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涛
(北京中林联林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07)
2012年,原卫生部批准人参(人工种植)为新资源食品,使人参药食两用获批,推进人参需求逐步巨幅扩容,使得人参成为资源性产品,优质人参更成为稀缺资源。嗅觉灵敏的上市公司或大型企业早已经开始在人参领域投资重金,通过自筹自建、参股控股、整体收购加强对上游原料资源的控制。这就使得各企业对林下参资源调查业务的需求日趋增多,也使更多的新技术、新工具应用到林下参资源调查中。
我国人参主产区集中在北纬40°51′55″~44°30′02″、东经125°16′57″~131°19′12″的吉林省长白山区,包括抚松县、靖宇县、长白县、临江市、江源县、集安市、通化县、辉南县、安图县、敦化市、汪清县、珲春市、蛟河市和桦甸市14个县市。作为人参主产区的吉林省,2010年7月,吉林省政府公布了《关于振兴人参产业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人参产业产值达到1 000亿元的目标,在政策上更倾向于种植实力比较强的、有规模的种植企业或者种植大户,鼓励企业进行改组兼并和股份化,人参种植业迎来了“跑马圈地”时期。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招商引资和企业自身投资战略需求下,众多上市公司或大型企业参与人参产业的热情高涨,投入巨资建立人参产业园或人参GAP基地。人参的传统种植方式为伐林栽参,砍伐成片森林,烧荒开地后搭建参棚。但是,这种方式会因皆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给生态系统平衡造成严重的破坏,与国家森林资源保护的政策法规背道而驰。目前,人参的种植方式逐渐向农田栽参和林下栽参过渡。农田栽培人参可实行高生产效率机械化作业及规模化生产,但是,与利用林地栽参的腐殖土相比,农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少、肥力低、理化性状差,对水和温度的缓冲能力较弱。林下栽参是利用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林下的肥沃土壤及温度、光热、水资源来栽培人参,具有林下参天然生长,生产成本较低;质优价高,经济效益较好;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小,生态环境效益较好等优势。
林下参资源调查是在森林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结合人参的生长环境、栽培方式、药食两用等特性,对林下参的面积、分布、株数、参龄、种植方式和农药残留等进行实地勘查、指标分析、数据统计、制图和检测,为企业决策和资产评估提供有关数据。
民间流传着“三桠五叶,背阳向阴,欲来求我,椴树相寻”的说法,最适合人参生长的森林是针阔叶混交林和杂木林,其中以有椴树生长的阔叶林为最佳。在人工干预作用下,人参的生长也依旧遵循着其植物生理学特性,在整个种植地块呈不均匀分布。
根据林权证、林相图等资料确定林下参所在林班小班的位置和面积。根据产权持有者的指引和实地踏查,用手持GPS定位仪或地形图调绘,确定有参林地的位置。在使用ArcGIS、MapGIS等软件自动计算有参林地面积和绘制分布图时,必须剔除山涧溪流、沼泽池塘、林间道路等不适宜人参生长的区域,使下一步抽样更加具有针对性,合理减少工作量。
采用系统网格布点方式,使用Arcgis软件中的渔网工具进行抽样和样点布设,按抽样面积不低于有参林地面积的3%,把有参区域分成大小相等的网格,网格线的中心点即为样点的中心点。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结合有参面积和样点数,单个样点面积一般设置为10~30 m2。
人参茎直立,圆柱形,不分枝,植株茎顶有1~6枚的五出掌状复叶。根据掌状复叶的数量多少,从一到六,俗称为“三花”“巴掌”“二甲子”“灯台子”“四匹叶”“五匹叶”“六匹叶”。
样点清点时,使用颜色鲜艳的标志绳将样点边界标志出来。由于林下参中“三花”“巴掌”的高度不超过10 cm,并与各类杂草混杂在一起,不俯下身子极难辨认。清点时应准备一个小木棍,用于拨开杂草和临时标记。按林下参的叶片特征进行分类记载株数。在有参生长的区域,要特别注意脚下情况,避免因践踏造成人参损伤。
林下参种植环境应选择20 a内相对稳定,远离村落,群山环绕,不收干扰、破坏,避免污染的深山密林中的山坡地。坡度在5°~40°的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有蒙古栎、槭、柞、紫椴、槺椴和红松等10余种乔木,间生胡枝子、榛柴等小灌木,形成高、中、低三层自然屏障,郁闭度0.75~0.85的林地;应具有原始的自然土壤层,土质肥沃,腐殖质层达到10 cm以上的腐殖土或沙壤土,底土层为黄泥底的棕色森林土或山地灰化棕色森林土[1]。
按照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相关规范,对坡位、坡向、坡度、土壤亚类和土壤厚度进行调查。
林下参分成野山参、移山参二类。野山参是指播种后自然生长于深山密林15 a以上的人参[1],一般是模拟野生人参的生长习性和生态环境,选择适宜人参生长的山林,采用人工播种,使其自然生长,俗称“籽货”。移山参是指移栽在山林中具有野山参部分特征的人参[2],一般是将幼小的园参移植于山野而长成的人参。一般野山参市场交易价格高于移山参。
根据林下参分布和样点调查情况,制订合理的采样计划,在确保调查精度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采样数量。在采样时,对人参进行一一编号、拍照和记录要点。由于人参鉴别中非常注重“看五形(芦、艼、纹、体和须)”“识六体(灵、笨、老、嫩、横、顺)”,因此,在人参采挖、参龄和品相鉴定时,应聘请相应的有丰富经验的专家或行业人员参与其中。
人参作为医药和食品的原材料,国家对其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有严格的规定。由于土壤中的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可通过人参的根系吸收转移至人参组织内部,种植林下参的土壤的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也要符合相关技术标准。主要检测项目有六六六(4种异构体总量)、滴滴涕(4种异构体总量)、五氯硝基苯、七氯、艾氏剂、狄氏剂、氯氰菊酯、马拉硫磷、对硫磷、久效磷、乐果、甲胺磷、克百威和毒死蜱14种农药残留以及砷、铅、镉、汞和铜5种重金属。
林下参土壤在采样时,对采样使用的工具如铁锨、锄头、样品储存袋等进行仔细检查,防止对样品造成人为污染。
林下参资源调查是随着人参产业的发展开始起步的,作为森林资源类的细分,林下参资源调查理论和方法不够完善,相关研究滞后,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因此,需要林业、农业和资产评估等行业及相关科研院所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