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慧超
(岫岩满族自治县林业调查规划院,辽宁 岫岩 114300)
野生动植物是大自然赠予人类的宝贵财富,随着人类的发展,人类不加节制地对大自然进行开发,严重影响了野生动植物的栖息之地,很多野生动植物濒临灭绝。基于此背景,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保护野生动植物,并提出了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其目的是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正常生存环境,同时保护我国动植物的多样性。
随着人类的发展进步,人类对大自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但与此同时大自然也对人类开展了猛烈的报复,如洪水、沙尘暴、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灾害,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当今,人类已意识到破坏环境换取经济发展的道路是错误的,这不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人类已着手开展保护环境与自然修复工作。对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动植物加大保护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提高违法成本,通过人类的努力恢复大自然固有的生物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在保护大自然的同时,不断探究大自然平衡的奥秘,根据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依据,探寻修复方法,进而“对症下药”地对自然环境开展修复和保护工作,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环境保障[1]。
在生物界中,人类属于顶层生物,人类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学会了使用工具对其他生物进行控制,这给人类带来了满足感,但也对大自然带来了巨大的破坏。经过长期的训练和演变,野生动物能够同人类和谐相处,但其本性往往已被磨灭,如动物园的狮子、老虎,其野外生存能力早已失去,这对野生动物的繁衍十分不利。因此,应加大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力度,维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和物种多样性。
由于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而自然保护区幅员辽阔,因此管理工作相对繁重,只有完善保护管理基础工作,才利于保护工作走上正轨。保护管理基础工作可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首先,组建一支专业能力过硬的队伍。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专业性较强,一线工作人员在打击盗猎、自我保护、植物保护等方面都应具备一定专业技能。其次,完善自然保护区内各项设备和设施。自然保护区内的工作较为烦琐,需要相关专业设备配合完成,但在深山很多地区尚未被保护,基础设施的普及是一项必备工作。再次,完善自然保护区内通信设备,实现通信信息无障碍传递,工作人员在自然保护区内工作时自身安全受到一定威胁,因此,应做好信息传输工作,保护工作人员安全。最后,提高工作人员基本生活物质保障,保障其正常的日常生活。
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从表面上理解是对现有的野生动植物开展保护工作,但其还有更深一层工作就是在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前提下人工干预其繁衍。自然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来恢复,前些年人类以破坏环境的方式换取经济效益,造成了很多不可挽回的损失。为了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同时获取林业经济效益,应积极拓展野生动植物产业,在恢复自然生态的同时发展相关产业如药材种植、动物人工养殖等,满足市场需求。拓展野生动植物产业需要一个摸索的过程,开始阶段不要盲目做大,应专一做好一个产业并做出成绩,这样可以引起相关企业的关注,进而将整个野生动植物产业做大做强[2]。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在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中应将先进的科技手段融入进来,以提高监管效率。日常工作主要是预防人类破坏和非法入侵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和自然保护区,一旦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和自然保护区遭到破坏,将会扰乱野生动植物的自然生长规律。随着我国对非法猎捕行为、走私及买卖野生动植物行为惩处力度的加大,自然保护区内的非法猎捕行为大大减少,但仍有偷猎行为,这就需要运用科技手段加强监管,一经发现就予以精准打击。科技手段的引入一方面可以改善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随着高科技技术的引入,可提高对珍惜野生动植物的监测质量,为相关科研工作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
自然保护区范围较大,人员管理难度大,野生动植物常受到自然灾害的威胁,相关部门应加以关注。首先,一旦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在保护良好的前提下发生灾害,大部分是因为大自然的自我调节,这时工作人员应收集当时的天气状况、生物群落等诱发因素,通过分析找到灾害发生的原因。其次,自然保护区发生灾害是人为原因造成的,如玩忽职守、管理问题、技术问题等,应对相关人员进行调查,一经查实严肃处理。最后,在重大灾害发生之后,应对相关技术监测设备开展信息收集和调试工作,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研究分析的同时做好信息存档工作。
人的行为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提高对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宣传力度,可一定程度地减少违法人员对自然保护区的破坏。在宣传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从生态平衡方面入手,让群众切身了解野生动植物对大自然的重要性,让人们意识到人类和野生动植物是鱼儿离不开水的关系;第二,从珍惜生命入手,提倡万物平等、珍爱生命,切勿乱杀生;第三,从野生动植物食用危害之处入手,告诫人类食用野生动植物不会带来好处,甚至会引发疾病;第四,从人类精神探索和怜悯之心入手,长期以来人类的猎奇心理就没有停止过,通过宣传转变人类征服自然的心理[3]。在开展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保护宣传工作时,应针对群众受教育程度开展差异化宣传。对小学生应从小做好保护动植物和保护环境的宣传、对打猎者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对食客宣传食用野生动植物的危害。只有加大各方面的宣传力度,才能真正起到预防作用。
为做好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应完善保护管理基础工作,让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都步入正轨。通过拓展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的相关产业,维护行动长期有效地开展;通过加强科技手段的运用,提高管理水平及监测效果,加强对自然保护区自然灾害的检测,提高重大灾害处理能力;与此同时,还应加强对大众的宣传教育工作。综上所述,保护工作不是独立的,是需要每个工作人员努力的。只有高质量的团队对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进行保护和人类共同维护,才能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