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素云
(邵阳学院,湖南 邵阳 422000)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的教育工作呈现出的知识教育、技能教育,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得到体现。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广大师生的活动范围不断延伸,对校保卫工作提出不小挑战。为做好维护校园秩序、确保师生安全的保卫工作,保卫处干部应该直面新时代条件下高校保卫工作的变化,承担时代责任,从强化自身专业技术和管理能力出发,跟进高校的发展。
当前高校扩招、扩建使得校园更加规模化、信息化、开放化,高校保卫工作从认识上、工作机制还是技术上还没有完全贴近时代和高校的共同发展,面对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亟需调整和转变。
1、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治安管理出现的新情况
高校管理工作者认识到当前的网络发展和信息技术给高校的治安管理工作带来的挑战,提出建立平安校园的目标,并不断加强治安宣传和管理工作。高校保卫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信息质量辨识能力弱,易形成价值观扭曲
网络作为信息交流传递的虚拟平台,具有显著的国际化、开放化和自由化等特点,随着手机、电脑等通信设备的普及与应用,大学生足不出户可阅尽天下新闻,获得丰富的外部信息。但由于开放性的信息空间,网络空间的信息状态良莠不齐,文化交流的随着网络普及形成跨地域发展,网络成为多元价值观相互激荡、碰撞的空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网络进行价值观渗透的现象是有发生,对于带有意识形态、政治偏见、歧视等内容的信息大学生的判断和筛选能力显然不足,极易导致思想混乱,形成价值观扭曲。此外,邪教反动活动、反科学内容利用网络进行传播,恶意编造是非,对于社会把经验不足的大学生形成思想误导,尤其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更大的挑战。反政府组织也利用网络蛊惑人心、制造恐慌氛围,给社会校园安全带来安全隐患。网络世界呈现信息的多元化,以及网络空间治理不完善的使得不良信息有机可乘,对大学生的思想造成较大影响,文化渗透带来的三观偏离,为高校保卫管理工作埋下隐患。
(2)网络不良环境诱发校园恶性事件
当前,网络空间安全治理已经成为国家战略角度的政策问题,但由于网络覆盖面广,系统不健全,综合治理难度大。学生网络信息的易得性和易感性对于好奇心较强和戒备心不够的大学生来说就如定时炸弹,个别学生不惜以身犯险,导致恶性事件发生,这也是当期校园犯罪呈现的新特征。此外,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对网络的依赖,及时不打游戏,也有多样的休闲娱乐方式通过网络进行。多数大学生没有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形成网瘾,导致精神状态欠佳,不良情绪一触即发,容易造成暴力事件,为保卫工作带来不确定性因素。
(3)利用网络实施犯罪
网络对校园和学生带来危害,另一方面,也存在极个别学生利用网络的监管和治理薄弱环节,通过学习的网络技术,恶意篡改他人系统、偷看隐私信息,在网上发表恶意、攻击性评论、散播谣言等,甚至有为了炫技而导致的违法活动发生,对高校的保卫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2、网络传播对高校保卫管理提出新挑战
高校是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前沿阵地,青年学生也是信息传播的主要群体,该群体被社会化、复杂化的程度较高,也对高校保卫干部的管理很决策能力提出较高要求。
(1)高校保卫干部思想上树立网络时代的管理思维
网络传播信息是时代要求,高校保卫管理应该了解信息渠道的多元化,相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对保卫工作进行重新认识,将保卫工作从监管变为疏导和防控[3]。了解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网络传播的渠道、方式和特点以及变化,为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持。
(2)交互式沟通方式的应用
以往的保卫管理工作中,高校保卫管理干部多以行政命令式的信息发布者角色进行沟通。在网络时代下,交互沟通成为常态,保卫干部既是信息的发布者也是信息的接受者,而大学生也不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更是思想知识的表达者,他们更多的通过网络媒介进行交流沟通。所以保卫干部要进行网络环境下的保卫工作必须认识网咯技术,了解大学生群体的需求,为高校保卫管理提供信息支持。
