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新疆和田 848000
白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害虫,成虫体长1~1.4 mm,淡黄色,翅面覆盖白色蜡粉,静止时双翅在体背合成屋脊状,翅端半圆形,遮盖整个腹部,外观全体呈白色。若虫为扁平的椭圆形,淡黄至淡绿色,体表有长短不一的蜡丝。三龄若虫体长0.52 mm。蛹呈扁平的椭圆形,长0.7~0.8 mm,中央略高,黄褐色,体背亦有长短不一的蜡丝。卵长0.25 mm,椭圆形,具卵柄,初产时为淡黄绿色,孵化前渐变为黑色。
在和田地区温室条件下,白粉虱1年可发生11~12代,约1个月完成1代,且世代重叠,冬季在露地不能存活,以各虫态在温室内越冬,无滞育和休眠现象。白粉虱发育过程为卵、若虫、伪蛹、成虫,当温室的平均温度为18~20℃伪蛹经过3 d羽化,成虫羽化后1~3 d开始产卵,产卵历期约15 d,每头雌虫平均产卵142.5~324粒,卵经过2~3 d孵化,若虫孵化后开始在叶背短距离的移动,找到合适的位置固定下来刺吸危害,直至成虫羽化。成虫寿命30~40 d,经一代数量可增长64~146倍,成虫不擅飞翔,一般在1.3 m左右高度做短距离飞行后停落在附近植株上。成虫有强烈的趋黄性,忌避白色、银色。
白粉虱在和田地区冬季露地不能存活,以各虫态在温室内越冬,次年春天,气温回升后,由温室向大田迁移扩散,7~8月虫口数量增加较快,9月达到峰值,10月中下旬以后,气温下降,又向温室转移。
白粉虱为害茄果类、瓜类、豆类、十字花科及其他蔬菜,农作物、花卉等200余种植物,其中严重危害蔬菜中的番茄、青椒、茄子、马铃薯、黄瓜、菜豆等,以其若虫、成虫群集在叶片背面,口器刺入叶肉,吸取植物汁液,造成作物幼苗及成株叶片褪绿、黄化、萎蔫,果实畸形僵化,并可传播病毒病及煤污病。在发生高峰期时,引起植株早衰、矮化,使整个植株叶片呈卷曲状并发黄,成熟的果实表面覆盖着黑色煤粉,而且植株后期开花几乎全部凋谢,坐不上果,严重影响蔬菜的商品品质及产量。
白粉虱体小,发育周期短,成活率高,由于温室内的环境条件对其有利,加上自然天敌的抑制作用微弱,该虫的繁殖适温范围为18~21℃与发育适温范围18~27℃同大多数作物生长发育适温同步或接近,所以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趋势,当平均温度为18~20℃时每雌可产卵324粒,卵的孵化率高达86%,经过一代后种群数量增长146倍,成虫的产卵期长,世代重叠严重,造成害虫在温室的整个生产期无间歇的危害。
在光照强、温度高时,其对植株的触动性感知及反应十分敏感、惊觉,稍有惊动,就会迁飞逃离到其他植株,给喷药防治带来难度。
大多数成虫生活在叶背面,成虫在光强时活跃,在阳光充足条件下身体不易粘药,易于逃脱农药毒害。
白粉虱的防治时期一般要选在虫口密度小、点片发生的初级阶段,消灭杜绝虫源,这样易于操作,节省成本,防治效果好,且有利于蔬菜无公害生产。在防治措施上,必须采取综合防治,环环紧扣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而且在防治方法中应该加强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
在温室大棚扣棚前,应清理棚中杂草和残枝,深翻土地,灌水浸泡后高温闷棚,能有效杀死成虫和落在地上的虫卵,再用烟剂熏棚,压低越冬虫口基数,并将通风口用防虫网密封,控制外来虫源。
合理安排茬口,不要将黄瓜、番茄、茄子、辣椒、菜豆等混栽在同一个温室,利用白粉虱对寄主的喜好程度,可在扣棚后,隔茬栽植白粉虱不喜食的芹菜、生菜、菠菜、蒜黄等蔬菜,切断白粉虱的生活史。
选用抗病品种,利用品种自身的因素对害虫的调控作用是最经济有效的手段,如试验栽培的番茄金棚8号、粉冠F1、西贝等品种的病株率降低19.88%,比常规番茄品种毛粉820较耐白粉虱危害,适合新疆种植。
结合作物的整枝修剪,将带有大量虫卵的老叶老枝在蛹羽化前及时剪除,清理出温室。
白粉虱成虫适宜在温度为20℃~28℃,相对湿度为45%~55%的环境里生活,适当降低温室温度和湿度,能够降低虫口密度。
黄板诱杀,在温室整个生产期间可一直使用。利用成虫的趋黄性,在温室内悬挂黄板诱集成虫。每3 d换1次黄板。在温室内悬挂黄板诱杀是最有效的辅助措施,能使白粉虱虫口数量降低60%~70%,特别是在蔬菜的结果期,为保证蔬菜质量化学农药尽量少用,黄板诱集可成为一个重要的防治方法。
化学防治与预测预报相结合,当棚内作物叶片背面平均有10头成虫时,将温室的门、窗,通风口紧闭,用虱蚜双熏烟剂、熏杀冠军烟剂、10%异丙威烟剂、80%敌敌畏乳油等进行熏棚,每隔7~10 d用药1次,对成虫防治效果较好。对白粉虱也可用化学药剂进行喷雾防治,为了保证蔬菜的质量,我们选择高效低毒的生物农药,如用10%吡虫啉(虱蚜净)可湿性粉剂1 000倍喷洒叶背面,每隔5 d喷施1次,对成虫和若虫有胃毒和触杀作用,可长时间防治危害。用0.3%印楝素乳油(绿金)1 000倍,每隔3 d喷1次,连喷3次,既可杀灭成虫,对环境、天敌也无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