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铁
(玉溪师范学院)
当前大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接近100%,手机成为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现在在校的“90后”大学生,据调查:95%的大学生都在手机上安装了微信,93%的大学生每天都有使用微信的习惯,而且这种趋势还在逐渐上升。大学生通过微信聊天、传图片语音、信息传播的情况非常普遍;几乎每天学生都要登录微信,看朋友圈里好友的更新情况并评论、点赞;浏览订阅号的文章,观看视频。微信的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已成为了当今大学生使用的最主要的即时通信工具。
当前,微信的发展速度快,用户量和用户群逐渐上升。微信自2011年上线以来,先后推出了很多种版本,功能也在不断更新升级中,微信的发展也处在一个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但是,微信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带来便捷服务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特点与不足。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交流、传播具有虚拟性
微信是一个利用网络进行即时通信的平台,信息的传播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有虚拟性。微信交流的双方不能有效的了解对方的真实情况,只是一个信息互动的交流媒介,信息的传播、交流是虚拟的。在校大学生缺少社会经验和阅历,在这个平台里对一些信息的真伪性缺乏了解,对一些信息不能进行甄别。微信中具有“摇一摇”“漂流瓶”和“附近的人”这三个功能,这三个功能可以通过同时一起摇、网络定位、网络搜索周边的人添加好友,添加成功后可以跟对方进行及时的交流,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与陌生人的交流,信息的传播中都不能有效地对信息进行鉴别。
2.信息具有误导性
每天,微信朋友圈内都会更新好友的信息,在朋友圈也会转发很多信息的链接,但是有些信息的转发,微信运营商后台不能对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有效地监控,一些大学生对没有核实过的信息就进行转发和传播,给朋友圈的其他好友带来一定的误导性。另外,微商在朋友圈成为一种新型的营销方式,但是微商的一些产品是通过好友间接进行购买,一些产品的功效和真伪没有经过有关部门的审批检查,新闻曾经报道了在朋友圈买东西,商品质量劣质,朋友圈好友上当受骗的情况。微信使用者会关注多个公众号,免费的公众号主要是进行广告的宣传,定期推送信息,吸引大家的眼球,稍有不慎就会受一些不良广告的误导。
3.信息具有不安全性
在微信的个人资料里面,有“相册”和“红包”两个主要功能。大学生为追求个性,很喜欢自拍,将个人照片和资料传到微信上,上传的是与自己的身份、亲友相关的信息,有些人把自己的手机号、银行卡、QQ号与微信进行绑定。这些信息都是跟每个人密切相关的一些身份信息,一旦暴露并且被坏人利用,就会被一些诈骗分子所利用,成为网络诈骗的对象。在微信“红包”里面,抢红包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在群里发红包的链接,看到红包就抢,一不小心会点击进去,一些木马病毒就此侵入手机,从而危及到手机钱包的安全。另外,微信“红包”都是与本人的银行卡和信用卡绑定,一旦手机丢失,如果不在第一时间报失、注销,也将会影响到钱财的安全。
4.手机具有“成瘾”性
当今手机已经成为人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的通讯工具,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的必需品。但是现在大学生沉溺于手机的情况很突出,在教室、宿舍、食堂随处可以见到“低头族”,用手机玩游戏、聊天、看电影等,“手机病”在大学生身上的传播愈演愈烈,有一部分同学如若没带手机在身上,就会变得诚惶诚恐,焦虑不安,缺乏安全感。当前大学生手机成瘾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已经影响到他们正常的学习、交际和生活,手机“成瘾”现象在大学校园里蔓延。
1.信息传播的方式快捷
微信作为一种即时通信工具,它的传播速度快,对于订阅号可以在短时间内对所有关注它的用户进行信息的群发。在朋友圈内信息在短时间内可以进行无数次的转发,信息的传播方便快捷。
2.沟通的方便
只要在手机上安装微信客户端,通过验证成为好友后,在有网络的情况下,双方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可以及时的发送文字、图片、声音、视频、链接等。有了这样的通信方式,为交流的双方搭建了一个方便、顺畅的交流平台。通过朋友圈发送心情、感悟和状态可以了解到当时对方好友的基本情况,看到好友上传的信息,可以及时的评论和点赞,方便双方的互动交流。微信通过语音和视频聊天,方便与亲友随时随地的联系。
3.信息资源丰富
现在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每天在微信上传、转发、推送的各类信息非常多,信息量太大,内容形式多、更新速度快,信息碎片化,用户只能快速浏览,来选择自己获取的信息资源。
4.用户量大,普及率高
由于微信免费使用,兼容性强,可持三大通信运营商,可以跨手机操作系统平台,功能多,使用方便,一经推出就受到用户的“追捧”,微信的注册用户已经超过六亿,大学生使用微信的情况已经占到了95%,用户群大,普及率高。
