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高职校地合作办学推进地区三产融合发展的思考
——以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8-02-11 08:11:34王怀栋刘金泉艾云辉
职业技术 2018年10期
关键词:右旗博览园校地

王怀栋,李 明,刘金泉,胡 云,艾云辉

(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109)

0 引言

校地合作是一种办学模式,目的是为了处理好学校与地方发展的关系,从而为高校自身赢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1],通过高校与地方政府以及企业之间的深入合作,可以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科研教学平台[2]。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同时也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3]。因此,高校应该主动与地方政府合作并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政产学研用合作共建过程中发挥各自作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并服务地方产业发展[4]。同时,校地合作要立足区域产业集群科技需求,以解决共性、关键性技术问题为对象建设合作平台,为人才培养提供坚实载体[5]。在校地合作过程中,政府可满足一定时期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高校可借助于政校合作培育应用型创新人才,从而激发高校教育教学的相应变革[6],最终促进高校办学和地方社会经济共同发展。

1 现状分析

1.1 学院简介和校地合作现状

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农大职院)位于内蒙古包头市土默特右旗(以下简称土右旗),占地333公顷,有20个本科专业和36个专科专业、教职工492人、在校生7037人,是科技部、中宣部等部委命名的“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是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农牧业科技园区”承办单位,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和自治区人社厅的职业技术等级培训定点单位。

2015年12月,土右旗与内蒙古农业大学签订了关于特色农牧业产业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搭建校地共建平台,双方在农牧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训等方面开展合作,内蒙古农大职院充分发挥科技和人才等优势,积极推动土右旗乃至包头市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推动全市农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2016年以来,农大职院与土右旗官方共建“中国·敕勒川现代农业博览园”(以下简称博览园),在双方的努力下,目前已经在沟门镇初步建成了玉米和向日葵高产高效示范、蔬菜花卉高效生产、运动马驯养、绿色农畜产品加工、特色植物种质资源苗圃等科技示范基地。2017年至今,土右旗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包头市农牧局、内蒙古农大职院多次探讨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全旗三产融合发展的议题,提出了加快推进博览园基地建设,推动包头市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市的对策。

1.2 土右旗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现状

1.2.1 农业内部产业重组融合

以农业优势资源为依托,将种植业、养殖业的某些环节甚至整个环节联接在一起,形成农业内部紧密协作、循环利用、一体化发展的经营方式。到2017年,全旗大力推进种养殖结构调整,总规模333公顷的博览园项目加快建设,建成10个特色种植示范基地,特色作物种植面积达到8000公顷,绿色玉米订单种植面积达到14000公顷,成为全市首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粮食总产量75万吨以上,蝉联“全国粮食生产大县”称号,大力实施“稳羊增牛”发展战略,完成15个千只肉羊养殖小区、8个标准化奶牛牧场改扩建工程,源升、绿蒙2个规模化奶牛牧场加快建设。

1.2.2 农业产业链延伸型融合

以农业为中心向前向后延伸,将农产品加工、销售与农产品生产连接起来,或者组建农业产供销一条龙,全旗大力加快农业上下游产业。2017年,土右旗引进建成小尾羊、骑士乳业、北辰饲料、牧蒙肉羊全产业链等农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建成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示范基地14个。同时,本年度积极引进汉麻、甜菜、红辣椒等种植加工项目,积极创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完善旗乡村三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推动农大绿色农博园、新营子千亩标准化蔬菜等5个特色示范园区投入运营,整体提升了农牧业生产经营水平。有机、绿色、无公害“三品一标”认证主体达到10个,成为呼包鄂区域重要的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

1.2.3 农业与文化旅游产业交叉型融合

2017年,全旗以产业优化为第一引擎,以主导产业地位做大做美文旅产业,推进总投资44.5亿元青马车寨、敕勒川红酒庄园、野生动物园等21项旅游重点项目的建设,4A级景区创建实现零的突破,总数达到6个,美岱召5A级景区创建和敕勒川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全面启动,旅游业综合收入年均增长25%,成功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目录,荣获2017年度“中国十大品牌休闲县市”荣誉称号,获评“自治区乡村休闲农业旅游示范旗”。

