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丽乡村中生态影像的价值

2018-02-11 10:33金昊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8年12期
关键词:摄影文明生态

金昊

(浙江农林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杭州 311300)

摄影因为特殊的生态危机时代而有新的存在意义,为达到更大范围的传播生态理想的目的,创建生态文明建设体系,最终获得自然与人融为一体共同发展的宗旨,摄影将生态关系的视线纳入其中。

一、生态文明理念

不同的生物存在于地球生物圈不同的环境中,环境和生物的机能和生长一直都是互相干扰、相辅相成的,由此产生的共存亡的关系。以种群和各个个体的方式组成而一个生物主体,主体的生物又可分为微生物、动物、植物等。作为主体的生物与生物环境构建的生态关系中,不同种群、不同生物以及不同生物主体之间构建了一个浑然为一体的主体。生态问题因为人类文明的繁荣发展而越发严重,爆发的一连串的无法意料的生态灾难正在一步一步的严重破坏原本和谐发展、有机的、稳定的地球生态系统。而每个人都有可能是这场灾难的受害者。国家的现代工业文明因为改革开放的原因得以激情高涨蓬勃发展,短期内就成绩斐然。同时环境问题也在一系列发展中变得越发严重。无论公众还是政府部门都不得不正视因长期的污染和破坏而导致的十分严峻的生态系统,采用多种有效手段以改善生态危机。现阶段国家从实际国情出发,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从发展角度来看为赶上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务必加速对工业化的建设,以期在最短时间内在实力上赶超发达国家。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因为有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而造成的生态危机的前车之鉴,国家必须在满足社会发展需求、避免环境恶化以及生态危机的基础上进行经济建设。

因此国家政府部门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必须寻找一条新的文明道路,推行发展战略的可持续性,开辟新的经济增长形式,调和环境、资源、人口以及经济发展四者关系,推动自然和人共同发展,构建保护环境和资源节约的产业链。必须是在不危害自然的前提下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以可持续发展基础下的生态系统观念实现自然和人融洽共存的文化价值观念,以使对整体自然的维护上升成为内在精神的一部分,在生态系统可承受的基础上达到发展的目的,是发起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于全球不同种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人而言,仅有的一个地球是全世界人民的家,生态系统的万物都应该维护地球生物圈的互惠互利的关系。每个地球人都应该同心协力为建设生态文明出一份力。

二、生态影像的起源和发展

1825年,《牵马的孩子》作为历史上第一幅永久保留的作品就是N·J·尼埃普斯这个法国摄影师采用“旧光蚀刻法”拍摄的。

英国伦敦的雕塑家阿彻尔在1857年发明了湿版法,是一次摄影改革,不仅曝光时间缩小而且摄影成本也缩减了不少。摄影得以快速发展和大面积推广,美国和欧洲摄影的发展也与湿版法摄影术的传播有莫大的关系。

摄影就是以图像的方式添加生活的意义,通过定格的方式随性杂乱的生活变得更具有条理性。无论是随性偶发事件的相遇,还是意料之中的有意的摆拍行为,这些取景框中的画面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现有的生活模式。基于生活记录、绘画摄影的艺术追求以及人物摄影的形象刻画方式的纪实摄影的出现。因为拍摄下来的物质很具有空间感和时代感,所以19世纪的摄影完整记录了世界的进程发展。从一开始的景色、肖像以及殖民战争和运输方式,到最后运用于人类、心理以及医学等个个领域,而20世纪取景框赋予更深层的意义。多重元素通过镜头反映出来性别层次、阶级种族以及社会,同时也成为情感传递,社会事实披露等等,被赋予更多的现实定义。

