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英锋临床常用药对简介

2018-02-11 04:47刘贯通苏搏超刘英锋黎波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赤小豆升麻苍术

★ 刘贯通 苏搏超 刘英锋 黎波

(1.江西中医药大学岐黄国医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 南昌 330006;2.江西中医药大学岐黄国医书院 南昌330006;3.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南昌 330006)

刘英锋是江西中医药大学教授,临证经验丰富,笔者有幸作为岐黄学员随伺门诊学习,目睹其临床用药的灵活性,尤其是善于应用药对取精用简,临床效果肯定,现将刘英锋教授常用药对总结如下,以飨读者。

1 豨莶草配蔓荆子

豨莶草辛、苦,寒,归肝、肾经。功能祛风湿,利关节,清热解毒[1]。世人皆谓其为祛风湿通经络辅佐之品,平平无奇,不知辛能散风,寒可除热,苦能燥湿,其用能宣散风湿而透热,是治疗肌表、上焦外感风湿热邪的佳品。

蔓荆子辛、苦,微寒,归膀胱、肝、胃经。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的作用[1]。《本草求真》云:“体轻而浮,气升而散,复能祛风,而能头面虚风之症悉治”[2]。施今墨先生亦认为本品轻浮升散,直奔头面,既能疏散风热、祛风止痛、通利九窍,又能搜风除湿[4]。

刘老师认为两者皆辛苦而寒,合用则祛风除湿胜热之力倍增,可祛肌表、上焦风湿热邪,常用于治疗少阳外受风湿热邪。症见:头晕昏沉,或两侧疼痛,身体酸重疼痛,而以两肩为重,易疲倦,以上症状天气变化时加重,时有烦热,小便黄,大便软溏,舌质稍青暗,苔白满布或黄,脉弦而不流利。对于外受风湿有热者,若用防风、羌活、独活等药,则有辛温助热之虞,此时当选用辛苦性寒之品,两药十分适合,常用量为豨莶草、蔓荆子各10g。

2016年治疗一女性患者,自觉身重易疲倦2~3年,两肩膀与后背酸痛明显,天气变化时身上酸痛加重,两风池穴处胀痛明显,近3~4年稍觉闷热;舌质偏暗,苔白满布略厚;脉略弦,来势短,寸偏沉。辨证属外受风湿郁热,内有湿热痰。予柴胡温胆汤加豨莶草10g、蔓荆子10g,治疗半月诸证悉除。

2 防风配苍术

此药对出自《景岳全书》神术散,原方由防风、苍术、甘草、生姜、葱白组成,姚荷生老先生首先借用此方作为治疗太阴风湿表证的首选方。

防风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之功[1]。本品辛温发散,气味俱升,不仅可以治疗外感表证及风湿痹痛,且可用于脾虚湿盛,清阳不升所致疾病。《本草备要》云:“辛、甘,微温。升浮为阳。散头目滞气,经络留湿。又行脾胃二经,为祛风胜湿要药”[3]。

苍术辛、苦,温,归脾、胃、肝经。功能燥湿健脾,祛风散寒[1]。本品苦温燥湿以祛湿浊,辛香健脾以和脾胃,对湿阻中焦,脾失健运等症最为适宜。《本草备要》云:“燥胃强脾,发汗除湿,能生发胃中阳气”[3]。

体内有湿易招外湿侵袭,外湿入里,又有里湿为合,胶结难解,当内外兼治,以契合病机。刘老师指出防风辛甘而温,升散走表之力强;苍术辛苦而温,温燥里湿之力胜;二者合用,可祛外湿而燥里湿,通治内外。临床常用于素有太阴里湿,外受风寒湿者。湿在于外则肢体困重酸痛,恶寒微热,或见皮肤湿疹;湿伤于上则鼻塞声重,头部昏沉重如裹,胸闷咳嗽;湿在内则纳呆、恶心、脘腹痞胀、便稀等。常用量为防风10g、苍术10g。

2017年治一女性耳疾患者,左耳鼓膜炎,轻微耳鸣,有白色脓液,1周前感冒引发右侧中耳炎,轻微积水,耳懵明显,伴耳道反复湿疹;现仍稍畏寒,鼻塞,咽中有痰,晨起口苦;汗出以背部和额头为主;近1周食欲差;近10天大便偏稀;舌质略青,苔白满布;脉略细动,欠流利,右寸略浮。辨证为脾气素虚,外受风湿痹阻少阳清窍。予蒿芩温胆汤加苍术10g、防风10g,疗效显著。