1.2.4 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对农业的渗透型融合

在“互联网+”背景下,农业实现在线化、数据化,农业生产经营依托网络在线监控管理,农产品线上线下交易,使农业产业链延长、农村产业范围拓宽、农业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明显增加。2017年全旗稳步推进商贸服务产业,加大对“互联网+传统商业”的扶持力度,发挥电子商务三级体系示范带动作用,创建了一批电商小镇和电商专业村,健全完善了敕勒川电商园区企业入驻和退出机制,提升了园区产业集聚和行业引领作用,电商营业额突破3亿元,成为全市首家“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

1.3 国内校地合作现状

目前,我国随着城市化发展,县城逐渐成为大城市或被大城市吞并,所以绝大多数大学集中在大城市里,国内县城有大学的有以下几个县城:浙江农林大学位于浙江县级市临安市,石河子大学坐落于新疆的县级市石河子市,山西农业大学在山西省太谷县,曲阜师范大学位于山东省县级市曲阜市,上述几所高校与所在县城积极合作共赢,均对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在内蒙古自治区范围内,2009年内蒙古农业大学与兴安盟扎赉特旗签订了合作协议,为扎赉特旗“三农”工作提供科技支持,实现双方互惠双赢。2012年内蒙古农业大学与赤峰市巴林右旗人民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在科技推广示范、科技教育培训、争取国家支持等方面开展合作。2014年达拉特旗与内蒙古农业大学就产学研合作签约,开拓校旗双方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新时期产学研合作新模式。不难看出,内蒙古自治区主要是内蒙古农业大学与几个旗县开展校地合作工作,在目前所有旗县中,内蒙古师范大学新校区建在呼和浩特市林格尔县,农大职院坐落在土右旗。由此可见,由于和农大职院紧密合作的关系,土右旗农牧业产业发展、人才培养、文化旅游开发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人才优势和教育资源优势。

2 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校旗合作持续运行机制需要加强

目前,校地合作在可持续运行机制方面尚需进一步加强。主要表现在双方因为合作不紧密,导致一些政策执行不力或缺失,双方认识和许多自身约束等方面的原因导致许多好的想法实施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在推进博览园建设过程中,需要双方发挥各自的优势,找准各自的定位,理顺各自定位关注点,寻找共同的利益点和发展目标,才能可持续发展下去。所以,基于以上情况,再进一步建立起校地双赢共进的互利机制、组织机制和控制机制才能推进双方的合作共赢。

2.2 全旗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程度不高,校旗合作推进难度较大

当前,土右旗的农业一二三产融合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低、层次浅,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不紧密,链条短,附加值不高,农畜产品的精深加工方面不强;二是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发育迟缓,对产业融合的带动能力不强,一些新型经营主体有名无实,还有一些新型主体成长慢、创新能力较差,不具备开发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产业的能力;三是利益联结机制松散,合作方式简单,真正采取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将农民利益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益紧密连接在一起的企业和合作社比例并不高;四是先进技术要素扩散渗透力不强,许多社会资本和先进成熟的技术生产要素向农业农村扩散渗透进程缓慢,同时还由于农民的技能素质水平低,农村产业融合型人才缺乏,也抑制了先进技术要素的融合渗透;五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涉农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目前,全旗许多农村地区仓储物流设施和电商平台建设落后,这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

2.3 资金融合和筹措渠道不畅通

校地双方在建设博览园过程中,想利用包头市产业基金快速建设博览园,但是由于产业基金需要资产抵押、需具有较高盈利点等方面的原因而不能利用。另一方面,校地双方共同申报自治区发改委资金项目建设博览园,由于投资主体、农业盈利、建设规模等方面的原因而迟迟未获审批,使博览园建设项目由于没有大量资金支持导致建设进度受到影响,不能尽快建设和尽早带动区域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所以,校地双方合作在资金融合和筹措方面的缺口较大,需要进一步协调多方面的关系,加大资金融合和筹措力度。

3 发展对策和建议

3.1 加快推进校旗深度合作机制,拓宽资金筹措渠道

进一步推进校地双方的深度合作机制,双方共同参与形成博览园建设领导小组,固定1~2个月开展一次双方进展程度和下步发展的会议,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共同确定3~5年内发展目标和任务。同时,双方积极拓宽资金融合和筹集渠道,共同向包头市、自治区发改委、自治区政府、国家农业部等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双方加大资金直接投入力度,共同建设开发并促进快速发展。

