权局授牌的南京知识产权人才培训基地,学校已经举办了17期“南京市知识产权企业家高级研修班”,培训企业家及南京区(县)知识产权局负责人千余人次,连续八年被评为“南京市知识产权工作先进单位”。四是服务“三农”享有盛誉。依托我校建立的南京市“农科教讲师团”深入南京乡村开展各类培训近万人次,被评为2016年全国“特别受百姓喜爱的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学校的“挂县强农富民工程”获得了农业部的“农牧渔业丰收奖”。五是动漫图书藏量全国第一。为我国台湾知名漫画家潘志辉先生向学校捐赠的动漫图书等藏品建立的南京动漫图书馆,是南京地区高校动漫专业教学、研究、展示、交流、服务一体化的产业信息资源平台,被省科技厅等命名为“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六是形成青年志愿服务品牌。一批师生曾在南京青奥组委会任职锻炼,1 351名学生参与了南京亚青会和青奥会志愿服务;“安德门民工法律诊所”每年援助民工超过5 000人次。七是慕课建设初见成效。我校是同类高校慕课建设的领跑者。

(七)新模式

应用型人才是人才的一个类型,有规格,有型号。新型应用型人才是新兴应用型大学这类新兴大学培养出来的新人才,培养新型应用型人才是新兴应用型大学的主要任务。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现代职业师化的毕业生或者毕业生现代职业师化。其二,人才培养规格为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扎实、本领过硬、用得好、站得住、有作为、受欢迎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三,人才培养型号多样化,即在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与规格要求下,各个专业依据各自学科专业门类和发展阶段的不同、城市需求的不同,找到与现代职业的结合点,按照时代需求以及现代职业核心能力的融合与复合需要,进一步具体化并形成更具操作性的人才培养方案,用不同的模式去培养人才,把人才规格化、型号化,实现多样化的专业培养目标,形成多样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型号(有的叫技能型,有的叫技术型,有的叫应用型,不同的专业提法不同)。全校不是用一种模式去培养人才,而是持续地探索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不拘一格。

金陵科技学院在上述人才培养策略指导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大力实施“十个结合”,充分彰显“十化特点”,创造性地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双十型”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比如:会计学专业按照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等职业要求设置专业选修课程群,培养应用型人才,该专业在中国校友会网版“2017中国大学会计学专业排行榜”中位列第30名;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依托省重点建设实验室,按照创意设计师、网络设计师、影视后期设计师等职业要求培养技术型人才,该专业在武汉大学版“中国大学本科专业排行榜”中位列第9名;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依据企业产品研发链条设置工作室,利用企业产品开发任务实施项目化教学,教师同时担任项目导师,按照服装设计师职业要求培养技能型人才。

(八)新作为

研究教育、研究高校与办教育、办高校不一样,办学校、办专业、实践办学需要有所作为,由先为来带动后为、带动全为。金陵科技学院持续在“六个地”使命方面下功夫做出实绩。一是成为南京市所需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供给地。学校率先在省内与南京高职院校开展“3+2”“5+2”“4+0”合作培养项目,与中职校开展“3+4”分段合作培养项目,帮助南京更多的中职、高职毕业生攻读应用型本科专业。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引导毕业生在宁就业。近三年我校毕业生校园招聘会中在宁单位数量占进场招聘单位总数的73.5%以上,2017届毕业生中在宁就业的超过2 000人,我校是本科毕业生在宁就业数量最多的在宁高校。二是成为南京实用型和市场型科技成果的孵化地。我校专利转让的数量由2013年的1项增至61项,2016年学校的技术转移中心进入江苏省科技服务业百强机构。三是成为南京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阵地。学校与市文广新局共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与市地方志办公室合作开展南京历史文化研究与宣传工作,与市博物总馆全面合作,共同推进南京文博事业的发展。四是成为南京引智引业的桥梁和发酵地。我校引进的一批高层次人才在宁创业,学校大学科技园为南京集聚了大批创业企业与创业人才。国家级众创空间“金科创客汇”已经吸引了65个学生创业项目入驻,经过孵化,34个学生创业项目已注册公司并正式运营。五是成为南京各类行业和专业管理人才的储备地。学校安排了一大批专业人才和管理干部到南京市相关部门和行业企业挂职支援建设。此外,许多校友也已经成为促进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六是成为南京文明服务社会的积极参与者和奉献地。学校与市文明办合作共建“南京市志愿服务学院”,成为南京市各类大型活动志愿者主要来源地;学校4个专业入选江苏省品牌专业;新获得9项省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在市属高校中率先实现了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零的突破;学校被评为“江苏省文明校园”。