3 浙贝母配连翘

浙贝母苦,寒,归心、肺经。功能清热化痰,散结消痈[1]。可用治痰火瘰疬结核。《焦树德用药心得十讲》云:“浙贝母辛散,清热之力大于川贝母。对于痰火郁结而致颈部起瘰疬,可用本品散郁清热、消痰清热”[5]。

连翘苦、微寒,归心、肺、小肠经。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1]。《本草经疏》谓其“清凉以除瘀热,芬芳清扬以散郁结,则营卫通和”[4]。

刘老师认为浙贝长于化痰散结,连翘长于清热解毒,两者合用则清热化痰散结之力强,常用于痰热搏结咽喉之证[6],症见扁桃体肿大暗红,或咽壁漫肿。此处痰热之结仍然以痰结为主,热为局部之热,且不重,故无咽痛或仅有轻微疼痛,否则清热之力不足;热重者,咽痛当有阵发性加重,病情进退明显,此时可合用银翘马勃散;若但肿不红,可单用浙贝母消痰散结。常用量浙贝母、连翘各10g。

2016年诊治一男性患者,反复咽喉不适4年,此次感冒愈后遗留咽喉不适,少量灰色痰,上半身汗出为主,大便不成形,扁桃体II度肿大、暗红,舌质稍暗,苔薄白稍满,脉沉细缓稍弦。辨证属湿热夹痰,痹阻上焦。先以上焦宣痹汤合温胆汤治疗,以浙贝10g代法半夏,加连翘10g,15剂煎服;咽喉不适消失后,予浙贝、连翘打粉服用,治疗月余而愈。

4 连翘配赤小豆

此药对出自《伤寒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原书用于治疗表有风寒里有湿热,郁蒸发黄证。

赤小豆甘、酸,性平。功用利水除湿,且可入血分而和血排脓、消肿解毒。《本草再新》载:“清热和血,利水通经,宽肠理气”[4]。

连翘苦寒而具通降之性,清热解毒之力胜,又兼利尿之功。张璐谓其“破血结,消肿毒,利小便”[4],可清营血分热毒。

刘老师取赤小豆利营血分湿热和连翘清热解毒之功和而用之,共奏祛营分湿热之效。临床上,一是常用于病变属营分湿热者,如症见皮肤湿疹或红疹,起疹色红灼热而痒,阴雨、天热易发;二是用于小儿外感风寒湿内有郁热者,症见发热恶寒,无汗,或但头部、上半身汗出,难以下达,头痛,鼻塞,流涕,咽喉干痛,睡觉踢被,小便黄,舌质红,或红点显,苔薄白或薄黄。予连翘合赤小豆对于迅速缓解营分湿热症状非常有帮助。常用量连翘10g、赤小豆20~30g。

2016年治一小儿发烧38.2℃,无汗恶寒,额头痛、咽喉痛,偶有咳嗽,略有痰声,食欲欠佳,大便二日未解,小便黄,舌质稍红,红点稍显,苔薄白稍紧,脉略浮紧数。辨证属风寒湿郁热,病位在阳明、太阴。处方:麻黄10g、连翘6g、 赤小豆10g、杏仁5g、桔梗5g、葛根10g,5剂而愈。

5 升麻配柴胡

升麻辛、微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有解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之功[1]。本品性能升散,善引脾胃清阳之气上升,升提之力强。《本草备要》云:“升发火郁,能升阳气于至阴之下”[3]。

柴胡苦、辛。归肝、胆经。具有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的作用[1]。《本草备要》云:“味薄气升为阳。主阳气下陷,能引清气上行”[3]。

黄宫绣云:“柴胡升少阳胆经之阳,升麻升阳明胃经之阳,一左一右,相需而成”[4]。刘老师认为升麻柴胡合用,疏散升举皆具,肝胆脾胃皆可顾及,临床上常用于湿阻气机、清阳不升者,出现疲倦乏力、头晕、记忆力差、注意力不集中、胸闷、腹胀等症。常用量为柴胡、升麻各10g。

