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金改
(河南省镇平县玉都街道办事处农业服务中心,河南镇平 474250)
专业化防治工作的出现,符合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能够有效地减轻病虫灾害,提升粮食产量,为农户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因此,需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开展专业化防治工作。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适应现代农业化的发展要求,单家独户防病治虫的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因此,提出了专业化统防统治的要求,要求对农村的农作物病虫害做到统防统治,实现更大规模、更广范围和更高层次的专业化。只有专业化统防统治,才能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促使农业生产者的安全。因此,要提升专业化防止组织人员的素质,实现安全、科学、合理用药,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病虫灾害是农作物生产的重要灾害,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耕作制度的改变,病虫害爆发的趋势和形式也逐渐严重,这种病虫害的范围非常广、爆发性强、传播快,因此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病虫害。
2.1 农户分散经营模式对专业防治工作有一定的制约 农村的土地经营模式是按照家庭人口总数对土地进行平均分割,处于一种人人享有土地经营的局面。这一制度虽然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公平要求,但是却对专业防治工作的开展有一定的制约[1]。部分农民的思想观念比较传统落后,不会主动去聘请专业防治人员,专业防治在农村的发展中就无法取得高效的成绩。
2.2 部分地区对专业化防治工作的认知不足 还有很多农村地区对专业化防治工作的认知不足,相关工作没有得到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所以,人们认识不到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很多地区的专业防治还停留在官办为主的阶段,缺乏有效的市场运作手段,对于基础机械设备的购置和推广不够全面广泛,专业防治工作无法有序开展。
2.3 抗风险能力比较差 由于农作物会受到病虫灾害的影响,并且种类繁多、影响因素复杂多变,所以防治成本也相应增加。如果出现防治效果不一样的现象,还会出现一些经济纠纷,因此,专业防治工作在开展过程中面临很大的压力和挑战。
2.4 政策扶持力度比较弱 虽然很多地区对专业防治工作已经有了政策的扶持和资金的支持,但是只局限在个别的省市地区,而且专业防治的资金投入力度明显的不足。随着农作物价格的不断上涨,劳动力的成本费用也在不断上升,专业防治工作更难得到开展[2]。
3.1 因地制宜,促使土地流转工作开展 在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中,各级政府也要加强工作的重视度,促进各个地区之间的土地流转工作。政府要起到引导作用,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做好规范化管理,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为土地流转工作创新一种新的制度机制。要求土地的所有权要明确,做好土地经营权利的分配完善工作,加大土地流转的规模和力度。
3.2 加强政府政策的扶持力度 国家需要出台病虫害统防统治的相关优惠政策,一旦在防治工作中出现因为突发性病虫灾害引起的经济损失时,就要给予农户一些财政上的资金补贴。还要为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设立专项补贴资金,给予用户经济补贴和支持。通过各项政策制度的扶持,鼓励和吸引更多的人员参与到统防统治工作中,最终取得更大的成效[3]。
3.3 建立健全规范化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规范化管理制度,就要对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的建立和撤销、准入条件、运行行为进行全面的监督和管理,并且在制度中详细地进行规定。只有建立各项管理制度,才能解决在专业化防治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保证农民的经济利益。还要求专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在工作期间定期参与培训教育,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加强自身相关知识的学习,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积累工作经验。还要积极鼓励专业人员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使其将先进的工作技能运用到实际的防治工作中。在整个防治工作中还要做好监督管理工作,为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提供一个稳定的秩序保障。
3.4 建立标准化市场防治组织 还要积极创建专业化防治组织公平竞争的环境氛围,鼓励和支持各级公司和组织实现转型,引导各组织协会相互合作帮助,逐步向现代化企业转变。
只有在实际的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中做到促进土地流转工作的开展、加强政府政策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规范化管理制度和建立标准市场防治组织,才能大力推进标准化防治工作的开展,逐步向现代化农村社会经济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