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毓 员 建 丁艳梅 王 蕾 李文朴
天津城建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天津 300384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自2010年6月教育部启动“卓越计划”以来,先后有200多所高校的工科专业获批实施“卓越计划”。我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于2011年入选地方院校“卓越计划”。
生产实习作为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实践环节,是培育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环节,实习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更会影响“卓越计划”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1]。自开展“卓越计划”以来,给排水专业一直致力于卓越班教学模式及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尤其是对生产实习环节,更是积极探索,加大投入,力求取得新的突破,创造更加实效的培养路径。
本文根据我校给排水专业实施“卓越计划”以来的实践,研究并构建了生产实习质量保证体系,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实践教学做出积极的探索。
以往给排水专业生产实习是由指导教师带队,到相关企业按照水处理流程实地参观学习,进行浅显的认识和了解。但是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市场对人才培养需求的提高,尤其是“卓越计划”培养模式下,传统的实习模式和实习效果受到巨大的冲击。如何对其进行改革,使其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以利于人才的培养,这是紧迫且艰巨的任务[2]。以往专业生产实习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由于高校的持续扩招,学生数量过大,企业出于安全、经济效益、不愿增添麻烦等因素考虑,大多不愿意付出人力、物力接待学生实习。另外,很多生产实习单位是依靠教师和往届毕业生的私人关系建立的,往往是去一次联系一次的方式,也难以长期维持稳定的关系,存在较大变数。
以往我院给排水专业的生产实习安排2周,时间短、经费少。但由于讲解、交通等费用不断上涨,使得实习经费往往捉襟见肘、无法满足生产实习的需求。企业也难以接受驻点或顶岗实习,导致实习变成了参观,这样走马观花似地看一遍,学生只能凭眼睛观看设备外形,导出工艺流程,记录工艺参数。这些均导致学生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只看不做”,缺乏实践,最终只能获得感性认识,没有实际操作的机会[3]。这样就大大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收效甚微。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无制度寸步难行”,我院一直以来都很重视实习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特别是针对卓越班的生产实习及企业实训环节,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例如《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班生产实习管理规定》《卓越班生产实习安全条例》等。这些制度对实习全过程包括计划申请、实施、安全以及考核等各环节都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与要求,为实习的各项工作确立了指导原则和规范,保证了实习工作的有序进行。
2.1.1 强化生产实习各环节的管理
制订符合“卓越计划”培养要求的实习培养方案和培养大纲,对生产实习的开设模式、学时数的分配、实习教学进程等做出全面、科学的安排,便于课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
制订生产实习各环节的规章制度,就实习的内容和形式、组织和管理、要求和考核等都做出全面规范,使得实习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保证在实习实施过程中,责任的落实与担当。
2.1.2 管理手段多样化
采用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化手段,建立电子档案、实习过程材料存储、在线交流等多种管理模式对实习过程加以管理和控制,使实习管理效率进一步提高。
2.1.3 突出强调实习安全问题
卓越班的生产实习全程在实训基地或企业完成,存在较大安全风险。针对安全问题,我们专门制订了实习安全条例,在实习开始之前要进行严肃的安全教育。有时即使在校内接受了专业教师的安全教育,可能也会与企业的实际情况存在差距,企业可能要求得更详细、全面,因此,学生进厂后一定要请企业对其再次进行安全教育,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安全责任和自我防范意识,并要求学生要严格遵守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此外,学生、学校、企业生产实习开始前要签署三方安全协议,明确各方权利义务。
实习基地是高等学校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实习基地的建设是确保实习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自“卓越计划”开展以来,我校给排水专业基于以往实习基地“难找寻、难持久”等问题,加大探索力度,建设多元化实训基地,取得了一些进展。
2.2.1 通过校企合作 建设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