(3)对网络信息反应要迅速
尽管高校的保卫工作仅仅局限在校园,但网络空间将治理环境无限延伸,高校范围内的信息传播同样具有瞬间化、快速传播的特点,并且由于流动量大、人群密集、存在认知难度和管理瓶颈。尤其是一些消极的信息,呈现爆炸性传播,引发后续效应,对保卫干部的应变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高校保卫工作作为管理工作别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管理干部的信息集成能力、快速分析和判断能力、信息导向以及科学决策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而科学的决策能力更是关系到保卫工作的成效。科学决策的能力有赖于其他能力素质的支持,高校保卫干部能力提高将会营造平安和谐校园,打造畅通的信息源,有利于师生积极参与管理,共建平安校园,使高校的保卫工作水平提升,为培养高质量人才提供和谐校园环境,为高校教育事业的提供环境保障。图1为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保卫干部新能力体系框架图。
1、树立风险意识,以开放的思维提高预判能力
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的网络信息传播技术和方法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和急速提升。保卫工作是安全校园建设的第一道屏障,是推动学校稳定发展,营造安全环境的基础力量。因此,保卫工作干部要紧跟时代的发展脉搏,学校网络传播技术,了解新媒体技术在当代青年学生之间的影响力和重要性,从思想观念上接受并认可这一事实,了解与保卫工作相关的信息,掌握网络媒介快速变化、传递便捷等相关特征,并且学习和掌握使用新媒体的技术。对于网络中出现的热词,学习理解,了解信息涵义,关注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和规范,对于大学生的动态进行跟踪把握,并以开放、包容、理解、探讨的理念对待青年学生,情感上给予支持,行为上引导规范。树立风险意识,在平时的校园保卫工作中,通过安全治理、规章条例的完善提高高校的安全防范意识。通过观察和讨论对网络信息可能引起的问题进行预判,将日常了解的信息进行积累、凭借敏锐的观察和保卫岗位的敏感性,尽量将负面信息的影响控制在可控范围。
2、严格把关,以准确的信息为基础,培养分析能力
网络媒介的信息传播和传播学中的“把关人”具有相关性,就是通过把关制度的建立,使传播者和受众之间建立起信息继续或者终止机制。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意义上的把关人已经被边缘化了。也就是缺少了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监督机制,因此,高校的保卫工作应该代替“把关人”认识到这一角色的重要性。通过校园保卫人员的安排,防卫宣传和教育的渗透,并发展纵深防护,提高网络背景下,高校的保卫工作的防御能力。因此,保卫工作干部需要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辨别能力,对网络信息的性质进行界定,并进行提炼、加工,培养分析能力,这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3、增强知识储备,培育危机公关和决断能力
对于突发应急事件,要有危机公关能力,采用应急预案并快速响应,能准确的对事件的后果和影响进行决断,高校保卫干部应该具有安全响应能力。也就是采取措施降低危害事件影响范围和防止进一步恶化的能力。网路环境下,对保卫工作的时效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干部工作中,要进行预判、分析、提炼然后迅速做出决断,果断采取措施。因此,知识储备是进行迅速决断的基础。高校保卫干部必须储备一定的管理知识、危机公关知识和应急事件妥善处理办法等相关知识,有计划的组织和学习,并将知识转化到保卫实践中,制定和实施一定的管理措施和策略,提高危机公关和决断能力,并采取措施进行疏散。
[1]魏波.高校管理干部应对网络传播决策科学化研究[J].科教文汇,2017,(14).
[2]汤宏伟,黄西强.新形势下高校保卫处干部管理能力提升的探讨[J].智能城市,2017,(03).
[3]林绍平.新形势下高校保卫干部管理能力提升的探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0,(02).
[4]王善鹏.网络时代高校安全保卫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