当下摄影因互联网与数字化双重作用而走向信息时代,在新时代也有了更多的存在意义。

三、生态影像的特点

因为生态关系的全景式观照而崛起的生态影像具有鲜明的个性。生态影像一方面着力于表面的表现方式,另一方面这把生态文明时代的状态和理念的内在完美体现。

(一)生态影像以生态知识作为基础

生态影像的摄影师相对于传统的摄影不仅仅需具备摄影技巧和基本的艺术审美能力,同时还必须具备生态学知识的专业资质。这样展示出来的作品才可以基于图片效果以外客观展示生态关系和传达相关的生态文明理念。为达到生态影像内在的高度必须具备专业的生态知识支持,也才能对生态主意世界观有一个整体把握,才有办法把生态影像更内在东西上升到一定高度。因为生态影像图片的信息传递错误将是重大的生态影像事件,其所传达的错误的生态观念后果不堪设想。只有确保在自身具备正确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才可以保证文化以及艺术特征在生态影像完美体现。

(二)生态影像以艺术性表现客观真实

生态影像以精通的方式来批驳人是自然统治者的错误认识,无论是人、社会还是自然都是生态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融为一体才可以把综合价值最大化,强调自然和人是和谐发展的关系。在不更改生态环境、不杜撰生态关系的基础上选择生态影像的拍摄题材,所呈现的内容必须是真实客观的。从表面上看摄影技术要把人的神情举止、动作表情真切的体现出来还要实现感知的事物外在形态、质地、比例、大小、线条等准确还原。从客观方面上看通过呈现的真实的影像来再一次体现生物和生物之间、生物和生存环境存在的相关联系,达成自然和人协调进步的目的。

(三)生态影像具有公益性

公益事业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点,而生态影像的进一步崛起无形中保护了社会公众的福利。人人皆是生态摄像师,利用手里的相机把周边的生态环境展示出来。保护生存环境和稀缺资源,扛起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传递生态文化健康向上的是生态影像的宗旨。通过重现和还原的方式展现出生态现阶段的好坏状况,表达出维护平稳和谐的生态系统的重点。影像的方式传达出生态系统和人的对峙和矛盾多半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引发人类对生存困境以及自我行为方式的反省,借此提高社会责任心,为保护家园美好而做出努力。

(四)生态影像具有全球性

现阶段作全球性难题的全球化的生态危机决定了生态影像天然属性具有全球性。生态理念作为生态影像的传播者,拥有其集体中心取向。以生态系统里面的物质作为拍摄对象,拍摄的内容刻意涉及到耳闻目睹的各个领域。可以涉及到文化、社会、政治、经济等方方面面。即便是存在习俗、语言等多重上的迥异都不会影响其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妨碍任何人看到生态影像后面更深层的东西,没有任何的沟通上的困扰。生态影像是在生态危机大形势下选择了逾越任何文化、种族、意识形态等启迪全新的公共关系的方式。

(五)生态影像坚持的是科学的发展理念

通过对自然和人关系的展示,目的在于传达给人类人与其他生物处于同一位置的信息,号召人类回归生态系统是生态影像的最终目的。生态影像不仅仅是存在于生物圈中的生物生存现状的还原,同时用生态画面的方式展示科学发展观的可持续的一面。为达成自然和人共同发展的生态目标,生态影像是采用艺术的手法来体现生态关系,不仅仅只是对风景和大自然的植物以及动物的还原。为使得作品更富有艺术张力,能够凸显作品本身的形象特征刻画出作品内容的中心思想,让观看者从作品中找到对价值、世界以及人生观的反省和情感上的共识,生态影像更会注重创意、线条、影调、光线等方面的分配和组合,以彰显其图像作品背后的审美价值。为反馈出摄影者通过作品来反馈出来的对生态的认知、反省以及了解,诠释出科学发展观的可持续性,因此更加注重其艺术特点。

四、生态影像的价值

国家在建设生态、精神、物质、政治文明的过程中都离不开生态影像的大范围使用。归纳起来存在着以下价值:

(一)认识价值

人类可以通过生态影像真实还原生态系统的方式,在没有任何的种族、时空的约束的情况下理性直观的了解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相对于画画和文字的信息传播方式,影像下的生态更为生动形象,可作为庞大的公共意识工具,将不明的生态状况和已知的生态环境直观体现,帮助人类全方位了解自然规律通晓生态系统。

