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艳
(湖南省张家界市第一中学〈新校区〉)
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一代新人,为社会发展服务。在新高考实施的过程中,如何落实“高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怎样进行“选课走班”,怎样指导学生做“生涯规划”,如何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如何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如何提升“学校变革领导力”?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思。
上世纪90年代以前,一般大学生都包分配,所以当时高中生学生及家长想到的是有一个“铁饭碗”就够了,没有更多的奢想,只要跳出“农门”。当今时代,人们不再局限于家庭小康富裕的物质生活,而是逐步转向寻求下一代子女教育的最优化,即进小学、初中、高中要选重点校;到了重点学校选尖子班、选名优师;上大学要考“211”“985”;然而他们也累,除了在学校上完课以外,为了取得好的成绩,还要参加家长指派的各种补习学校、特色学校、特长学校等,由于受社会有些不好思想的折射,使他们从小就产生了要“追逐金钱和权利”的思想意识。
传统课堂无法破解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无法破解学生的素质和应试水平的提高,传统教育把老师的进步和职业幸福感抹杀了,应时代要求,需要有新的思想、新的理念,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个性特长发展的需求,新高考选择考试科目的要求,学校办学实际情况,我认为学校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变革。
一是在学校课程整体架构中对规划教育课程目标进行顶层设计。针对学校实际,结合高中新课程改革,探索如何根据区域与学校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整合教学中实施的各类载体,在学校课程实施的框架下形成学校特色的纵向衔接、各类课程横向贯通的学生教育实施体系。促进学校文化或师生文化的提升,使师生的学与教互动。
二是以学生为中心,倡导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读书?怎么样做人?让他们正确认识压力,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如果说知识与技能所成就的是学生的“才”,那么态度与价值观所成就的则是学生的“魂”。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如课程多样性、教学差异化、评价全面性。
三是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首先学生要与家长、老师一起研究讨论自主选课、网络抢课。学生一旦选择一门科目,学校必须为他提供的课程包括:必修(分层)课程、以学科为轴心的选修课程、学考指导、高考指导。高考改革带来的不仅仅是课程结构的改变,更是课程哲学的深层变革。“增加学生选择权”,“坚持自主选择,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促进学生发展学科兴趣与个性特长”,把学生的选择权由“被动”变为“主动”。
四是教师因材施教上力求创新,倡导学生“终身教育”的习惯。课程目标在于引导学生学会认识自己、评价自己,认识社会与职业变化特点,掌握了解、收集现代职业等相关信息发展等相关信息的方法,帮助他们体验真实的职业生活,探索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为未来的专业知识技能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作好准备。
高校的人才多元化选拔标准,对中学教育教学改革将有很大影响。培养拔尖人才,不只是拼命刷题,而是素质的全面提升。比如,校招面试的成绩,很大程度上跟一个学生的知识面、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相关。学校建立数据分析管理系统,应用现代科技智能平台管理分班、考勤、评价等。学校根据必修课课程套餐选择数据结果,按选科相同或相近、教学时间设置相同进行教学分班,并结合职业倾向测试分析结果、生涯导师指导意见、家长和个人意见选择合适的课程层级以适应新高考。在师生个人业务空间里,所有走班上课的学生通过门禁刷卡,自动考勤。学生的上课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情况、教师教学资料包等都能在选课平台里保存记录;学生在课后还能登录云电脑,对课堂满意度进行评价,对错题进行归类,对学业曲线图进行分析,轻松下载教师上课的课件和预留的作业。学校管理者也能通过其中的大数据分析诊断课程设置和教学情况,更科学便捷地进行管理与决策。
总之,好的教育需要面对真实的学生。真正的特色学校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富有个性,都能在校园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成长之路。学生的成长增量,才能称为学校的绩效。高考,不过是人生无数坎中的一道。“无论是高考,还是大学自主招生,都不应该是简单选拔方案,而是教育方案,我们需要中学和大学携手,给学生更加适宜的温度、水分和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