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学院 刘名顺 史欣 刘青蕊
全国脑象图协作研究中心 段文敏 王成
为了探讨脑血管病的新的诊断方法,我们自2013年开始对临床疾病患者进行了脑象图的诊断研究,此研究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56例神经科常见病的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研究的病例共56例,其中,脑梗死33例,脑出血14例,脑供血不足4例,高血压脑病1例,阿尔兹海默病1例,一氧化碳中毒1例,舞蹈病1例。
采用天津和德脑象图技术研究有限公司生产的WDK脑象图工作站,按照国际10-20系统24导电极安放,采用清醒、静坐、闭目状态,测试受试者5~10 min,抽取1 min有效脑电,将脑电信号转换成脑象图并进行分析研究。
脑象图对疾病的诊断,诊断符合率100%,表明其可靠性较好。
脑象图(electroencephaloquadrantogram,EEQG)是我国首创、国内外独一无二的新的诊断技术,它是在脑电图的基础上,依据混沌动力学原理和脑电图临床判读规则,通过数据编码分析,将脑电波转化为具有物理性质和示意功能的流体几何图像。脑象图技术通过对图形特征和图形指标的分类判读,可以对各种疾病进行诊断,其诊断符合率达100%,所以是可以信赖的。
本研究表明,脑象图对疾病的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对疾病的辅助诊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但其图形不够精美,应有大脑样图形更好,其对疾病诊断的特异性尚不够理想,需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脑象图与脑电地形图均为在脑电图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脑象图的优势是全方位的观察疾病的改变,而脑电地形图是局灶性观察疾病改变,脑电地形图对疾病的定位诊断较脑象图更确切,并能观察病灶对其周围正常脑组织的功能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脑象图与脑CT及MRI比较,脑象图可全面观察疾病对大脑的影响,而脑CT及MRI是局灶观察病变对大脑的影响,因此,脑象图在对疾病的定性、定位诊断方面不如脑CT及MRI直观确切,需进一步改进提高,使其更好地为诊断疾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