1.通过微信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因为大学生所处的时代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一部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处于亚健康的状态,在大学生的身上出现了一定的心理问题。特别是一些家庭经济困难、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他们容易在与人交往中出现心理自卑、不愿意透露内心的想法。但是通过微信,因为不是面对面的交流,他们愿意跟其他人交流,把自己心里的困惑、想法跟其他人诉说,辅导员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与学生之间像朋友一样与他们交流,为他们答疑解惑,做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
2.辅导员可以及时的发现学生负面情绪
在朋友圈里,当一些同学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难,有一些负面情绪的时候,没地方宣泄,但是愿意在朋友圈来发泄自己心里的不满和情绪,希望得到其他人的安慰。一些学生还会把在生活中的一些图片及时的上传,由此让辅导员了解同学们在什么地方,和什么人在一起,做什么事情等信息。让辅导员在课堂之外,能够更进一步的了解学生情况,对同学的心理状况进行及时的监控,避免负面情绪的进一步恶化。
3.辅导员可以定期的发送关于心理健康的理论知识
辅导员可以收集各种关于心里健康的理论知识和资料,在朋友圈定期的上传心理健康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可以及时的了解关于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心理健康的一些理论知识,正确的看待心理健康问题。同时辅导员也可以把一些传递正能量的文章进行转发,保持自己的健康心态。让学生能够关注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让大家能够积极的关注自己和他人的心理健康,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4.辅导员通过微信开展心理健康的小测验
心理健康可以寓教于乐,辅导员可以将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小测验题目定期上传,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心理小测试,测试结果出来后,辅导员再给出相对应的答案,并对测试结果不理想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通过这类测试,引导学生作为参考,反映出自己真实的心理状态,查找自己的问题,舒解自己的压力。
5.辅导员具有运用微信的能力
目前,辅导员队伍年轻化,“80后”“90后”辅导员占绝大部分,辅导员具有使用微信开展学生工作的一定能力。辅导员要学会利用微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要懂得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又要懂得微信交流传播的特点。辅导员在运用微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在内容上实现即时更新;形式上灵活多样;广度上重点涉及缓解压力、正确看待挫折、正视恋爱交友等方面。及时发现大学生的困惑、存在的问题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为大学生解疑释惑,疏导大学生心理困惑,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奂婷,陈曦.辅导员利用微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青年与社会,2014,(16) :157.
[2]严凤平.浅议微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现代企业教育,2014,(10) :343.
[3]周灿.微媒体环境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突破[J].科教导刊,2014,(35) :224-225.
[4]李田伟,李福源,刘倩等.微信时代积极开展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4,(20) :68-69.
[5]倪和方.微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时代教育,2015,(18) :164.
更正
2017年12期第2页胡楠、赵长利文章《基于校企合作的“四位一体”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因为格式问题,排版时缺少以下内容:
参考文献:
[1] 刘岩.校企合作创新网络的结构模式和运行机制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1.
[2]姚纬明,卢发周.基于合作教育的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10).
[3]李成峰.工程硕士生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2,(04).