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玲
(信阳师范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长,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持续增加,就业岗位缺失,然而我国大学生创业意识薄弱,缺乏自主性,缺乏创业的源动力。为倡导大学生自主创业,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同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各界基础代表会上指出:“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业,大学生是其中的重要力量。”
1、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是应对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当前知识经济快速发展,已占据了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一种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经济形态。高校大学生作为一个知识层次高、活动能力强、社会影响大的群体,更加需要与现实对接,需要顺应当前社会知识经济的发展。
2、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改变当代大学生的就业意识
部分高校学子入校后过分安逸,缺乏就业危机感,以至于难以适应社会从业竞争压力,更加缺少创业意识与能力。培养创业意识是培养新时代人才的重要一步,创业教育是当代大学对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改革,致力于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修养,增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同时注重了实践经验的积累,对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进行一定的指导与引领,减少“啃老族”与“待业高校毕业生”的人数。在如今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社会中,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为自己创造就业机会显得更为重要。
3、培养创业意识的教育是开拓大学生创新精神的需要
社会发展的趋势日益表明,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实际上是科学技术和民族素质的竞争,而科学技术的发达与民族素质的提高,其灵魂在于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对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有良好的辅助作用,在提高其见识、行动能力、意志力等方面的素养时,也提升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对高校青年步入社会,进入就业单位有及其大的帮助,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他们也会感到受益匪浅。
创业意识是创业者思维活动的产物,是创业者在创业实践活动过程中心理活动能动性的集中体现,是创业者源于自己的生理动机和心理动机对所见、所闻、所知、所了解的客观事物的感觉和知觉,通过判断、推理等对已有的感性材料经过大脑加工从而形成创业设想,是创业者内在的强烈需要和创业行为的力量源泉。创业意识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责任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
国内最早开展创业教育课程的大学是清华大学。1998年,全国第一届大学生计划大赛在清华举行,同时MBA新增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这成为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端。2002年4月,教育部在创业教育试点工作座谈会上确定了9所创业教育试点院校,分别是北航、清华、人大、黑大、南京财经、上交、西安交大、武大及西北工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选取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创业教育试点高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创业教育已经开始具有普及化的趋势,全国各地的大学都在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在不断的摸索中找寻一条有效提升大学生创业意识的途径。此外,许多省市在政府、社会和高校的共同努力下,建立了大学科技园区、大学生自主创业园区等,与企业联合建成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吸引有热情有想法的大学生自主创业,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孵化。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经济也经历着从所未有的变化,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和就业机会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开始选择创业,为了更好的帮助大学生适应社会、走上社会,创业教育也就融入到传统的文化素质教育中,创业教育是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新的教育方式,是传统的文化素质教育的有益发展和补充,文化素质教育为创业教育奠定了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由于各个高校的教育资源和优势不同,所处的经济、社会环境不同,所以目前各高校遇到的创业教育瓶颈也不尽相同,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没有打破区域性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壁垒
由于地区差异,经济发展不平衡,创业融资渠道不健全,创业环境和机遇大小不同,最终也影响了高校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强度。例如在上海、北京、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投资环境好,创业机遇多,学生创业意识主动性强,创业教育也比较先进。而在一些偏远地区高校受经济环境影响,无法引进优质社会资源和学生创业项目的有效对接。
2、传统保守思想对创业教育发展的束缚没有消除
人们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认为跳出农门、金榜题名才是光宗耀祖,认为创业就是崇拜金钱、经商、没有社会地位,对创业教育的不理解。认为“国企、公务员、事业单位、考研、出国”才是高校毕业生好的人生就业方式。
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科学性合理性欠佳
目前,国内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评价标准大致有三种观点:一是创业率高低。将高校学生创业率作为衡量该高校就业创业教育的标准;二是获奖数量,将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所获的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体现;三是能力指向,认为内化的素质和外化的行为是衡量教育效果的标准。
1、要高度重视创业意识的培养
创业教育包括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其中创业意识的培养是前提。如果创业意识没有培养起来,其他与此相关的创业能力和创业品质就无法形成。
2、选拔德才兼备的创业导师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创业导师是创业意识培养的关键。学生年龄小、社会经验不足,因此,聘请专业性强的师资队伍是正确指导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活动的保障。应当挖掘聘请专业水平高的教师做大学生的创业导师。导师队伍可以多元化,校内专家、校外创业者皆可。但是一定要选择德才兼备的创业导师,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创业观,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创业意识。
3、营造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
要点燃学生的创业激情,激活他们的创业意识,创业文化氛围营造很关键,它可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高校可以采取主要方式有:一是激励教育。高校设置创业就业指导机构,组织创业就业师资培训,设置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建立创新创业协会,开展创业挑战杯大赛,并开展创业论坛等活动,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并发挥平台的辐射带动作用。
4、开设创业基础课程夯实学生创业理论基础
一是创业教育是新时代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要设立独立并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实施落实好学生创新、创业学分制度。二是要让学生熟练掌握金融、心理、法学、管理、营销等创业的基本知识。三是创业教育最好做到创业知识和专业知识有机结合,越接近,针对性就越强,学生就会少走弯路,并感到学有所用。
5、要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内合、外联”良好的生态环境
高校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主体,是整个生态系统建设的核心,要深入挖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内涵,使其在思想上引领学生的成长成才。要“内合”整合高校优势科研平台、高水平师资队伍,打破校际、院际横行纵向联合。要“外联”政府、企业、社会等校外资源,积极地在高校与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之间搭建合作沟通的桥梁,成为多方联动的合力。政府部门也要为学生创新创业营造宽松便捷的创业准入环境,拓宽学生创新创业融资渠道,制定相关的支持政策。
总之,创业教育是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创业意识培养也是需要完善的机制来保证,我们要与时俱进,大胆创新,改革课程设计,提高教育成效,为我们伟大中国梦的实现培养大批优秀创业人才。
[1]吴敌.浅谈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J].辽宁高职学报,2006,(8).
[2]欧阳康.新时期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及其实践导向[J].教育研究,2012,(2).
[3]苗旭.大学生创业观现状及教育对策[EB/OL].山西经济日报(太原)(2015-06-09).http://news.163.com/15/0609/09/ARLIHOOA00014Q4P.html
[4]郭文芬,陈碧钦,卢小松.构建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运行机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5]李占平,王宪明,赵永新.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云创业平台模式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