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楚丽
(邵阳学院)
目前,我国的医学领域需要大批注入全科医生这一新鲜血液,所以,培养全科医生是医学教育界的首要任务。培养全科医生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就以本科教育为主。近年来,我国多所医学专业的院校加大对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本科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探索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方案与实践手段,引起了医学界各专家及有关部门的密切关注。课程体系的全面建设,关系着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本科教育的未来发展,影响着全科医学生的专业水准。
课程体系是我国开展教育工作的基本内容,是完成教育目标和教学方案的主要表现形式。课程体系中,每一门课程的开展都要围绕着培养专业技能为主要目标,同时还要将专业特色展现出来。关于课程体系的定制,要将全科医学专业方向作为主要内容,并遵循课程体系的各项原则。
1.突出全科医学专业的特色
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本科教育着重培养全科医学的综合性专业人才。作为一个独立的医学专业方向的全科医学,能够充分展示医学生自身独特的职业素养、人生观价值观、知识技能结构全面性特色。此外,全科性医学专业的教育课程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区别其他医学专业,是全科医学与全科医生专业特色的完美展现。
2.体现医学教育的最新理念
21世纪是我国发展教育事业的重大里程碑,期间推出一系列的教育改革策略深深影响了国内的教育课程体系。全科医学专业的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也呈现不断发展的趋势。随着我国医学卫生政策的调整和改革,在全科医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并将其充分体现在课程体系建设上,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首要任务。
3.健全课程体系与理论实践
我国对于全科医学专业方向学历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并不完善,因此,建立一套健全且统一的课程体系是一个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虽然国外关于全科医学专业方向学历教育有一套完善的课程体系,但却不符合我国国情、教育背景以及教学资源,等等,所以,我国需要创建出属于中国的教育课程体系,坚持我国教育政策方针,实事求是,根据国内各地区、学校与师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实用性的学历教育课程体系。全科医学专业的理论性强度较高,兼具实用属性,因此,在全科医学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比例,在保障全科医学专业医疗质量外,还要具备一定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
我国虽然对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的课程体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其主要的教学思路还是没有脱离原有的学科型的教育模式。学生被迫接受繁多而深奥的医学理论知识,缺乏实用性,缺乏相对应的实际操作,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差,无法胜任医疗工作。这些状况的出现,大多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
1.课程体系改革力度较弱
目前,我国的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本科教育中的课程体系改革无法跟上医学领域发展的脚步,对于医学事业所要求的人才规格更是无法满足。我国现阶段的全科医学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还是以原有的教育课程体系为中心,侧重将学科型模式作为主要的教学模式, 表面性的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收获甚微。
2.课程体系改革设计偏失
目前的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本科教育中的课程体系设置改革中,依旧照搬原有的教学程序,从最基础的理论知识教学,到临床医学实施的实践,遵循最原始的教学方式,在课程教学程序的设置上没有任何创新。为了全面提高医学学生的综合素质,设置了一些辅助的医学选修课程, 但是由于缺少师资力量做支持,以致于选修课程的开展尚未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医学专业是实践操作性较强的学科,市场要坚守在医疗的第一线。所以,医学院校必须致力于培养服务于医疗前线的全科医学人才。但是,多数医学院校在该专业的课程改革上,只抓住了课程本身的中西内容,忽视了教学的课程与医疗岗位之间联系。根据统计,目前的医学教育课程内容千篇一律,所有病症的讲解都是由病发概念、病因构成、疾病原理、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疗手段这几个课题内容组成。但是,这一套医学教育程序与医疗岗位的实际工作性质相差较大,不利于医学院校的学生开展今后的医疗工作。
3.课程体系教材相对滞后
自从全科医学方向专业学科流传入中国之后,便得到了高度关注以及快速发展。但是,医学院校在全科医学的人才培养过程中,相关的教材内容却赶不上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的发展,没有一套较成型的全科医学系列的教材,导致医学专业的学习内容相对滞后,导致医学专业的教育课程体系没有内涵,导致无法将全科医疗的工作理念融入其中,不利于医学院校对全科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
1.打破传统教育课程体系模式
摈弃过去陈旧的医学教育课程体系,打造以医疗岗位为根本的新型教育课程体系。关于医学教育课程的改革,首先,要对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做一个全面性的整合;其次,要建立出一个适应全科医学专业以及服务于医疗岗位所需求的全套课程体系;最后,针对医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就器官结构、疾病诊治等方面,实行临床实践应用技术的教学,结合医疗岗位的工作性质,将医学专业的相关理论知识结合在一起,促进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2.课程体系改革需要遵循原则
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教育的课程体系改革要有一定的原则。首先,改革的课程体系要遵循医疗岗位的职业特点以及专业素养,淡化以理论为主的课程体系,提升教学课程的实用性,突出医学生参与实践的重点;其次,改革需要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国情,有针对性的发展全科医学专业人才;最后,课程体系的改革需要注意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结合,教好医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外,还要围绕着医学专业开展多样化课程,让学科型的课程体系向综合型转换,增加学生对整体医学知识的学习,同时,还便于联系其他领域的知识,有助于医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利于医学生收获教学效果的和社会实践。
3.编制全新且实用的课程教材
教学大纲是完成对全科医学生培养的基本前提,规范全套的教学大纲利于教师明确教学方向,以及增加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而教学的教材,是实施教学工作的指导工具,医学院校需要编写或选择与培养人才的目标相吻合且与教学大纲匹配的教材,要求具备科学性、实用性、超前性。
课程体系改革是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它能有效补充我国目前医学领域上全科医学人才的缺口,也是我国教育课程改革道路上的新探索。临床医学针对全科医学专业的课程改革还要针对我国国情,响应国家对医疗建设策略的号召,培养大批应用型的全科医学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陈联英,陶立坚.医学教育全球化探微[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04):16-17.
[2]鲍勇.解析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大力培养具有中国特色全科医生[J].实用全科医学,2004,(01) :1-4.
[3]杨韵菲,张瑾.对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的若干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7,(01) :12-13.
[4]林萍.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评价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志,2006,(26):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