(二)教育价值

生态影像除了真实还原生态系统,还融合了摄影作者的思想和个人情感。摄影作者对人类社会以及自然生态的立场和探索,通过影像的构图、色彩、影调、光线的采用得以传递,让其在欣赏生态影像的过程有了思想上的共鸣作用。生态影像强烈画面感的生态影像能够冲击心灵,无论是反面的批判还是正面的赞扬都能再一次将人们的生态意识唤醒,引发对当下越发严重的生态环境反思,最终自愿积极的承担生态理念的传递的工作并且充当生态环境的保护者。

(三)导向价值

在确立生态整体主意观念的基础上达成生态理想。在社会引导和督促的基础上通过生态影像的方式传播生态理念。通过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之间存在的关联,摒弃人类为中心的错误观点,把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进行到底。本着自然共存亡立场,人类杜绝和抗拒过分消费生态系统,反省和驳斥生态危机行为,从根本上启发自然和人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于此来引领促使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发展往好的方向发展。

(四)批判价值

无论是因污染而破败的蛮荒之地,还是应接不暇的人文景观,这些生态影像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如若是美景又或者美好事物旨在于宣传美好事物,缩短了自然和人的间隔,体现了自然之美,让你感官上体会自然的美,爱上这份美,并且保护这份美。如若是不美好的事物,则是揭示了现有的环境问题,激发人加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列中,热爱自然,为环境缓解压力,保护生物多元化,抵消存在于自然和人之间的不和谐。未来环境保护的机制和行动是人类发展的最新要素。

(五)科研价值

通过影像的方式可以更直观更真切的反应现阶段的生态状况,改变民众对生态系统的认识,更好的体现科研价值,同时为生物学、生态学等研究提供依据。生态摄影师通过敏锐的视觉手段探索自然界的任何一个可能位置,挖掘出数据和重要的生态影像资料。为特殊景观的阐述、探索科学提供强有力的图画证据。为促进科学的研究和建设,在科学规律的基础上不断的提高认知和研讨能力。

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理论界对纪实影像的研究已经很丰富,对生态、环保题材的影像研究还很少。进入21世纪之后,除此之外,随着中国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不断加快以及各式各样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已经恶化的环境也在加速破坏中国乡村社会美丽的环境。因此乡村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当前学术界也开始对乡村的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深入的研究。考虑到生态文明所涉及的因素众多,大多专家、学者也仅仅结合自身的实际从管理学、环境学、生态学等单一的角度对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研究。这些研究因为缺乏交叉学科的综合运用使得其研究进展缓慢。因此为了能够降低生态文明恶化的速度,新闻记者和自由摄影人也纷纷开始撰写一些宣传文章以及拍摄一些乡村美景作品在社交媒体网络之间进行传播以及转发,以期望能够提高人们对于美丽乡村的关注以及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然而传统的图片影像所能够承载的信息有限,同时采用文字与图片相结合的宣传方式很难在那些已经习惯了城市生活的我们中引起共鸣。只有将双脚踏在中国乡村广袤的土地上之后以观察者的角度拍摄关于美丽乡村纪实生态影像,才能够将美丽乡村的景象客观真实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以引起观众的共鸣,以进一步提高公众生态意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影像是将进行的摄影实践活动把摄影术与生态思想融合在一起,在摄影术和生态学有机组合在一起而产生的特殊影像,旨在对自然和人以及社会和人之间的联系的探讨。想要拍摄出更具有启发性的生态影像作品,不仅仅需要轻松驾驭摄影构图、摄影技巧等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基本的生态学知识、懂得相关自然保护信息以及对生命尊重的基础上通过不一样的生态视野来拍摄作品。

本篇文章从农村背景下的生态关系出发,旨在挖掘生态影像镜头以下的内涵,摄影艺术因为现代生态理念的作用有了新的定义,展示生态在现代生物圈中的关系。笔者始终认为想要生态影像有更好的未来,必须再建并把生态语境的设想语言标准化,同时还要创建完整的理论体系。对于生态影像而言因为正处在特殊的社会变革阶段,用镜头还原这个时期所出现的生态环境的问题,生态影像因为生态文明而拥有的全新意义,引发全民对此的反省以及关注。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历程尽一份力。

猜你喜欢
摄影文明生态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生态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