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CUM 职业需求分析法在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2018-02-11 13:31韩福丽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分析法研讨旅游

韩福丽

(绥化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绥化 15206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在逐步完善,旅游管理应用的范围在逐渐变宽。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对于人才培养偏注重理论方面,没有从市场角度进行需求分析,缺少对市场需求的注重。旅游产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越来越高,企业找不到合适的旅游管理人才,旅游管理人才无法适应市场要求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应用DACUM职业分析法是非常必要的,通过需求分析法对旅游管理专业进行人才培养及课程设置,是旅游管理专业培养人才的基础。

一、DACUM职业分析法相关理论

DACUM职业分析法(Developing a curriculum的缩写),其具体内容为: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集合多位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员,组成一个专门委员会,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职责及人物层次分析,从而得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所需要的相关要素。通常情况下,从旅游管理专业以及旅游行业的角度来说,对于人员能力的需求通常是在10个综合能力左右,并且每个综合能力下都包含若干个专项能力,所有专项能力都需要一一记录。通过记录的形式制定DACUM职业能力需求表以及相应的能力说明,再经过职业能力需求表制定教学单元[1]。教学单元制定需要具备明确的教学内涵,最后根据教学单元进行知识的串联排序,组成教学的总体内容。DACUM职业分析法是较为复杂并且规范的方法,其根本目的在于将职业能力作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保证职业能力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体现。

(一)DACUM分析法的构成

DACUM职业需求分析法是借助研讨会的形式而开展的一种分析方法,其人员构成从职责区分主要有五类。首先,DACUM协调人。所谓的协调人指的是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讨会的运作流程、所需资金以及研讨人员进行协调的责任人。协调人要具备充足的DACUM理论知识以及较强的协调能力,并且具备调动资金以及人员的权利。其次,DACUM主持人。主持人主要负责研讨会的主持工作,需要经过DACUM主持人的相关培训,并且需要具备优秀的DACUM理论与实践能力、向研讨人员介绍研讨的原则、激发研讨会人员的讨论热情、保证研讨会围绕研讨内容进行。再次,DACUM记录员。以主持人助手的身份参与DACUM的研讨。此外,DACUM研讨员。研讨员是整个DACUM方法的核心,通常情况下研讨员是旅游管理专业一线教学人员以及旅游行业从业人员。最后,DACUM列席员。此列人群包括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管理人员(如,专业主任、班主任、辅导员等),以及旅游行业相关人员。

(二)DACUM职业需求分析法的运作过程

DACUM职业需求分析法的运作过程包含三方面:分析前准备、研讨过程以及研讨总结[2]。首先,DACUM职业需求分析法的准备。DACUM职业需求分析法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在于得到相关部门以及领导的认可与支持,并且领导也要参与其中,从而保证DACUM职业需求分析法在教学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另外,分析前准备好包括研讨会成员的名单、列席人员的名单、讨论内容等。其次,DACUM研讨过程。根据研讨内容进行相关能力的探讨以及教学相应改革的目标,直到最后没有异议为止。再次,研讨总结。通过协调人员以及组员探讨并进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所需能力的编写,以此保证课程体系的建构。

二、DACUM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一)DACUM职业需求分析法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价值

首先,促使人才培养目标更加具体化。职业能力是学生就业的根本保障,通过在旅游管理专业中运用DACUM职业需求分析法,将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重点,突出了人才培养目标[3]。其次,促进文化教育功能化。运用DACUM职业需求分析法进行人才培养的指导,高校既要重视旅游产业不断发展下对人才职业能力要求的变化,也要注重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对旅游教育的需求变化;既要充分考虑学生对教育的需求,又要考虑专业的长久发展,这样才能有效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同时帮助学生职业工作能力的提升,真正实现了理论学习同职业要求的无缝对接[4]。再次,促进教育的实践化。在高校的教育体系中,教育的本质是为了突出职业性以及实践性,只有强化教育的实践教学,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通过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运用DACUM职业需求分析法,将培养学生的创新以及实践能力作为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改革重点,加以辅助实践教学,进一步提升学生适应职业需求的能力。DACUM职业需求分析法更加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规律,进一步实现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实践性。此外,促进教育的活动化。旅游管理专业是以技能及应用为主的专业,需要教学过程要具备一定鲜活性、教学内容具有项目化,运用任务驱动方式完成教学。根据DACUM职业需求,秉承“教、学、做”三合一的教学原则,以做为核心,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作为教学的主线、将社会中的旅游项目作为教学载体、运用任务作为教学驱动,从而有效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让学生在获取旅游管理职业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从学生向旅游职业者升级。最后,促进教学评价的社会化。从需求角度来说,高校教学培养出的人才是否能适应职业的需求需要社会衡量。DACUM职业需求分析法的基础便是强化社会、学生以及研究机构三方共同参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检验,将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的就业率、就业质量以及社会满意度等指标作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指标。DACUM注重学生就业质量的跟踪分析,针对企业以及市场对学生的反馈进行学生就业质量分析,及时反馈到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进一步强化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为旅游管理专业改革及创新提供参考。