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中强调,参与“卓越计划”的高校和企业通过校企合作途径联合培养人才,要充分考虑行业对工程型人才需求的多样性,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工程师后备人才。因此,我校给排水专业以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能力为前提,选择优质的合作单位,通过高校和企业资源共享,实现高校和企业间的“双主体,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关系,促进双方的协作共建;同时加强与企业的沟通,选择具有一定规模和经济实力的企业,签订“卓越计划”实习基地协议书[4]。2014年我们与天津创业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天津凯英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卓越计划”实习基地协议书并正式挂牌,2015年又签署了天津市东郊污水处理厂实习基地,为建设长期稳定、高质量的实习基地打下了坚实基础。
2.2.2 校内实训中心的建设
为弥补校外生产实习落实困难、实习不细致、动手机会少等缺憾,我校以“卓越计划”和天津市“十二五”综合投资为契机,于2014年建成集“认知、实践、创新”功能于一体的实训平台—工程实训中心,给排水专业陆续引入变频泵综合实训系统、离心泵综合试验系统、建筑给排水处理综合实训系统、污水处理综合实训系统和给水处理综合实训系统等,为实践教学项目的顺利开展和落实提供了有力保障。实训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机会,使其直观地了解设备的内部结构,掌握生产工艺流程及控制过程,理论联系实践效果明显,对培养卓越工程师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实践教学开辟了新途径。
2.2.3 鼓励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 进行分散实习
针对给排水卓越班的生产实习,我们采用集中实习为主,分散实习为辅的形式,即学院统一组织和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并存的方式。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优势和专长,在学校本地或外地选择适合本专业的生产实习单位进行实习,经济上予以一定的补助。该模式变以往的被动式实习为主动式实习,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
2.3.1 实习前做好实习动员和安全教育
在实习开始之前,应做好实习动员工作,这是关系到实习效果好坏的关键环节。务必使学生在思想上对生产实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一个充分的认识,让他们明确知晓生产实习的具体内容、目的和要求、要遵守的纪律章程及安全事项等。指导教师要下发实习指导书,指导学生如何做好实习日志、如何书写实习报告等,确保学生顺利完成实习。
此外,给排水专业多数是进入水厂实习,存在较多安全隐患,入厂前的安全教育尤为重要,指导教师要对实习安全反复强调和宣讲,告诉学生应遵守的规章制度及应承担的责任。
安全教育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清楚地知道,点滴疏忽可能会给自己和他人的人身安全造成巨大的危害,以此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增强学生的警惕性[5]。
2.3.2 实习过程中的纪律控制
由于实习场所主要在校外,指导教师难以时刻掌握学生的实习情况,这就需要与企业导师建立联系、保持互动,以便了解学生的实时状态。还需建立完善的监控制度,加强对实习过程中的纪律检查,实施早晚签到制度,对于迟到、旷工、违规等行为要严肃处理,并计入实习成绩考核。
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书写实习日志,认真做好每一天的当班记录,遇到难点最好能与书本知识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地探讨问题,锻炼解决问题能力。
考核是保证实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可督促学生在生产实习过程中更好地掌握实习内容,也能较好地使指导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实习内容理解及掌握的程度,进而进行针对性的指导[1]。我校给排水卓越班的生产实习共6周,除了实习动员及在学校实训1~2周,其余全部为企业实训环节,因此,考核成绩地给出是以在企业实训阶段为主、校内阶段为辅的方式进行。企业指导教师评价占50%,校内实训占20%,实习日志及实习报告占30%,最终累加计算出总成绩,并按照五级分制给出综合评定成绩。
生产实习是“卓越计划”中最为重要和突出创新的环节,为人才的培养质量更契合市场的需求、更能够发挥专业教育优势带来了探索与实践的契机。通过校内实训平台的建设,再到校企合作基地的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既符合教育部“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要求,又突出了我校作为地方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特色。科学的生产实习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既能够促进学生从专业知识向专业技能的转化,提高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又实现了“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目标。
[1]刘焕卫,周秋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生产实习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视界,2016(1):21.
[2]张礼华.以“卓越工程师”培养为目标的专业生产实习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3):16-18.
[3]邱丽,闰晓亮.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中企业生产实习的改革与探索:以太原理工大学为例[J].化工高等教育,2017(2):20-23.
[4]仝月容.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人才的探索与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16(1):13-18.
[5]张倩,黄忠祥.关于高校生产实习中安全教育的几点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17(2):8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