3.2 引导全旗农业形成主导产业,加快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在校地紧密合作建设下,共同引导全旗农业形成肉羊、蔬菜、玉米和饲草、特色种植养殖等农业四大主导产业,以利于农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的发展。同时,加大产业融合发展力度,一是要培育多元化产业融合主体,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组织的发展,鼓励和支持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协会、龙头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以及工商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鼓励新型经营主体探索融合模式,创新商业模式,培育知名品牌;二是要大力探索“互联网+”现代农业的业态形式,推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与现代农业结合,构建依托互联网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促进智能化农业、精准农业发展,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创意农业、景观农业、休闲农业、农家乐、特色旅游村镇和现代生物农业、设施农业、工厂化农业,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利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开展经营新模式等;三是要建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利益协调机制,保障农民和经营组织能够公平分享一二三产业融合中的“红利”,建立互惠共赢、风险共担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四是推进官产学研多元利益机制,打造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和增值提升战略联盟,鼓励农商双向合作,强化“农超对接”;五是加快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政策框架,围绕全产业链制定全面、系统的政策。同时,制定产业融合的标准化建设体系,开展对涉农企业家和农民的技能培训,提高产业融合能力。

3.3 推进土右旗与农大职院共建敕勒川学院

双方积极推动内蒙古农业大学和包头市政府深入合作,共建“内蒙古农业大学敕勒川学院”,成为利益的联结点,由农大职院和土右旗官方具体建设,推进区域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具体可以从以下10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依托农大职院和“敕勒川学院”的资源优势,建成土右旗各类各级人才中短期培训的中心,成为土右旗各类各级职业教育的中心,成为土右旗农牧民现场学习、实训和参观的中心。二是依托农大职院的“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整合成立土右旗中小学生农业科普、现代农业教育基地和农业休闲体验基地。三是土右旗文化相关部门与农大职院共建“敕勒川文化研究所”,重点开展敕勒川游牧文化、农牧结合文化、美岱召文化、马文化等方面研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积极带动并整合美岱召、九峰山、骆驼酒文化、大雁滩等景区的沿山一带的优势旅游带,极大提升全旗的全域旅游和四季旅游产业产值。四是依托农大职院技术优势,对沿国道一带的果树生产带进行积极改造和优化,加大果树病虫害生物防治力度,开展果树观光修剪技术的推广工作。五是以敕勒川博览园为基础,投入建设设施蔬菜花卉产业基地,成为全旗四季农业观光旅游和采摘的主要景点,成为区域设施农业发展的技术创新中心,引领带动全旗设施蔬菜花卉等高端农业发展。六是以博览园国家玉米产业体系建设为带动,联合北辰集团深入开展产学研结合,开展玉米籽粒深加工、秸秆饲料化和还田等方面的研究和推广,带动全旗100万亩玉米高效生产。七是以农大职院引进的国家肉羊体系为引领,带动全旗形成肉羊养殖和品牌加工的优势产业。同时,在全旗建成西北最大的肉羊物流商贸中心。八是以农大职院为依托,联合中国农大、清华大学等高校,在沿黄一带开展中度盐碱地生物改良、光伏农业利用等方面的研发,提升全旗盐碱地利用率和产值。九是校旗双方共建和完善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成为包头市具备检测资质的主要检测中心,加快全旗绿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建设,建成呼包鄂区域最大的绿色食品生产和输出基地,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十是校旗双方积极合作,针对本乡返乡农民和大学生,重点在政策上和资金上予以支持和引导,共建农村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

4 结语

通过校地合作办学,农大职院在基地资金投入、融入并带动区域产业发展、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拓宽了发展空间,土右旗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科技人员培训、科技扶贫等方面获得支持,双方形成了“合作共赢”的局面。相信通过双方不懈努力和相互配合,一定会成为国内校地合作办学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典范。

猜你喜欢
右旗博览园校地
校地协同推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探索
伊犁师范大学与和田市人民政府举行校地合作签约授牌仪式
清代蒙古喀喇沁右旗的诉讼审判
法律史评论(2021年1期)2021-11-06 05:27:10
浅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设计问题及解决策略
现代园艺(2021年14期)2021-08-11 08:03:38
校地结合政产学研互动服务地方经济——四川工商学院校地校企合作初探
土右笔会作品辑
鹿鸣(2019年10期)2019-12-14 04:14:59
国内首座古民居博览园已初具规模
中华民居(2019年5期)2019-11-21 10:01:10
生态土右旗的“蓝与清”
小康(2018年23期)2018-08-23 06:18:52
“百分制管理考核”破除机关党建“灯下黑”
广西·田东建成中国杧果文化博览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