(二)基于DACUM职业能力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培养构建原则基础上[5],在旅游管理课程中,需要坚持总体性原则。所谓的总体性原则指的是围绕着职业能力需求这一主题,以突出专业实用性以及职业性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将旅游管理课程以及培养目标有机结合,不单纯追求传统的系统性教学,形成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主体,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首先,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学生刚接触旅游管理专业时,他们的旅游管理知识是空白的,基础知识薄弱,尤其是对旅游管理课程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这对他们的进一步学习以及职业培养都有着一定的影响。这就需要高校在进行DACUM分析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设计,以够用为度,充分满足学生对未来工作能力的需求,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教育。其次,要突出旅游管理专业的目标,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要求高校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根据市场以及企业的岗位需求,进一步明确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所需要达到的目标,从而根据目标开展教学,充满满足目标教学的功能。通常情况下专业课程以及实践课程的设置比例1:1为宜。再次,以旅游项目作为教学载体,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教师要明确课堂教学的职业目标,根据职业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项目,学生在教学项目完成以及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的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平衡学生完成项目与理论学习。高校旅游专业课程的开展要以职业活动作为教学导向,实现工学结合[6],强化实地见习以及社会实践等方式,通过直接到旅游企业进行相应的职业培训与学习。最后,要实现旅游管理教学的双向渗透。所谓双向渗透是指在旅游教学中要注重德育及职业理念的渗透,强化非专业知识在专业教学中的互相渗透。

(三)DACUM视角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DACUM委员会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探讨,结合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特点,笔者建议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可设置成为“高校—仿真基地—企业(市场)”的递增式人才培养机制、“高校—仿真基地—仿真公司—企业实习”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以及“双素质、技能、证书”的人才培养方式。

1.“高校—仿真基地—企业(市场)”人才培养模式

从“校企合作、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机制来看,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需要在对旅游企业以及旅游市场进行充分调研、分析职业典型工作任务的前提下,将高校同企业的量和培养人才作为基础,进一步强化学生在实践环节的教学,强化旅游企业资源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实现将课堂从高校内转移到旅游企业以及旅游市场中,实现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转移,突出教学的职业技能培训。从而形成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能力本位”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校企合作培养市场需要人才。

2.“高校—仿真基地—仿真公司—企业实习”人才培养模式

在经过DACUM研讨会的调研以及研讨分析的前提下,高校同旅游企业互相合作,创建“高校—仿真基地—仿真公司—企业实习”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学生入学的前五个学期,在这两年的教学中,由专职教师以及兼职教师共同负责教学,其中以专职教师为主,并且通过引入旅游市场以及旅游企业中的真实项目,在高校内部进行有针对性的旅游管理实训,做到旅游管理的教学做合一,在旅游项目的完成过程中,教师不但传授了旅游管理的理论知识,同时完成了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并且促使学生通过项目教学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专业理论知识,在此过程中完成学生旅游管理相关证书的培训(例如导游资格证、旅游计调师证等),使学生获取相应的资格证书。第二阶段是学生入学的第六个学期。在此时间内学生应当通过在校内的仿真公司以及校外的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学生由教师带领,通过对旅游企业进行模拟以及真实环境的学习,对学生旅游管理的专业能力以及综合能力进行培训。学生作为实习生进入到模拟公司以及企业中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根据相关要求以及企业的要求参与到旅游管理中,以半工作半学习的方式进行职业能力的培养,在实习工作结束后学生要针对实习情况进行实习工作总结,进一步强化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第三阶段为第七个学期,在这个时期内学生通过在校外企业进行上岗实习的方式进行学习,通过实际的旅游企业进行实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旅游职业素养,提升学生在旅游管理过程中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学生在此时期内可以创作或者完成毕业作品。此人才培养模以旅游实际岗位的需求作为人才培养导向,将旅游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作为教学主线,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本位,将真实的旅游项目作为教学载体,突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职业特色。

3.“双素质、技能、证书”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我国旅游产业早已不仅只是局限在国内游客,更多国外游客的涌入对旅游人才的英语能力提出了更大的要求[7]。因此,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要突出对外语的要求,打造“外语+旅游管理专业+证书”的特色,要求课程设置应充分注重职业的特点,打造出“双素养、技能、证书”的复合型旅游管理人才。在这种培养模式中,高校要强化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使学生获取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文素养以及英语运用能力。通过强化学生旅游相关证书培训,帮助学生在高校内获取相应的证书。通过学生企业实习的方式,让学生在旅游企业从业者的指导下,获取旅游管理的相应技能,促进学生语言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的提升,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让旅游管理专业实现“双素养、技能、证书”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DACUM视角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保障措施

1.强化资金投入

高度重视是高校教学改革有效进行的前提[8]。高校要注重以职业需求为核心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从对DACUM职业需求分析的调研还是邀请相关专家的分析,再到教学模式与体系的设计,高校都要从资金方面给与必要的支持,同时高校也要强化对校内模拟实习基地以及模拟公司的建设资金投入,为教学的开展提供环境,课程的顺利进行提供资源保障。

2.强化企业参与过程

运用DACUM对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培养符合旅游市场需求的人才,需要企业深度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在DACUM下的高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企业需要参与到旅游人才的市场需求调研、职业需求分析、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分析、课程体系改革、教学环境改善等诸多方面,尤其是高校旅游管理人才的实践培训,旅游企业要从平台、培训以及组织等多方面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实践参考和智力支持[9]。

3.强化师资建设

为保证DACUM职业需求分析法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中的应用以及教学模式改革,高校应通过强化教师的培训,保证师资队伍的建设。高校可以通过派遣教师到企业培训的方式进行教师队伍建设[10],也可通过邀请一些旅游企业骨干人员进入学校对教师进行培训,从而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DACUM的应用能力,打造出一支理论水平高、动手能力强的队伍,提升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素质。

综上,在DACUM职业需求分析法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DACUM职业需求分析法的视角下对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设计,构建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多元模式。通过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体素质,满足旅游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

猜你喜欢
分析法研讨旅游
异步机传统分析法之困难及其克服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基于时间重叠分析法的同车倒卡逃费探析
案例研讨课的困境及未来走向
旅游
AHP和SWOT分析法在规划编制中的应用
新形势下临床医学教育方法的研讨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