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丹 胡庆玲,2
(1.渭南师范学院农商学院,陕西渭南 714000;2.陕西省河流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陕西渭南 714000)
湿地是最富生物多样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一[1-2],在城市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保护物种多样性、降解污染、调蓄水量、调节气候、物质生产以及提供旅游、教育与科研场所等多种功能。因此,如何处理好湿地在城市发展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将成为一个城市在保证可持续发展前提下城市建设所面临的首要问题[3-4]。
城市化进程加快,对城市发展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在城市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给城市湿地带来了负面影响。如何保护湿地的结构和功能,发挥其重要作用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5-6]。
英国、澳大利亚和美国等国家针对城市湿地的研究开展得较早,取得了较多成果[7]。我国的相关研究较少,王丽华[6]通过研究湿地与城市湿地形成的脉络,找出了城市湿地逐渐退化的原因;徐松岳等[8]以湖南省攸县城市湿地公园为例,从湿地公园的评估入手,对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进行了探讨;周国艳[9]对安徽省合肥市湿地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并依据调查结果对城市湿地保护的规划策略进行了研究;任丽燕等[10]分析了浙江省环杭州湾产业带规划期间建设用地扩展对湿地的侵占威胁;余倩[11]以后官湖生态宜居新城项目为研究对象,讨论了马鞍山生态宜居板块居住区湿地与后官湖城市湿地的结合规划;张瑛[12]从湿地与湿地公园的概述入手,具体分析了城市湿地公园的营建模式和营建方法;吴玉强等[13]基于湿地景观理论,探讨了城市湿地景观营造和恢复的规划设计原则和方法;高江菡[14]以福建省莆田市土海湿地公园为例研究了我国城市湿地公园的恢复保护与开发利用。该文在渭南市总规划提出的建立滨水区的大背景下,湿地状况的调查可为渭南市制定合理的湿地资源保护策略等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
1.1 城市路线为“背向渭河”发展时的湿地状况
1.1.1 平均2年一场大雨吞没河滩及农田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水土流失的加剧导致渭河含泥沙量增大,河床泥沙增高以及自三门峡大坝建成开始蓄水致使渭河流速减慢,加剧泥沙堆积河床增高,从而导致水灾不断,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及生命安全。
1.1.2 挖沙现象严重 采沙场凌乱分布,不仅会破坏当地的自然环境,而且会影响水生动物和植物的生活环境,造成生物多样性被破坏和水土严重流失。
1.1.3 垃圾污染严重 湿地公园附近有很多村落,产生的垃圾和废水是造成湿地面源污染的因素之一。同时,对湿地周围的农田进行开荒种植,在此过程中农药、秸秆燃烧等均会造成湿地污染。
1.1.4 生物多样性少 由于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水平降低,导致生态系统的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15]。
1.2 城市路线为“面向渭河”发展时的湿地状况一是城市南段建立渭南生态公园。渭南市除朝阳公园和沋河公园外,大型的休闲空间种类少,层次也不高,因此非常有必要建立生态公园。二是修建7km长的河道、千亩格桑花、13个生态水泡、12个亲水平台。通过打造不同的生态环境,可为当地居民的休闲娱乐提供场所,刺激当地的消费,也可以通过旅游业带动渭南市经济发展。三是政府在河中投放观赏动物。作为渭南市的生态廊道,渭河生态公园是多种动植物的栖息地。向水中投放生物可改善水质,同时有利于丰富水生生物资源,促进绿色发展,维护生态平衡。四是建立彩色水稻试点。渭河生态公园过去农田所占的面积大,因此通过建立彩色水稻试点等方式丰富农田的服务功能,营造生态的田园风情,具备较高的观赏价值,同时营养价值更高的彩色稻米也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五是打造不同规格的花海景观。通过不同形式的大地田园景观,可以促进当地旅游业,特色的景观也可成为城市名片,提高城市知名度。
2.1 管理体制有待健全管理体制不健全、相关部门协调能力弱以及有关部门分工不明确,都使得湿地的保护和利用受到限制,有待进一步改进[15]。
2.2 民众湿地保护意识较弱由于近些年才开始重视湿地保护,而社会大众更是缺乏相关知识的储备,由此可见民众的湿地保护知识和意识都有待增强。
2.3 建设和破坏相伴进行近些年湿地建设越来越多,湿地周边的房地产和旅游业逐渐成为新的卖点和宣传点,但由于人为的干扰,湿地生境可被破坏,建设与破坏往往相伴进行,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应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16]。
2.4 生态系统稳定性受环境污染的威胁目前,渭河生态公园受周边村落的生活污水、工业污水以及固体垃圾堆放的影响,水体呈富营养化,造成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遭到破坏[17]。同时出现了游客增多但游玩垃圾不能及时清理的问题,甚至有些游客在公园内进行烧烤等活动都对湿地生态系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3.1 不断完善湿地保护管理制度,提高民众的湿地保护意识对湿地公园及其周边村落的执法监管力度应不断加大,提高市民、附近村民、游人的湿地保护意识,普及环保知识,加强湿地保护宣传,杜绝废水、废料随意排放和乱扔垃圾等不良行为。
3.2 严格监管居民生活污水与农业面源污染对周围村民的生活污水与各种面源污染的监管力度应不断加大,同时完善周边污水处理设施。倡导上下游及附近农田使用有机肥料,加大低污染的生态农业推广力度。
3.3 提高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的原因极多,栖息地丧失与破碎是其主要原因。营造适宜动植物的生长环境,加大对于捕捞、非法采伐的监管力度。适时投放适宜生存生物,构建完善的生态系统。
3.4 加强湿地保护的组织机构建设建立专门的湿地保护机构,由专人负责湿地保护相关工作,形成自上而下的湿地保护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