2016年曾治一女性患者,患者白带增多迁延5年余,黄绿黏稠,外阴瘙痒,平素易疲倦乏力,痰多胸闷,大便粘而不畅,小便黄,舌质暗淡,苔薄白稍满,脉细偏沉,左尺更甚,右关上旺。辨证属血亏湿热,兼有气机不畅,病位在肝脾为主,予当归芍药散加柴胡、升麻各10g,前后服药60余剂而愈。

6 丹皮配丹参

丹皮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本品辛行苦泄,寒能清热,为清热凉血,活血祛瘀之要药[4]。《本草备要》云:“泻血中伏火,和血凉血而生血,破积血,通经脉,为吐衄必用之药”[3]。

丹参苦,微寒,归心、心包、肝经。功能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除烦安神[1]。本品功善活血祛瘀,性微寒而缓,能祛瘀生新而不伤正,且善调经水。《本草便读》云:“丹参,功同四物,能祛瘀以生新,性平和而走血,味甘苦以调经。补血之力不足,活血之力有余,为调理血分之首药”[4]。在活血方中配用,可增强行血散瘀之力;在补血方中配用,能补血通行而不温燥。

刘老师认为丹参、丹皮皆苦寒而走血分,功能化瘀清热,无辛温助热之虞,用于血瘀有热十分适宜。临床上多用于湿热入血,兼有瘀热者,刘师常以舌质青暗、甚有瘀斑、舌底脉络黑粗作为判断依据。常用量丹皮、丹参各10~20g。

2016年治一男性患者,胸部闷胀2年,稍有咳嗽,少量痰,无气喘胸痛,久坐加重,活动后减轻,时有口苦,二便尚可,脉弦缓偏细,舌质暗滞,苔淡黄满布。辨证属于湿热久渍,生痰夹瘀,阻滞胸中气机。予上焦宣痹汤合温胆汤加丹皮10g、丹参20g治疗,15剂而愈。

7 杜仲配牛膝

杜仲甘,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之效[1]。《本草备要》云:“甘温能补,微辛能润。肝充则筋健,肾充则骨强,能使筋骨相著”[3]。

怀牛膝苦、甘、酸,平,归肝、肾经。功能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水通淋,引火(血)下行[1]。《医学衷中参西录》言其“善治肾虚腰疼、腿痛”[4]。

腰膝病变多与肝肾相关[7],刘师指出怀牛膝、杜仲均可补肝肾强筋骨,合用可补肝肾强筋骨,常用于腰膝酸痛,筋骨痿软,辨证有虚损者。

刘老师2016年末曾治一名女性腰痛患者,因2015年生产后第三腰椎酸痛,弯腰后加重,脱发、油发5年,舌质偏暗,点刺稍显,苔淡白稍满,脉略弦,左脉略滑,关迟稍细。辨证属肝血不足,脾湿夹热,筋脉失养。予四物汤合三妙散加杜仲、怀牛膝,治疗月余而腰痛除,脱发愈。常用量杜仲、怀牛膝各10~15g。

刘老师所用药对既有取自古代名家名方精华,如连翘与浙贝、升麻与柴胡、连翘与赤小豆、苍术配防风,又有个人经验的总结,如豨莶草配蔓荆子、丹参配丹皮、杜仲配牛膝,关键在于辨证论治,做到灵活加减,方能取得满意效果[8]。

[1]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

[2]黄宫绣.本草求真[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

[3]汪昂.本草备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4]潘远根,王平南,刘绪银,等.名医药论[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

[5]焦树德.焦树德用药心得十讲[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6]高琦,叶超,宋高峰,等.刘师常用药对举偶[J].陕西中医,2007,28(12):1 661-1 662.

[7]叶晴晴,朱彩凤.朱彩凤治疗肾病常用药对举偶[J].浙江中医杂志,2015,50(4):259-260.

[8]毛祥坤,吴娜,潘琦虹,等.刘中勇教授临床常用药对拾萃[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杂志,2016,4(27):153-154.

猜你喜欢
赤小豆升麻苍术
升麻的品种考证
一茶一粥 除湿养血
赤小豆粥
苍术行情疲软运行
升麻之思辨及临床应用❋
升麻蜜制工艺的优化
有痰咳不出服瓜蒂散
GC法同时测定不同种类苍术中6种成分
赤小豆化学成分的研究
升麻解毒汤治疗慢性鼻窦炎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