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浩
(西峡县经济林实验推广中心,河南 西峡 474500)
山茱萸属于落叶小乔木类型,广泛种植在伏牛山区、天目山区和秦岭一代,比较常见的山茱萸种植区位于河南、浙江、安徽、四川等省区[1]。山茱萸属于中性植物,可以在阴冷的条件下生长,也可以在温暖的条件下存活。对于种植条件来说,土壤要比较疏松且深厚,土壤湿度要适度,土壤中所含的各种矿物元素要丰富,排水通畅,土壤呈微酸性或者中性。对于种植高度来说,山茱萸适合在海拔200~800 m的区域进行栽培。由于山茱萸对生长条件的要求比较苛刻,因此,自然条件下生长的山茱萸比较少见,大多都是人工培育出来的山茱萸。
山茱萸的果肉可以入药,但是以干燥成熟的果肉入药。从历史记载来看,我国对山茱萸的使用在秦以前就开始了。古书有云,山茱萸性味酸、涩,微温,入肝,肾经。山茱萸可以补益肝肾,用于治疗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大汗虚脱及内热消渴等。在常见的中药类成分中,凡是以六味地黄汤为基础的各类成药都是用山茱萸作为主药。根据中药的成分组成显示,在六味地黄丸中,山茱萸占整个丸药成分的16%;在知柏地黄丸中,山茱萸的成分占整个成分的13.7%;在金匮肾气丸中,山茱萸的成分占了14.83%;在左归丸中,山茱萸的成分占了10.53%[2]。除此之外,山茱萸还是济阴地黄丸、益明地黄丸的主要成分。
山茱萸除了有明显的药用价值之外,还有很高的食用价值。新鲜的山茱萸在成熟之后,味道有点酸,仔细品尝后发现酸中还会略有甜,古代山中的人民常常以新鲜的山茱萸果肉作为食物食用。到了现代,通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山茱萸果肉的营养成分进行研究发现,新鲜的山茱萸果实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糖、钙镁等矿物元素以及锰、硒等微量元素。通过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山茱萸果实更是被制作成了多种保健食品,比较常见的有饮料、果酱、罐头等。
山茱萸除了可以药用和食用之外,还有非常可观的园林应用价值。山茱萸可以观花、观姿、观叶,花落果实成熟之后还可以观果。等到果实脱落,只剩光秃秃的山茱萸植株时,仍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可以观干。由于山茱萸在整个生长周期都有独特的观赏价值,在现代化城市建设过程中可以将其作为独赏树、花灌木、实地绿化树种、行道树和庭荫树进行种植,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真正见过山茱萸植株的人都知道,山茱萸的老枝为黑褐色,嫩枝为鲜艳的绿色。山茱萸的长势与干枝梅有着非常类似的长法,都是先开花后长叶,而且花的颜色呈金黄色,放眼望去,分外可人。不仅如此,山茱萸的花期也非常长,长达30 d左右。如果在道路两旁种上山茱萸,人们可以在上班的途中观赏到长达30 d的美丽风景。30 d的花期结束后,山茱萸开始长出绿叶,并开始结果,山茱萸的幼果是青色的,圆如皮球,生长在一簇簇的绿叶之间,像捉迷藏的小仙子一样。当从幼果长到成果之时,秋天也就到了,成果的颜色为红色,红色的山茱萸果实挂满整个茱萸树,就像过年时门前挂的一盏盏灯笼。当冬季到来的时候,叶落尽,枝干皆红,满树红果经冬不落,与皑皑白雪相呼应,在苍凉的冬季显得格外夺目。
山茱萸树寿命很长,一年四季都有很高的使用价值。通过研究发现,山茱萸树在百年以上仍可以正常进行结果。不仅如此,山茱萸结果早,产量颇盛,管理省时省力,一般种植之后4~6 a就可以结果,15 a左右进入盛果期,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种植山茱萸的农户亲切地将山茱萸称为“山上银行”。
在育苗的过程中,育苗地应选择背风向阳、光照良好、土层深厚的平地。土壤条件最好是疏松、湿润、肥沃,而且接近水源,这样有利于日后灌溉。土壤的酸碱度要适宜,适合种植山茱萸的土壤酸碱度一般为中性或者偏酸性。在进行育苗的过程中,还需要防止害虫的破坏,对于易发生害虫的育苗地,在土地整理过程中需要撒施辛硫磷粉剂进行防治。
对于壮苗的培育来说,要选择树势健壮、冠型丰满、生长旺盛、抗逆性强的中龄树作为采种母株。在10月果实成熟之后,要采集果大肉厚、籽粒饱满、无病虫害的果实,将采集到的果实进行暴晒,晒三四天之后,将果实的果皮去掉,留下果肉备用。将去肉的种子放在清水中进行水选,然后浸泡48 h,用混湿沙和种子混合,然后埋入宽100 cm、深50 cm、长100 cm的土坑内,土坑上面盖上草袋,每15 d翻动一次,要保证湿沙含水量在60%左右。当种子裂口率在90%以上时即可进行播种。播种时间主要在春分前后,将长出萌芽的种子播入苗床,盖上3~4 cm厚的土杂肥[3]。同时确保土壤湿度,正常情况下,15 d左右就可以发芽出土。出苗后依然保持土壤湿润,当长出的幼苗出现三四对真叶时,间苗除草。6—7月进行2次追肥,同时在雨后对植株进行施肥。入冬前浇一次封冻水,在根部培施土杂肥,确保育苗的安全。如果管理到位,一年生幼苗高70 cm以上,第2年春分前后就可以移栽定植。
选择向阳背风、有溪流、排溉方便、土壤肥沃疏松、微酸性或中性的地块。在栽植山茱萸植株的过程中,不宜过密,也不宜过疏。栽植季节是山茱萸休眠期,一般在12月至第2年1月进行。如果1月以后进行移栽,会明显降低山茱萸的成活率。起苗时应选择在阴天进行,起出的山茱萸苗苗根要带土,根系不能暴晒和风吹,在准备好的栽植穴内,施入适量与土拌匀的肥料。若苗木根系过大,应对栽植穴进行修整,避免根系弯曲。
山茱萸定植之后,要及时扩穴培土,扩大树盘,熟化土壤,给根系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增大吸收养分的范围。根据山茱萸生长年份的不同,前3年根据山茱萸的生长情况进行适当的除草和施肥,三四年生的山茱萸地块可以利用山茱萸行间的空隙种植一些农作物或者是其他草药。四五年生的山茱萸由于已经趋于成熟,树干长大,因此,每年都要进行3次追肥工作,确保山茱萸有足够的营养进行结果和生长[4]。
除了对山茱萸进行土肥水管理之外,还需要定期对山茱萸进行整形修剪。当新栽的山茱萸树长至60 cm左右时,需要摘掉顶芽,目的是促进主枝和侧枝的生长。主枝的第一层可以留3条,第二层和第三层留2条或者3条,互相错开,达到通风透光的效果。由于山茱萸树在10~15 a进入盛果期,在此期间的修剪要维持树的长势,调节主枝和侧枝之间的平衡,防止早衰和强果枝上移。平行枝、交叉枝、病虫枝、受伤枝等枝干可以直接去除。
山茱萸在开花期会开出大量的花朵,消耗山茱萸植株体内的大量营养物质,因此,降低了结果率,也会出现大小年现象。因此,要定期在山茱萸花期进行疏花工作。据山茱萸树冠的大小、树势强弱、花量合理进行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