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彤
(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广西柳州 545000)
畜产品的质量安全直接影响畜牧业的发展情况,同时关系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1]。目前,畜产品加工阶段的安全问题最受关注,要想保证畜产品的质量安全,应重视解决此环节存在的相关问题。
1.1 畜产品加工量、消费量持续增长,但产品结构不尽合理我国畜产品加工业经过近70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畜产品加工数量、消费量持续增长。截至2016年,我国猪肉产量达5299.1万t,牛肉产量达716.8万t,牛奶产量达3602.2万t。但在巨大的产量的基础上,产品结构却不尽合理,尤其是牛肉产量严重不足,价格较高。
1.2 畜产品加工业呈现集团化、规模化,一些小型企业生存面临较大困难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产品加工业呈集团化、规模化发展,出现了一些大型生产企业,如肉类加工方面的双汇集团、雨润集团等,乳制品加工方面的伊利、蒙牛、光明等,这些大型企业生产了大量的畜产品,极大地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小型畜产品加工企业由于资金、人才储备不足而面临生存难题,同时一些小型企业往往又是生产一些典型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畜产品,随着这些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被淘汰,这些产品的生产技术也会逐渐消失。
1.3 技术与装备水平较高,但要大力提高质量控制水平我国肉品和乳品加工工艺和设备装备总体水平较高,如双汇集团基本实现了全套自动化生产,尽可能避免生产操作工人与半成品直接接触,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安全。伊利、蒙牛集团的乳制品生产过程中基本上避免了生产操作工人的接触,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但在质量控制上还是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方面还有较大不足,如三聚氰胺、瘦肉精等事件的出现就是明证。
2.1 畜产品加工呈现规范化、标准化发展趋势畜产品加工备受政府的高度关注,因此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予以支持,采取了规范化、标准化的政策举措,实现了畜产品生产经营的QS认证及市场准入、产品的质量抽检检查。生产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也在生产环节制订了自己的企业质量控制标准,而且很多企业标准都比国家标准更加严格。这些企业的做法都会切实推进整个畜产品加工业朝着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2.2 畜产品加工进入规模化阶段近些年,我国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出现质量安全问题的企业多是小型加工企业及个体加工户,而大型企业由于有着规范化、标准化的生产模式和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相对出现的质量问题较少。基于优胜略汰的法则,以及大型企业在人才储备、技术装备、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和消费者的认可,畜产品加工业必将朝着规模化方向发展[2]。
2.3 畜产品加工构建一体化、集团化格局目前,我国畜产品及制品生产经营方面逐渐形成了畜禽养殖加工为一体的产业模式,出口创汇产品一体化及集团化发展速度非常迅猛,促使国家的畜禽加工产品占领了国际市场,推动了畜牧业的规模化、集团化、科学化发展。畜产品加工生产只有真正实现一体化、集团化,才能保证经受住激烈的市场竞争考验,确保畜牧业稳步发展。
2.4 畜产品加工逐渐向精深精细方向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所以对畜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虽然我国畜产品加工业发展历史悠久,但是,在产品种类等级及产品营养物等级等方面并没有做出精细化区分,生产加工仍然按照大类产品安全与质量标准生产,导致我国畜产品的消费者主要来源是低档消费者,这种生产模式已经不适应消费多元化的市场形势,致使畜产品加工企业后续竞争力不足。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畜产品工业的发展,使之逐渐适应多元化、高档化的社会经济消费形势,逐渐在国际市场开拓更加广阔的空间,需要对产品种类等级及产品营养物等级等进行精细化区分。
2.5 畜产品加工逐渐呈现低耗、高效、环保化发展在之前,我国肉与肉制品中,冷冻肉和热鲜肉制品在市场中占据着较大的份额,我国肉类加工主要为鲜冻肉和高温制品。这些产品的安全系数比较低,而且很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并且材料耗费比较大。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以及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度越来越高,西方国家逐渐研发出了冷鲜肉、低温肉制品等,安全系数比较高,又能节能环保。在这种情况下,我国逐渐开始吸收西方国家先进的理念和科学技术,积极引进现代化的技术装备,逐渐改变我国肉类加工高耗、高污染的情况,逐渐向低耗能、高效率、环保化的方向发展[3]。
3.1 注重龙头企业建设,调整产品结构相关部门要注重实地考察,对一些规模较大、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这些企业以大力支持,注重对落后技术的改造,并引进先进的现代化机械设备,注重企业的科技创新,创立独具特色的企业品牌,促进企业多元化、高档次发展。同时,还要注重产品结构的调整,肉品加工业除了保证菜市场的生鲜肉供应外,还要加大冰鲜肉品和低盐、低糖、低脂、高蛋白肉品的供应量。乳品要适量减少乳粉的产量,加大消毒乳、酸奶的产量。
3.2 注重原料基地的建设,确保提供优质原料首先,畜产品加工企业要结合工厂所在地的实际情况,注重对本地有利资源的优化利用,努力建设独具特色的、标准化的畜产品原材料供应基地。其次,要注重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引导作用,建成规模化的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此外,基于人们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所以要注重发展生态畜牧业,建设适应市场需求的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
3.3 注重构建市场体系,促进畜产品出口构建完善的畜产品市场体系,不仅要注重开发本地的畜产品市场,而且要尽可能地拓展国内各个重点城市的市场份额,并进一步开发拓展国际市场,建设外向型畜产品加工销售体系。另外,要注重开发多样化的市场营销模式。网上交易、合同销售、配送等方式相结合,促进构建畜产品市场体系。
3.4 提高优质服务意识,提升整体行业素质要想从根本上提升畜产品整体行业的素质,首先要提升和强化服务意识和理念,从科技、政策等各个方面全面地为畜产品加工行业提供便利。其次要注重对畜产品加工行业从业人员的服务素养及专业技能的培训教育,培养一批高端型经营管理人才,为畜产品加工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近些年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频频出现使得人们的警惕性有所提升,也让畜产品加工环节面临更高要求。通过分析国家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了解目前需要改进的相关细节,在寻找合理发展路径的过程中,适应当前国际国内对畜产品加工环节提出的根本标准,找到更可行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