(九)新理念

在发达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走向了普及化阶段,并且崛起了一批新兴大学。新兴大国的崛起需要有一批新兴大学的崛起,我国新建的本科高校正是应国家走向复兴的需要而设立的,这批高校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融合,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是有新使命、新责任、新希望、新追求、新创新、新探索的大学新业态、新形态,故称之为新兴大学[4]。一是率先提出新兴大学的理念。金陵科技学院是这些新兴大学中的一员,在对全国本科高校分类管理、分类指导政策探究的过程中,学校的办学思想迅速从新建本科院校建设跨入新兴大学建设阶段,先后在国内率先提出建设新型应用型本科高校、新兴应用型本科院校和创建新兴应用型大学、新兴大学等新思想,学校始终走在高等教育思想与理念探索发展的前沿,强力推动学校持续超常规跨越发展。二是率先提出“六度一质”理念。前瞻性地将学校在推动应用科技成果、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新工艺等的转化和服务社会方面的先进度、转化度及转化的速度、幅度、精度、贡献度[1]和毕业生就业质量这“六度一质”作为新兴大学发展的关键指标,并利用这六个度来考核与评价二级学院、学科专业和教师,强调用“毕业生就业质量”来倒逼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学生考核与评价等方面的改革,深化和发展了新兴大学理念。这些理念是在准确把握社会发展趋势和国家新兴的规律、高等教育强国规律、高等教育普及化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实践提出来的。

(十)新跨跃

作为一所还比较年轻的新兴本科高校,要跟上时代,把握好时代,抓住时代机遇,有所作为;要突出时代第一性、作为第一性的理念,把握住国家的迫切需要,办新兴应用型大学,育新型应用型人才。学校全力推进新兴大学创建工作,办学的南京元素越来越多,南京特色越来越鲜明,服务南京的能力也越来越强,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全面提升。广州日报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GDI)是国内第一家应用型大学排名研究机构,其发布的“广州日报应用大学排行榜”以应用指数、学术指数、声誉指数、二次评估指数四个一级指标建构综合指数[5],对国内非博士培养单位的本科高校进行科学评价。2017年,金陵科技学院在887所高校评价排行中综合排名位居第70名,应用指数在江苏省排名第一,并作为应用型典型案例写进了排行榜报告。2018年,金陵科技学院在872所高校评价排行中综合排名前进到了第39名,应用指数排名前进到了第7名。2017年,金陵科技学院入选江苏省2017—2023年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三、结语

在原有实践的基础上,金陵科技学院开展了创建新兴应用型大学的“十新”实践,有些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有些方面还在进行中,有些方面刚起步。新兴大学建设是一个新课题,是一条康庄大道,但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特别是要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新思想和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牢牢把握“九个坚持”,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办一流应用型大学。有了新思想、新理念,我们就更有信心,更能坚定信心,持续创新,办出新型,实现新兴,成为南京建设“创新名城”“美丽南京”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成为新兴应用型大学深入的探索者和开拓者。

猜你喜欢
金陵南京应用型
“南京不会忘记”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曹雪芹南游金陵说再考辨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海水为什么不能喝?
《张祜 题金陵渡》
南京·九间堂
又是磷复会 又在大南京
南京、南京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